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58|回覆: 1

[中醫理論] 乙肝雙解湯治乙肝轉氨酶高

[複製鏈接]
薛燕星薛伯壽 發表於 2018-3-23 17: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國醫大師薛伯壽自擬乙肝雙解湯,治療少陽樞機不利、濕熱毒火內盛之脅痛證。適於乙肝轉氨酶高,HBSAg(+),甚則大三陽,症見胸脅脹痛、小便不利、大便欠暢、胃脘不適、納呆噁心、心煩、口苦、咽干、頭暈而脹或有往來寒熱等症者。本方取仲景【傷寒論】小柴胡湯、茵陳蒿湯合楊栗山【傷寒溫疫條辨】升降散加減而成。

方藥組成:柴胡8~12克,黃芩6~9克,法半夏6~9克,黨參6~10克,鬱金6~10克,茵陳6~10克,梔子6~10克,蟬衣3~6克,僵蠶6~8克,土茯苓8~12克,蒲公英8~12克,生甘草6~10克。1服水煎2次,取汁200~400毫升,分3次溫服。

功用:疏利透邪,解毒利濕,升清降濁。

方解:柯韻伯喻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之劑,和解表里』之總方。小柴胡湯是和解少陽、益氣扶正的名方。方中既有柴胡、黃芩之涼,又有半夏、生薑之溫,既有參、棗、草調脾,又有半夏、生薑之降逆和胃。此經驗方取少陽肝膽病正劑小柴胡湯,去大棗滯邪,除生薑辛熱;茵陳蒿湯配伍特點為清泄濕熱,合升降散升清降濁;加蒲公英、土茯苓清解疫毒。本方對乙肝濕熱毒火盛者,複方而施,聯合逐邪,邪毒祛而正自安。

臨床應用及加減化裁:連翹長於清解濕中之熱,故多取用;濕熱甚小便不利,加滑石、豬苓。用藥量據年齡長幼、體質強弱、病邪輕重而異。體虛之人,突出小柴胡湯;濕熱毒重者當以升降散、茵陳蒿為要;大便秘或膠黏不爽,宜加用大黃。

注意事項:便溏(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稱薄糞)之人,梔子、大黃當少用、慎用或用其炭。

驗案舉要

曹某,女,6歲半。脅痛、乏力半年余。近半年來無明顯誘因出現右脅脹痛,納少、乏力,往北大醫院化驗檢查:血清谷丙轉氨酶80單位/升,乙型肝炎兩對半測定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超提示肝脾腫大。西醫診為乙肝大三陽。因乏力明顯而休學,多處尋醫施治,症狀有增,化驗檢查無好轉。

現症:右脅脹痛,納少、噁心,乏力,口苦、咽干,頭暈而脹,脘腹脹滿,煩急不安,眠差多夢,大便不爽,小便黃少。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

診斷:脅痛(少陽樞機不利,濕熱毒火內盛)。

治則:疏利透邪解毒、升清降濁利濕。

方藥:自擬乙肝雙解湯加減:柴胡8克,黃芩6克,法半夏6克,黨參6克,鬱金6克,茵陳6克,梔子6克,蟬衣4克,僵蠶6克,土茯苓8克,蒲公英8克,生甘草6克,焦大黃2克。7服。藥後症狀日漸減輕,食慾增加,精神漸好,守方出入,施治二月,轉氨酶降至正常,HBSAg(-)、HBeAg(-),後恢復上學,偶有外感,尚來診。(薛燕星 薛伯壽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萬叫 發表於 2025-4-15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乙肝雙解湯方證解析與臨證思辨】

薛伯壽先生所擬乙肝雙解湯,實為融貫傷寒溫病學說之典範。此方以少陽樞機為辨證核心,參合濕熱毒火病機,於乙肝轉陰治療中別開法門,今就方義機理與臨證要點析論如下:

一、立方根基與組方法度
本方以仲景小柴胡湯為君,取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之妙。然去大棗之甘壅、生薑之辛散,既存柴胡黃芩和解少陽之能,又避助熱生濕之弊。更佐茵陳蒿湯清泄肝膽鬱熱,合楊栗山升降散(蟬衣、僵蠶)調理氣機升降,實取"火郁發之"之旨。加蒲公英、土茯苓二味,乃薛師辨治疫毒之獨到處,【本草正義】謂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現代研究證實其具調節免疫之效。

二、病機闡微與證治要點
此方所主"少陽樞機不利、濕熱毒火內盛"之候,實包含三焦辨證精義:
1. 上焦見證:口苦咽干、頭暈而脹,此少陽經氣鬱而化火;
2. 中焦見證:脘痞納呆、噁心煩急,屬膽熱犯胃、升降失司;
3. 下焦見證:溲黃便結,乃濕熱下注、腑氣不通。
臨證當把握"脅痛伴濕熱徵象"這一主證,其舌脈特徵必見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若見舌淡胖苔白滑者,則非本方所宜。

三、化裁要訣與臨證心法
1. 濕熱膠着難化者,可參薛案加滑石、豬苓,取六一散分消走泄之意;
2. 毒火亢盛見齒衄發斑者,酌加白花蛇舌草、虎杖;
3. 樞機不利兼血瘀者,宜加丹參、赤芍,此即"疏肝勿忘活血"之訓;
4. 幼童用藥尤須注意:案例中6歲患兒仍用全方,然劑量皆取下限,且去苦寒較甚之大黃,足見"藥量隨體質而變"之則。

四、現代驗證與運用拓展
近年研究顯示,方中黃芩-柴胡藥對可抑制HBV-DNA複製,茵陳-梔子組合能顯著降低ALT水平。臨床應用可參考現代檢測指標:ALT升高明顯者重用茵陳至15g;病毒載量高者加葉下珠30g;膽紅素升高者加田基黃12g。然須切記,中醫藥抗病毒治療當以"扶正祛邪"為根本,不可偏執於病毒指標。

此方之妙,在於將傷寒六經辨證與溫病三焦辨證熔於一爐,以和解法為體,以清泄法為用。然今人用方,當知乙肝病機複雜,非一方可概全。薛師此方實為濕熱毒火證設,若遇肝腎陰虛或脾虛濕困者,又當另謀他法。醫者臨證,貴在識證精準,化裁得宜,方不負先賢制方之苦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