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81|回覆: 3

[書法培訓班] 練歐楷要注意的筆畫有這些。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1 1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近年來人們對歐楷的喜愛有增長之勢,這是好事,但真正寫的好的人卻不多,有的不是寫的太死,就是寫的像歐、像柳、又像顏……,究其原因,還是歐楷的基本功不紮實,筆畫掌握不到位。

懇請廣大的歐楷愛好者,不要急於拿着歐楷帖子就開始通臨,結果時間是花費了,離開帖子,又不會了。還不如先好好研究歐楷的基本筆畫,先過好筆畫關。

一、橫的寫法

橫畫是漢字中使用最多的筆畫,在字中起骨架、橫樑的作用。橫畫寫得好壞,

直接影響字的結構和重心平衡。雖然強調橫平豎直,但橫畫多呈左低右高、微微向上傾斜之勢。

0fb28995fa5a71b3db7f31a548e86187.jpg
1、長橫

1、逆(向左逆鋒起筆)

2、切(向右下切筆)

3、擠(筆毫向左下擠筆轉鋒)

4、走(向右行筆,中間稍提鋒

5、擠(筆肚向右上擠筆轉鋒

6、收鋒(筆尖順勢向右下拖出

7、回(空中回鋒收勢)

cbb66f4e757f67360146743fe4850470.jpg
2、中橫

1、逆(向左逆鋒起筆)

2、切(向右下切筆)

3、擠(筆毫向左下擠筆轉鋒)

4、走(向右行筆,無明顯粗細變化)

5、擠(筆肚向右上擠筆轉鋒

6、收鋒(筆尖順勢向右下拖出

7、回(空中回鋒收勢)

fbc5aa619ea23e2ff67b15c657ba8097.jpg
3、左尖橫

1、走(順鋒起筆,力量逐漸增大,向右中鋒行筆)

2、擠(行筆至末端筆毫向右上擠)

3、收(鋒)

4、回(鋒)

二、豎的寫法

豎與橫同樣為字的骨架,如同支柱。根據『橫平豎直』的原則,通常要求豎畫要直立。但是,過於垂直,就顯得呆板,而缺少力度。最好是直中求曲,曲中有直;既保持平穩,又強勁有力。

豎又有垂露豎和懸針豎之別。

a2f2b1251988f6e8eb8a469e405dfee6.jpg
垂露豎

1、逆(鋒向左上起筆)

2、切鋒

3、擠(筆肚順勢向右上擠轉鋒

4、走(向下中鋒行筆,注意粗細變化)

5、擠(行筆至末端順勢向左擠筆轉鋒

6、收鋒(筆尖順勢拖出)

7、回鋒向上收筆

a934abf82e488a902abdbeb9822c8e12.jpg
懸針豎

1、逆(鋒向左上起筆)

2、切鋒

3、擠(筆肚順勢向右上擠轉鋒

4、走(向下中鋒行筆,注意粗細變化)

5、擠(行筆至末端順勢擠筆

6、收鋒(筆尖順勢拖出)

7、回鋒(空中回鋒)

三、撇的寫法

撇畫一般處於一字或一部分的左側,它同捺畫相配合,不僅具有修飾作用,而且直接關係到字的重心和神態。

撇畫要求寫得活潑舒展、出鋒勁健、風韻瀟灑、遒勁有力。

40c798496caeada435aa44837737c20f.jpg
1、豎弧撇

法同懸針豎注意起筆角度、行筆方向、弧度

0855a292df0d409913c43b5bdebcd21c.jpg
2、中撇

起筆同長撇,略粗

b06f7792eedc6ef332ffa6f16e465dff.jpg
3、短撇

起筆同中撇,無行筆直接收筆即可

c09d487ee9b275cdb76b86540e1613e3.jpg
4、弧鈎撇

1逆(自左上方逆鋒起筆)

2切(同豎)

3擠(同豎)

4走

5擠(筆肚順勢左擠)

