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46|回覆: 0

[儒學動態] 傳統文化、國學、儒學之間的關係?

[複製連結]
安魯東 發表於 2018-3-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傳統文化是一個很熱的詞,但具體什麼是傳統文化,卻並不容易說清楚。

從字義上分析,『傳』,指代代相遞;『統』,指如絲連綿不斷。『傳統文化』,指世代相傳,連綿不斷的文化。

具體說來,這種世代相傳的文化,可以表現為六部分。

第一部分,指傳統文物。(物質文化遺產),如古玩、建築等 。

第二部分,指傳統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太極拳、剪紙等。

第三部分,指傳統民俗、節日等。

第四部分,指傳統的習慣、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等。

第五部分,指傳統的價值觀念、是非觀念、世界觀、人生觀等。

第六部分、指傳統的傳統思想學術。

這其中,傳統思想學術是傳統文化的根;沒有這個根,傳統的文物、技藝、民俗、習慣、價值觀念等,雖還能存續一段時間;但必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終將被磨滅掉。

98a61b7a69c6a3e72c02cfd286122364.jpg

那麼,什麼是國學呢?

什麼是國學,是一個頗具爭議的話題。

早在1906年時候,有個叫鄧實的人,就給國學下定義說:『國學者何?一國所有之學也。』

鄧實關於國學的這個定義,過於模糊,胡適之、章太炎等人都不滿意,他們大致認為:國學,就是指中國故有的歷史、人物、風俗、禮俗、制度、語言、學術、文藝等方方面面。

有些學者,則更極端,他們甚至認為,現今,應把中國境內所有少數民族的歷史、人物、文學、習俗等,統統納入國學研究的範疇。

可是,這樣定義國學,實在是過於龐雜寬泛,令人難以理解與把握。

有個叫馬一浮學者,對此很不滿意,他認為,所謂『國學』,就是指『六藝之學』。而『六藝,指得就是儒家『六經』,即『詩、書、禮、易、春秋、樂』。

他認為『六經』,是中國文化的最高形式,統攝諸子,是中國一切思想學術的核心。舍『六藝』,則沒有國學。

但是,馬一浮的定義,似乎又過於狹窄。

所以,最後大家比較公認的『國學』的定義為:國學,就是指中國固有之思想學術;而國學的核心,則是馬一浮先生所說的『六藝』,也就是儒學。

18c3f91f3b486dd6c2b011e8a09c1e44.jpg

為什麼說,儒學是傳統文化的核心呢?

這是因為,儒學在歷史上曾發揮着無可置疑的主導作用,它是整個中國文明的底色。

在清朝乾隆年間,由乾隆皇帝主持,紀曉嵐等三百餘位高官學者,歷時13年,編纂成了一本大書,稱【四庫全書】。

這四庫全書有近八億字,基本囊括了『中國固有之思想學術』。

【四庫全書】,分經、史、子、集四部分。

經:指儒家的十三經:具體指【詩經】、【尚書】、【禮記】、【周禮】、【儀禮】、【周易】、【左傳】、【公羊傳】、【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

史:指中國的正史,包括二十四史、資治通鑑等。

子:指諸子百家,及佛家、道家等典籍。

集:指各種文集,又可略分詩集、文集、雜集等。

這經、史、子、集,並非是平等的關係,它是有高低次序的。其中,經,也就是儒家經典,地位最高;歷史次之;諸子再次;文集最低。

按照傳統的學習規矩,學生上學,必須讀的是經;其次是史。經史讀得差不多了,若有餘力,才讀諸子,讀文集。諸子與詩文等,都是輔助經的。

當然,這把文化典籍分為經、史、子、集的做法,並非清朝人發明;早在隋朝時,就已有這種分類方法。

事實上,這儒家的經典,不僅在秦漢之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而且在秦漢之前,夏商周三代時期,就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

儒家述道統,動輒堯、舜、禹,湯、文、武,並非無厘頭,而是有根據的。『六經』的原始版本,在周朝前期,本是官方法定的教材;孔子述而不作,立志復古,所要承傳與弘揚的,正是上古的儒家精神。

即便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表面上看他們的言論逸出了儒家的範疇,但實際上,他們的思想底色,無不與『六經』相關。馬一浮講『六經』統攝諸子,是有道理的。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如果失去儒學,傳統文化的大樹就等於失去了根與干,必然滿地狼藉,只剩一堆殘枝爛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