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岐黃 中醫 性命 心靈 隨着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家都處於一個忙碌的狀態,吃東西也講究高效快捷,其實這是不對的,很容易損傷脾胃。 一旦脾胃功能不好,很多疾病就找上您來啦!您是否有臉色發黃、黑眼圈、肌肉鬆弛、口唇乾燥、睡覺留口水、便秘或腹瀉等症狀的困擾?下面我們來談談中醫如何來養好脾胃祛百病? 簡單實用的調理脾胃的方法 1 點按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前正中線任脈上,肚臍上4寸,為足陽明胃經的募穴,是胃經經氣結聚之處。點按該穴能夠促進經氣運行,調節胃腸的功能。用手指點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鐘,至局部產生發熱感。 2 揉按心窩 心窩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體表的對應區,用手掌以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溫暖、舒暢,可調節中焦氣機,通暢胃氣。如果進食過多,脾胃運化功能失司,胃脘部悶脹不適,可由心窩處開始重複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 推按兩肋 將兩隻手的手掌放在身體兩側,然後由乳房下緣向下推按至側腰部,以局部發熱為準。經常推按兩脅可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調暢氣機,預防疾病的發生。 4 艾灸中脘穴 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用艾條灸中脘穴10~15分鐘,或用艾罐灸20~30分鐘,每日1次。中脘穴具有調補胃氣、化濕和中、降逆止嘔的作用,灸療可改善胃腸疾患。 5 艾灸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最常用的養生保健穴位,位於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緣外側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20~30分鐘,每日1次。 民間即有諺語『艾灸足三里,勝吃老母雞』之說。【針灸真髓】曰:『三里養先後天之氣,灸三里可使元氣不衰,故稱長壽之灸』。經常艾灸該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調養脾胃食療方 1 山藥 山藥性平,味甘。歸脾經、肺經、腎經。補脾養胃、益肺生津、補腎澀精。用量15~30克,內服煎湯。用於治療脾虛食少,療效顯著。 2 紅糖姜水 紅糖姜水具有補中益氣、健脾暖胃的功效,每餐吃飯前喝幾口對脾胃虛寒的患者大有幫助,但不能再睡覺前喝,以免影響睡眠。 3 固元健脾養生粥 有些脾胃虛弱的人,常常出現食少腹脹、少氣懶言、大便稀薄、肢體倦怠等症狀。可用薏米(薏苡仁)20克,山藥10克(鮮山藥50克),蓮子10克,白果15克,大米100克,水適量煮成粥。適用於脾虛所致的腹脹、腹瀉症狀,效果頗佳。 脾胃虛弱需要長時間的調養,不可急於一時而大量服藥,以上方法為調養脾胃較為實用的方法,但只要長期堅持使用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要有耐心,保持輕鬆的心態,調養好脾胃,百病自然得以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