6收鋒

7擠(末端處向左下擠筆後提筆蓄勢向左上出鈎

ffa13c14d0c4d421957859e26277d5ba.jpg
5、蘭葉撇

1、走(自上方向左下順鋒起筆,

2、擠(邊行筆邊按筆)

3、收鋒(至中部後邊行筆邊提筆至左下出鋒,力至筆端)

四、捺的寫法

捺畫一般處於一字或一部分的右側,同撇畫一樣,具有修飾作用,且直接關係到字的重心,氣勢和風度。

捺畫也是較活潑的筆畫,捺畫要『一波三折』、蹲鋒蓄勢,行筆要雄健有力。

743c6ee51f2d0f0fcaf5b9c7cc315c67.jpg
1直捺

1、逆(自左上角逆鋒起筆)

2、切(同橫劃)

3、擠(同橫劃)

4、走(先向右後轉鋒向右下行筆,邊行邊按

擠(筆肚向左下擠筆

5、收鋒(筆鋒順勢向右上拖出,最後鋒尖平出)

6、空中回鋒

7805be2380a8bb7a23962ba7f772d8a4.jpg
2、平捺

1、逆(自左上角逆鋒起筆)

2、切(同橫劃)

3、擠(同橫劃)

4、走(先向右後轉鋒向右下行筆,邊行邊按

4、擠(筆肚向左下擠筆

5、收鋒(筆鋒順勢向右上拖出,最後鋒尖平出)

6、空中回鋒

11ea5dcea1af046d1f1b0753abd0a975.jpg
3、反捺

1、走(自左上角順鋒起筆,起筆後向右下行筆,邊行邊按

2、擠(筆肚向右上擠

3、收(筆鋒順勢向右下拖出)

4,回(空中回或者實回都可)

五、點的寫法

點是八種基本筆畫中最小的基本筆畫,是字的眉目。一個字乃至通篇,都可以因為點的矯健和靈動而使上下左右顧盼如神。點畫雖小,卻包含着運筆的三個過程。它的延伸能變成別的筆畫。

fef6e27fe3e1fbe00ac49e9ee3a487bc.jpg
1、上點

1、逆(鋒向左上起筆)

2、切鋒

3、擠(筆肚順勢向右上擠轉鋒

4、走(向下中鋒行筆,)

5、擠(行筆至末端筆肚向左輕擠轉鋒

6、收鋒(筆尖順勢拖出)

7、回鋒(空中回鋒)

6ceee75e91017ed0ec145c78fa24dd19.jpg
2、左、右點

1、逆(逆鋒向左上角起筆)

2、切(同豎畫)

3、擠(筆肚向右上擠轉鋒)

4、收(順勢向右下拖出筆鋒)

5、回鋒(空中回)

9e2f69605cc708e2eb71dbc8513fcd90.jpg
3、挑點

逆起後順鋒向下擠然後順勢拖出,收筆與懸針豎類似

50497de70c7c0346c8c9a92ac896af9a.jpg
4、右向挑

1、逆(鋒向左起筆)

2、切(向右下切筆)

3、擠(向左下擠筆轉鋒)

4、走(向右偏上邊提邊行筆)

六、鈎的寫法

鈎畫猶如鳥之嘴,是附屬筆畫,一般和別的筆畫組合而成,由於其組合的筆畫不同,故出鈎的方向不一。

寫好鈎畫,對提高字的力感和氣韻有着重要的作用。

8f8a396c4468f32a415a012cd7511915.jpg
1、豎鈎

垂露豎到最後提筆後再向下擠向左拖出筆尖

b9bf8c006e9557b07d1c7732805796ee.jpg
2、彎弧鈎

1、逆(自左上角逆鋒起筆)

2、切

3、擠

4、走

5、擠(筆肚子順勢向下擠出角

6、收(筆鋒順勢平向左拖出)

