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35|回覆: 1

[詩詞賞析] 【詩詞】寫情—唐.李益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4-10 10: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寫情

【唐】李益

水紋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0af4fb170708c7d0fbe75a8fb37a9422.jpg

作者

李益(約750—約830), 唐代詩人,字君虞,祖籍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後遷河南鄭州。大曆四年(769)進士,初任鄭縣尉,久不得升遷,建中四年(783)登書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後棄官在燕趙一帶漫遊。以邊塞詩作名世,擅長絕句,尤其工於七絕。

注釋

水紋珍簟(diàn):編織著水紋花樣的珍貴竹蓆。

思悠悠:思緒很多。悠悠:漫長,遙遠。『水紋』句寫獨宿無眠,回憶往事。

佳期:本指好時光,引申爲男女約會的好時機。

『千里』句是說,由於風雲突變,千里佳期一下子破滅了。

譯文

躺在精美的竹蓆上,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期待已久的一次與戀人的約會,在這個晚上也無法實現。

從今以後再也無心欣賞那良辰美景了,管他明月下不下西樓。

賞析

李益這首【寫情】載於【全唐詩】卷二百八十三。詩以『寫情』爲題,很像是寫戀人失約後的痛苦心情。此詩所寫的時間是在女友失約後的當天晚上。詩人躺在花紋精細、珍貴華美的竹蓆上,耿耿不寐,思緒萬千。原來期待已久的一次佳期約會告吹了。對方變心了,而且變得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使人連一點思想準備也沒有。『佳期』而言『千里』,可見是遠地相期,盼望已久,機會難得。『休』而言『一夕』,見得吹得快,吹得徹底,吹得出人意外。而這又是剛剛發生的,正是詩人最痛苦的時刻,是『最難將息』的時候。夜深人靜,想起這件事來,不禁失眠。一、二兩句從因果關係來看是倒裝句法,首句是果,次句是因。

這個令人痛苦的夜晚,偏偏卻是一個風清月朗的良宵,良夜美景對心灰意懶的詩人說來,不過形同虛設,根本沒有觀賞之心。不但今夜如此,從此以後,他再不會對良夜發生任何興趣了,管他月上東樓,月下西樓。月亮是月亮,自己是自己,從此兩不相涉,對失戀的人來說,冷月清光不過徒增悠悠的愁思,勾起痛苦的回憶而已。

這首詩藝術特點是以美景襯哀情。在一般情況下,溶溶月色,燦燦星光能夠引起人的美感。但是一個沉浸在痛苦中的心靈,美對他起不了什麼作用,有時反而更愁苦煩亂。此詩以樂景寫哀,倍增其哀。用『良夜』『明月』來烘托和渲染愁情,孤獨、悵惘之情更顯突出,更含蓄,更深邃。

此詩藝術上的另一特點是用虛擬的手法,來加強語氣,突出人物形象,從而深化主題。三、四兩句所表現的心情與外景的不協調,既是眼前情況的寫照,更預設了今後的情景。『從此無心』四字表示決心之大,決心之大正見其痛苦之深,終生難忘。『任他』二字妙在既表現出詩人的心灰意懶,又描繪出主人公的任性、賭氣的個性特點,逼真而且傳神。這種虛擬的情景,沒有藉助任何字面勾勒,而是單刀直入,直接表達虛擬的境界,與一般虛擬手法相比,又別具一格。

龔秋 發表於 2025-4-12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李益〖寫情〗詩中的情感結構與悲劇美學探微】

李益這首七絕以高度凝練的筆法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情感崩塌體系。首句"水紋珍簟思悠悠"通過器物意象與心理狀態的並置,形成唐代閨怨詩特有的"物-情"對應結構。水紋簟的波狀紋理與思緒的綿延形成視覺與心理的雙重隱喻,珍簟之貴反襯出孤獨之深,這種"以貴寫寂"的手法實爲盛唐向中唐過渡時期詩風轉變的典型特徵。

次句"千里佳期一夕休"運用時空對撞的修辭策略,"千里"極言空間阻隔之巨,"一夕"強調時間突變之迅,二者形成的張力場精準呈現了情感幻滅的瞬間性。考李益生平,其邊塞詩多含"萬里""千仞"等壯語,而此處"千里"用於兒女私情,恰見大曆詩人將邊塞氣象內化爲情感強度的創作特點。

後聯"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構成詩學上著名的"情感決絕體"。明月意象自謝莊【月賦】以來即承載著團圓寓意,詩人卻以"任他"的冷漠姿態解構傳統意象的象徵系統。這種"否定式抒情"實爲情感防禦機制的詩化呈現,與鮑照"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的故作曠達異曲同工。

全詩暗合"期待-破滅-異化"的三段式心理演變。值得注意的是,"良夜"與"明月"作爲古典詩歌中最富積極意味的意象群,在此被徹底祛魅。這種"反詩意化"處理,比之李商隱"此情可待成追憶"的纏綿,更顯決絕,比之杜牧"多情卻似總無情"的佯狂,尤爲沉痛。詩中"從此""任他"等絕對化表述,暴露出中唐士人在仕途與情愛雙重失意下的存在困境。

此詩在藝術上實現了三個層面的突破:意象系統的反向運用、情感表達的悖論結構以及時間維度的突然斷裂。這種將瞬間心理創傷擴展爲永恒生命體驗的創作方式,實爲後世"苦語寫情"一派之先聲,其價值不僅在於情感表達的真摯,更在於創造了一種新的抒情範式——用完美的詩歌形式呈現破碎的情感現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