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48|回覆: 1

[儒家學說] 【第312期】【論語·憲問篇第7章】怎樣從本質上看清君子與...

[複製連結]
賈陸英書屋 發表於 2018-3-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7章】怎樣從本質上看清君子與小人?

14·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這裏所謂『君子而不仁者』,意為君子也偶有違仁之時,特指君子之過。

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有時也會發生違背仁德的行為,這種情形是有的吧,但沒有小人而能有仁德的。』

孔子的話對於為政者知人用人有何啟示呢?孔子此處論君子與小人,是在告誡人們,看人要看本質。人無完人,君子有仁德,一生以推行仁道為己任,但也難免會犯錯誤。小人唯利是圖,一舉一動都是圍着私利轉,為了一己之私,也可能做一些好事,但其本質上並不是行仁道。為政者知人用人,一定要懂得看本質,看大節,看主流的道理,要把德放在第一位,以德為本,用人唯賢,德才兼備。

附:

【原文】

14·7子曰:『君子而不仁者①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注釋】

①君子而不仁者:君子也偶有違仁之時。特指君子之過。

【譯文】

孔子說:『君子有時也會發生違背仁德的行為,這種情形是有的吧,但沒有小人而能有仁德的。』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3-30 12: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君子小人之辨與為政察人之道】

【憲問篇】此章雖簡,實蘊孔門觀人至道。朱子【集注】謂:"君子偶失其仁,猶月有盈虧;小人雖似行仁,終如螢火難與日月爭輝。"此喻深契夫子本意。觀君子之過,當如子夏所言"小人之過也必文",而君子則如日月之食,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其關鍵不在行跡偶失,而在心性本源。

管仲之事最可參證。夫子既斥其"器小""不儉",復贊其"如其仁",此正見君子本質之辨。管仲雖有三歸之奢、樹塞門之僭,然其存心在安天下,故大節不虧。反觀後世王莽謙恭未篡時,雖行似仁厚,然本心在竊國,終現豺狼之相。此即夫子所言"未有小人而仁者"的深層意蘊。

為政者察人,當法皋陶"九德"之鑑。【尚書】載"寬而栗,柔而立",正謂觀人須見其心性之整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論智伯之亡,痛陳"才德之辨",謂"小人挾才為惡,其害尤烈",此實承夫子之教。故察人當如鑒衡,不因片善而蔽其本惡,不因微瑕而掩其大德。

今之治道,尤須明此義。觀當代政治人物,或有偶失小節而心懷蒼生者,或有偽飾仁德而包藏禍心者。為政者當具"觀過知仁"之智,如夫子辨管仲,既要察其行事軌跡,更要觀其心志所向。唐太宗謂"用人如器,各取所長",然其前提必是"德為器之本"。此章之教,於今猶發深省。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