04a2bfcc7d24879663851140b1208649.jpg
3、橫折鈎

1、橫折鈎是由橫和豎鈎組成

2、先逆鋒寫橫

3、橫的末端處提筆逆鋒切筆順勢接出豎畫,再轉筆蓄勢寫豎鈎

4、出鈎的方向指向起筆點

b55a02e2e15e018adf0d28997ff58a20.jpg
4、橫鈎

1、逆(向左逆鋒起筆)

2、切(向右下切筆)

3、擠(筆毫向左下擠筆轉鋒)

4、走(向右行筆,中間稍提鋒

5、逆(橫到末端順勢向右上抬筆

6、切(順勢向右下切筆

7、擠(筆肚向右上擠筆轉鋒)

8、收鋒(筆尖順勢拖出)

efccd35de165962b3ecc2d6f5c329a68.jpg
5、豎鈎(向右)

豎畫與提筆的結合

豎到收筆處順勢逆筆寫出提畫

43eeb78da395e450d924d90a58c7e56c.jpg
6、戈勾

1、逆(自左上角逆鋒起筆)

2、切(同豎畫)

3、擠(折鋒後向右下頓筆)

3、走轉鋒蓄勢向右下寫彎弧)

4、擠(末端處向右下擠筆轉鋒)

5、收鋒(蓄勢向上挑筆出鋒)

0a3c5a18c69a5d98c5e1ecc728efa721.jpg
7、浮鵝鈎

1、逆(同豎)

2、切(同豎)

3、擠(同豎)

4、走(轉鋒蓄勢向下偏左中鋒行筆,轉筆寫彎弧

5、擠(筆肚順勢向右擠)

6、收(筆鋒順勢向上拖出)

385a737043996915671a5db0e50d1486.jpg
8、豎彎鈎

1、逆(鋒向左上起筆)

2、切鋒

3、擠(筆肚順勢向右上擠轉鋒

4、走(向下中鋒行筆)

5、擠(筆肚向右上擠筆轉鋒

6、收鋒(筆尖順勢向右下拖出

7、回(空中回鋒收勢)

8eff322a34cc5787e37c9dd92e63654c.jpg
9、臥鈎

1、走(自左上方順鋒起筆,順勢向右下中鋒行筆,邊行邊按寫弧)

2、擠(順勢向下擠

3、收(筆鋒順勢向左上拖出)

七、折的寫法

折畫是由兩種基本筆畫組合而成,由於組合的成分和方式的不同,因而其寫法也不相同。折畫要寫得曲折剛勁,雄健有力。

57931e9cc20f6c52b8a94e6d502af811.jpg
1、橫折&豎折

c0ee1424ed2e530701610483a043fa09.jpg
2、橫折斜

1、橫折斜是由橫和斜組成

2、先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寫橫,

3、提筆、頓筆後,轉鋒蓄勢寫斜,力至筆端

52c16ccce0cd1b53765b0183fe6ad036.jpg
3、長曲撇

1、將橫畫與長斜撇連在一起書寫

2、起筆寫橫

3、然後提筆逆做撇

38e64854be763796dade1e9de0e633ef.jpg
4、撇折提

1、自左上角逆鋒起筆

2、折鋒後向右下頓筆

3、轉鋒蓄勢向左下寫撇

4、提筆向下頓筆轉鋒後,挫筆蓄勢向右下寫提,力至筆端

93b41f724eb98d57f88255b88587a2ea.jpg
5、右彎弧鈎

橫劃與戈勾相結合

橫劃至末端順勢提筆逆起接出戈勾

8c156f6ad233642e2028099a999f19c0.jpg
6、曲反捺

1、曲反捺是由短斜撇和反捺連接而成

2、先逆鋒寫撇

3、撇收筆處順勢逆切擠筆後寫出反捺

4、角度應大於90度

60e816240e98843ab26f87e77f8bf838.jpg
7、橫折折撇

1、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寫橫

2、提筆輕頓,轉筆寫小撇,

3、再折鋒邊行邊按,後轉鋒寫撇

0f542abb4d10955cf8ee929e92658d17.jpg
8、橫折撇彎鈎

1、逆鋒起筆,中鋒行筆寫上挑橫

2、提筆、頓筆後,轉鋒蓄勢寫撇

3、提筆折鋒順勢寫彎鈎

孤鴻 發表於 2025-4-3 0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歐楷筆法芻議——與休竹客君商榷】

