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64|回复: 1

[中医理论] 乙肝双解汤治乙肝转氨酶高

[复制链接]
薛燕星薛伯寿 发表于 2018-3-2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国医大师薛伯寿自拟乙肝双解汤,治疗少阳枢机不利、湿热毒火内盛之胁痛证。适于乙肝转氨酶高,HBSAg(+),甚则大三阳,症见胸胁胀痛、小便不利、大便欠畅、胃脘不适、纳呆恶心、心烦、口苦、咽干、头晕而胀或有往来寒热等症者。本方取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合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升降散加减而成。

方药组成:柴胡8~12克,黄芩6~9克,法半夏6~9克,党参6~10克,郁金6~10克,茵陈6~10克,栀子6~10克,蝉衣3~6克,僵蚕6~8克,土茯苓8~12克,蒲公英8~12克,生甘草6~10克。1服水煎2次,取汁200~40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疏利透邪,解毒利湿,升清降浊。

方解:柯韵伯喻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益气扶正的名方。方中既有柴胡、黄芩之凉,又有半夏、生姜之温,既有参、枣、草调脾,又有半夏、生姜之降逆和胃。此经验方取少阳肝胆病正剂小柴胡汤,去大枣滞邪,除生姜辛热;茵陈蒿汤配伍特点为清泄湿热,合升降散升清降浊;加蒲公英、土茯苓清解疫毒。本方对乙肝湿热毒火盛者,复方而施,联合逐邪,邪毒祛而正自安。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连翘长于清解湿中之热,故多取用;湿热甚小便不利,加滑石、猪苓。用药量据年龄长幼、体质强弱、病邪轻重而异。体虚之人,突出小柴胡汤;湿热毒重者当以升降散、茵陈蒿为要;大便秘或胶黏不爽,宜加用大黄。

注意事项:便溏(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之人,栀子、大黄当少用、慎用或用其炭。

验案举要

曹某,女,6岁半。胁痛、乏力半年余。近半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胁胀痛,纳少、乏力,往北大医院化验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80单位/升,乙型肝炎两对半测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超提示肝脾肿大。西医诊为乙肝大三阳。因乏力明显而休学,多处寻医施治,症状有增,化验检查无好转。

现症:右胁胀痛,纳少、恶心,乏力,口苦、咽干,头晕而胀,脘腹胀满,烦急不安,眠差多梦,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诊断:胁痛(少阳枢机不利,湿热毒火内盛)。

治则:疏利透邪解毒、升清降浊利湿。

方药:自拟乙肝双解汤加减:柴胡8克,黄芩6克,法半夏6克,党参6克,郁金6克,茵陈6克,栀子6克,蝉衣4克,僵蚕6克,土茯苓8克,蒲公英8克,生甘草6克,焦大黄2克。7服。药后症状日渐减轻,食欲增加,精神渐好,守方出入,施治二月,转氨酶降至正常,HBSAg(-)、HBeAg(-),后恢复上学,偶有外感,尚来诊。(薛燕星 薛伯寿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万叫 发表于 2025-4-15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乙肝双解汤方证解析与临证思辨》

薛伯寿先生所拟乙肝双解汤,实为融贯伤寒温病学说之典范。此方以少阳枢机为辨证核心,参合湿热毒火病机,于乙肝转阴治疗中别开法门,今就方义机理与临证要点析论如下:

一、立方根基与组方法度
本方以仲景小柴胡汤为君,取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之妙。然去大枣之甘壅、生姜之辛散,既存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能,又避助热生湿之弊。更佐茵陈蒿汤清泄肝胆郁热,合杨栗山升降散(蝉衣、僵蚕)调理气机升降,实取"火郁发之"之旨。加蒲公英、土茯苓二味,乃薛师辨治疫毒之独到处,《本草正义》谓土茯苓"利湿去热,能入络搜剔湿热之蕴毒",现代研究证实其具调节免疫之效。

二、病机阐微与证治要点
此方所主"少阳枢机不利、湿热毒火内盛"之候,实包含三焦辨证精义:
1. 上焦见证:口苦咽干、头晕而胀,此少阳经气郁而化火;
2. 中焦见证:脘痞纳呆、恶心烦急,属胆热犯胃、升降失司;
3. 下焦见证:溲黄便结,乃湿热下注、腑气不通。
临证当把握"胁痛伴湿热征象"这一主证,其舌脉特征必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若见舌淡胖苔白滑者,则非本方所宜。

三、化裁要诀与临证心法
1. 湿热胶着难化者,可参薛案加滑石、猪苓,取六一散分消走泄之意;
2. 毒火亢盛见齿衄发斑者,酌加白花蛇舌草、虎杖;
3. 枢机不利兼血瘀者,宜加丹参、赤芍,此即"疏肝勿忘活血"之训;
4. 幼童用药尤须注意:案例中6岁患儿仍用全方,然剂量皆取下限,且去苦寒较甚之大黄,足见"药量随体质而变"之则。

四、现代验证与运用拓展
近年研究显示,方中黄芩-柴胡药对可抑制HBV-DNA复制,茵陈-栀子组合能显著降低ALT水平。临床应用可参考现代检测指标:ALT升高明显者重用茵陈至15g;病毒载量高者加叶下珠30g;胆红素升高者加田基黄12g。然须切记,中医药抗病毒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根本,不可偏执于病毒指标。

此方之妙,在于将伤寒六经辨证与温病三焦辨证熔于一炉,以和解法为体,以清泄法为用。然今人用方,当知乙肝病机复杂,非一方可概全。薛师此方实为湿热毒火证设,若遇肝肾阴虚或脾虚湿困者,又当另谋他法。医者临证,贵在识证精准,化裁得宜,方不负先贤制方之苦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