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36|回复: 1

[书法培训班] 干货!行书入门要领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8-3-23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行书书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在书写速度和用笔上都有所不同,书写速度加快,用笔也不像楷书那样笔笔逆锋,笔笔回锋收笔。但是,行书也有行书的特点和规律,学习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33d2cbe6b44fc28fb755ecfafbf11d0.jpg

c7ff46f4c1a6c9660c278935a85e77db.jpg

1、书体流畅。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楷书的书写,草书的慢写。

2、笔法简洁。行书的笔法相对于楷书来说,其特点表现在运笔过程中的简洁性、快捷性,但并不是说写行书就是随意性。行书的书写是建立在楷书基本功的基础上而来的。也有人认为,不写楷书直接学习行书,笔者认为没有严格要求。

3、章法自如。这里说的章法既有整篇也有单字的章法。整篇来说,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字的大小,单字结体也可以调整笔画大小,这些就是行书的自如性的特点。

4、可变可省。可变,即是可以变化之意,在连续出现几个相同字形或偏旁时,可以改变为不同的写法。可省就是某些偏旁可以省略写法,但必须符合规律要求。

5、点画连号。在行书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点画的连带,通过这些连带,使行书显得更加行云流水。

6、方圆交替。行书以圆笔改变了楷书的方笔,但也有方笔,进而实现方圆交替,使字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变。

80be6a1f94d4aa562e8fd47dbd71acfd.jpg

86bb3eac7a71caaec4cb11a498ea7f6d.jpg

行书笔法的特点:

1、中锋为主。在行书书写中,中锋用笔仍然是主要部分,这样的效果使书法更加饱满、入木三分。

2、藏锋为重。有时用在起笔上,但更多时用在收笔处,比如横画的收笔,使字更加稳重,消除了漂浮之感。

3、尖笔起笔。大多数情况下,都使切笔的方法,形成尖笔效果,更容易体现行书“自如”的特点。这其中也包括顿笔、提笔、压笔、按笔等多种笔法。

4、使转连贯。行书在遇到需要使转时,它的笔势必须是连贯的、一致的,要求书写者要有较好的笔控和驾驭能力,不能出现“断气”、”断笔“等现象。

c9850a80000d67de4e12c006462f817e.jpg

a7a8872fd0f1423269472bf7955d203b.jpg

学习行书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否则会影响学习效果。

1、要掌握好行书的基本笔法。笔法是构成书写的主要因素,学习行书首先要从简单的笔法开始,在提、按、起、落、收、转等各个笔法上多下功夫,掌握要领,打牢基础。

2、熟悉点画的书写规律。行书的点画很多,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尽量多记、多练,为进一步书写提供能力。

3、多看多画。多看就是多看帖,看古人是怎么写的,包括点画、结体、字形等,加深记忆性的概念。多画就是在初学阶段,不要急于提笔书写,而是用手指对着字帖画,养成书写习惯。

4、加强对使转的单独训练。使转是行书最大的一个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使转就是行书书法的灵魂。要特别注意对毛笔的驾驭和控制能力,让使转保持连续性和气息的统一性。

汤纣 发表于 2025-4-14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行书笔法要义阐微》

行书之为体,实乃书法艺术中至为精妙者。其介于楷草之间,得楷之骨而取草之势,诚如孙过庭《书谱》所言"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今就行书要旨,分疏如下:

一、笔法三昧
1. 中侧互用:米南宫"八面出锋"之说,正道出行书用笔玄机。中锋取质,侧锋取势,二者相济,方得"沉着痛快"之妙。观《兰亭序》"之"字转折处,可见中侧转换之精微。

2. 使转方圆:黄庭坚谓"心能转腕,手能转笔",行书使转当如折钗股,圆中寓方。智永《真草千字文》行书部分,横画收笔多作顿挫,竖画则顺势而下,方圆之变,存乎一心。

二、结字要诀
1. 虚实相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最忌位置等匀",行书尤重疏密之变。如颜真卿《祭侄稿》"荼毒"二字,左密右疏,险绝中见平衡。

2. 连断有致:点画连带当如"行云流水",然过则失之缭乱。王铎行书虽连绵不绝,然每字主笔必见顿挫,此所谓"笔断意连"之妙。

三、临池心法
1. 读帖九观:先察章法布局,次观字势呼应,再味笔锋出入。赵孟𫖯日临《兰亭》一通,非徒摹形,实为得古人笔意。

2. 递进三阶:初学当以《圣教序》立骨,继习米芾得势,后追王铎求变。苏东坡"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之境,当循此渐进。

四、避忌举要
1. 忌浮滑:行书虽尚流畅,然笔力须贯注。文徵明八十作行书犹"笔笔送到",足见沉着之要。

2. 忌做作:傅山"宁拙毋巧"之诫,尤当铭记。何绍基行书回腕执笔,看似笨拙,反得天真烂漫之趣。

结语:行书之道,要在"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者当以楷法筑基,参以草意,假以岁月,自可臻于"潇洒流落,翰逸神飞"之境。昔人云"匆匆不暇草书",吾则谓"从容方能行书",盖欲速则不达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