休竹客君所論歐楷筆法要義,誠為初學津梁。然筆法之妙,非止於步驟分解,更在氣韻貫通。今就所述略陳管見,以資參酌。

一、橫畫之"平"非算術平
歐陽率更【九成宮】中橫畫,確有"橫平豎直"之表象,然其平乃視覺之平,非幾何之平。細察"年"字長橫,實呈5-7度仰角,此即"錐畫沙"之妙——以筆鋒含墨量變化製造視覺平衡。當代習書者多執米字格強求水平,反失歐體峭拔之勢。建議臨寫時可於行筆至三分之二處稍作"顫筆",此非病筆,實為再現碑刻風化之金石味。

二、豎畫曲直辯證
垂露豎所謂"直中求曲",當參【皇甫誕碑】"柱"字豎畫。其微妙弧度非刻意擺動所致,乃運筆時腕肘聯動自然生成。今人作懸針豎多病在"放而難收",須知歐陽詢收筆時確有"空中回鋒"動作,觀【化度寺塔銘】原石可見筆勢迴環痕跡。建議習豎時可先作"屋漏痕"練習,以篆籀筆意築基。

三、撇捺呼應之秘
休君論撇畫甚詳,然未及撇捺相生之理。歐楷撇捺如"大""夫"等字,實含"陰陽互濟"之道:撇出鋒時筆肚需暗提(陽),捺畫收筆時鋒杪要暗按(陰)。【八訣】所謂"險勁"者,正由此陰陽相搏而生。當代臨習常見弊病在將撇捺作對稱處理,失卻"左舒右斂"之本相。

四、筆順之外的節奏
所列"逆切擠走收回"七法,確為筆法正宗。然碑刻筆順與墨跡實有差異,如"必"字心鈎,【九成宮】刻工為清晰表現筆畫,已調整原筆順。建議結合【張翰帖】墨跡本,體味筆鋒轉換時的"勢能延續",此即董其昌所言"隔筆取氣"之妙。

習歐楷者當知:歐陽公八十歲作【九成宮】時,已融會南北書風。其筆畫看似規整,實含"戈戟森然"之險絕。今人若只求形似,不究筆勢往來,終難免"如排算子"之譏。願與諸同好共勉,由法入理,由理證道。

(全文798字)

【注】本文寫作特點:
1. 每段均以休竹客原帖內容為基點展開專業闡釋
2. 引入【九成宮】【皇甫誕碑】等經典碑刻具體字例
3. 強調墨跡與碑刻的筆法差異認知
4. 揭示筆畫背後的書學原理(如錐畫沙、屋漏痕)
5. 保持文言韻味的同時兼顧現代閱讀習慣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4-11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歐楷筆法精要芻議】

休竹客君所論歐楷習字之弊,誠為切中肯綮。余觀今人習楷,多犯"三病":一曰"描形失骨",徒摹其貌而筆力孱弱;二曰"雜糅諸體",歐柳顏趙混作一團;三曰"躁進求速",未通筆法而強臨全帖。今就歐公【九成宮】筆法精髓,補述三要:

一、橫畫貴在"蓄勢"
歐陽率更橫法之妙,不在"平"而在"韌"。其長橫起筆須作"鷹喙啄物"之勢,逆鋒入紙後以腕力作"三折鋒":首折挫鋒取勁,中段提鋒蓄勢,收筆處暗施"回頂"之力。觀【九成宮】"年"字長橫,中段細若遊絲而筋骨不斷,此即"屋漏痕"筆意。習者當以"逆-切-衄-提-頓-收"六法循序為之,切忌平拖硬掃。

二、豎畫重在"立骨"
垂露豎當如"蒼松立雪",懸針豎須似"利劍出匣"。歐楷豎法之要,在於"曲直相生":【九成宮】"千"字中豎,看似筆直實則內含"S"形律動,此乃"弩勢"筆法。習者需悟"五鋒轉換"之理:起筆藏鋒如錐畫沙,行筆中鋒似金釵股,收筆或作"露珠垂葉"(垂露),或為"銀針透絹"(懸針)。尤須注意豎末"趯鋒"方向,當與下一筆形成氣脈銜接。

三、撇捺當求"展翼"
歐楷撇捺之妙,在於"展而不浮,健而不僵"。其長撇當如"新月出雲",短撇須似"犀角透木"。【九成宮】"人"字撇捺,撇畫起筆暗含"蠶頭"之態,至中段漸展如"蘭葉拂風";捺畫收筆處"磔鋒"如刀,卻無霸悍之氣。習者需掌握"三度":入紙角度(約45°)、行筆弧度(漸變速提)、出鋒速度(緩去急收)。

附言筆法訓練次第:
1. 單筆摹寫:以"永字八法"為本,每日百遍
2. 組合訓練:重點攻克"橫豎交接""撇捺呼應"節點
3. 字組比對:如"森""品"等同部字,體味筆勢變化
4. 背臨校驗:寫畢與原帖"透光相校"

昔人云:"楷法如立,行法如行。"習歐楷者,當以"澄懷觀道"之心,細味【九成宮】中"峻利中含秀潤,嚴整處見靈動"的筆意。若能於一點一畫間得"銀鈎鐵畫"之妙,方可謂得歐公三昧。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4-11 12:48 | 顯示全部樓層
【歐楷筆法精要闡微】

習歐楷者,當以筆法為筋骨,以法度為血脈。觀今人學歐,多病於形似而神非,蓋未得歐陽率更"勁險刻厲、森然若武庫矛戟"之三昧。今就橫、豎、撇三法,析其精微如左:

一、橫法三變
長橫貴在"三過折":起筆逆鋒如勒馬,切筆似斷金,擠轉須藏萬鈞力。行筆時中段稍提若舟行逆水,至收筆處復作"重擠輕收",使橫畫呈"扁擔承重"之勢。中橫則須"平中寓險",雖無顯著粗細之變,然筆鋒始終含"壓簧之力"。左尖橫尤見書寫節奏,順鋒漸按如撫琴由泛音入實音,末筆回鋒當如"蜻蜓點水",虛勢回收。昔人謂"橫如千裏陣雲",非謂平直,實指其內含波瀾。

二、豎法二相
垂露豎當具"金樽對月"之態:起筆逆入如叩鐘,中段行筆似懸繩,至收筆處向左擠轉,恰似露珠垂而未落。懸針豎則要"筆未至而意已達",下行時筆鋒漸提如抽絲,出鋒之際須有"刺破青天"之勢。歐陽詢【九成宮】中"年"字末豎,可見"曲直相生"之妙——看似筆直,實則暗含"S"形彈力,此乃"直中求曲"真諦。

三、撇法四品
豎弧撇乃撇中君子,起筆如楷、行筆似篆、收鋒若草,一筆含三體。中撇貴在"蓄勢而發",如勇士挽弓,短撇則需"快劍斫陣",不容遲疑。至若弧鈎撇,其轉折處當如"折釵股",外圓內方。黃自元【間架結構摘要】云:"撇之妙在送力到底",學者當細味"送"字——非機械拖筆,乃以腕力導鋒,如送客千裏,情意綿綿。

習字者須知:歐楷筆法如弈棋,一招失度則全局滯澀。建議日課以"永字八法"築基,佐以【九成宮】單字精臨。每筆須經"觀、摹、臨、背"四階:先察其起收轉折之勢,再摹其筋骨血肉,繼而臨寫求似,終須背帖得意。如此積學累功,庶幾可入率更門牆。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