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85|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注意这些,写出小楷神采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4-13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收笔亦是小楷用笔的重要组成部分,收笔不但意味着一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下一笔的开始,收束得好,不但能使点画形态完满,同时也能使整个字气完神足,在书写实践中,人们往往留意发笔,忽视收笔,只知起笔藏锋之不易,而不知收笔出锋更难。

明代倪苏门在〖书法论〗说道:『用笔四处不可不留心,出也、收也、转也、放也。』其中就有四处涉及到收笔。下面谈谈收笔的基本法则:

e67ad173203227ec56f230f613b63f75.jpg

(一)小楷收笔有藏露之分

小楷用笔,以藏锋为主,收笔时藏锋敛锷,宜将锋收归画中为度,才能给人以一种圆融饱满的艺术感受。藏锋收笔,用『轻提、轻顿、疾收』。以横画为例,当收笔时,用腕法(即将腕微向右上方翻动)将笔锋轻提至横画的右上角,然后轻轻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左反折而收之。可在写横画时,笔意向右上开拓,至收笔时,笔锋微向右上挑出,使其点画稍杂隶意。

由于方法不同,产生的笔形也不同。再以竖画为例,亦用轻提、轻顿、疾收。即至收笔时,将锋向左上微提,然后向下顿挫一二下,再迅速向上反折收之。可中锋直下,至收笔时向下顿挫一下,使其墨精暗坠,然后向上反折收之,此即垂露法。在小楷中运用有古朴之态。

收笔时亦用藏锋,在书法术语中双称为护尾。东汉蔡邕〖九势〗中说:『护尾,点画势尽,力收之。』收笔时只有锋藏画中,才能八面出锋,才能使点画完满圆足,而笔势灵活,无板刻浮薄之弊。小楷收笔,亦有出锋者,如挑撇、钩、悬针等,但必须注意,凡出锋之笔,锋应由中而出,端若引绳,方为得法。明冯班〖钝吟书要〗说『侧笔出锋,此大谬,出锋者,未锐不收,褚云:『透过纸背者也』,侧则露锋在一面也。』

收笔无论藏露,都贵于收,凡藏锋之收笔于纸面上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圆蹲直抢』,凡出锋之收笔于空中作收势,在书法术语中称『出锋空抢』。收笔的动作要快,所谓『缓去疾回』。收笔的方向当与下一笔起笔的方向遥相呼应,则自然气脉贯注,笔断而意连。

d0760dbf171a68301076ccca2362880e.jpg

(二)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是收笔大法

写横画要收,写竖画要缩,或空抢,或实回,都是取一个逆字,其实收和缩,可以产生三种效果:一是能使点画在笔形上保持完满圆足,或收笔处隐隐有聚墨痕,或缩和处墨精暗坠,都给人以一种浑厚而饱满的立体感,显得精气结撰,墨光浮溢,点画周至,起讫分明。二是能产生笔力,结尾处用收缩和发笔时用逆势一样,都是一种反作用的力。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抽挚既紧,腕自虚悬,通身之力,奔赴腕指间,笔力自能沉劲。』『抽挚』即是抢法,好比拳击一样,必须先将拳头收缩,这一拳打出去才能迅猛有力一样。三能产生笔势,收与缩的主要目的在于产生笔势,楷书书写笔断意连,势从内出,盘纡于虚,为『无形之使转』。

f215a2547964b1e54c0a38bda8bc2539.jpg

书写小楷在收笔时要形成一种回顾之势,使其与下一笔的起笔遥相呼应,古人所谓『送脚如游鱼得水』。这就好比鱼在水中突然回转,十分悠然自得,这样才能流转无穷,凡字得势,则结构自然妥贴。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字须有操纵,起笔处,极意纵去,回转处,竭力腾挪,则结构自然稳惬,所谓百丈游丝在掌是也。』

小楷虽以端庄静穆为主,但贵在静中寓有动势,其气韵方能生动,正如北宋黄庭坚〖论书〗中所说:『心能转腕,手能转笔,书字便如人意,古人工书无它异,但能用笔耳。』他所说的转即运转指挥之意,作真如草即是指这种静中生动的圆活笔法。

总之,凡事当慎终于始,收笔处尤不可苟且,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无垂不缩,无往不收,此八字真言,无等等咒也。』故作小楷,笔笔要有活趣,字字须求生动,点画之间,顾盼有情,起承转合,一气贯注,自然得势。

8a8ed021f2f68fa95b03d0388bf19ca4.jpg

(三)收笔要留得笔住

书写小楷,在收笔处要留得笔住,不使其率然飘忽浮滑,特别是一些较长的笔划如垂露、悬针、长撇、捺脚等,出锋时不可作虚尖飘忽之状。所谓要留得笔住,即是指收笔时要凝重,有沉着之态,清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笔行纸上,当以腕送之,不当但以指头挑剔,则自无燥烈浮薄之弊,用之既久,渐臻纯熟沉着,而笔墨间若有所以实其中者,谓之结心。』其中一个送字大可回味,以腕送之,要有含蓄收敛之意,不可势尽力竭,到收笔出锋时,好象一个人有十分气力,但只用了三四分一样,十分优裕从容不迫。力要送到锋尖,而笔意有所回顾,正如陈介祺〖簠斋尺牍〗中说:『屋漏痕,力犹有余,引而不发也。』

这样,方能沉着,有雍容自得之状。所谓屋漏痕者,即因屋漏,雨水沿墙壁蜿蜒流下,由于受到墙壁的阻力,必左右动荡,蜿曲流下,其留下的痕迹至末尾时,状如垂露,十分形象地比喻以曲势直取直和留得住笔的用笔方法,清梁同书〖频罗庵论书〗说:『漏痕只是笔直下时留得住,不使飘忽耳。』一语道破了屋漏痕的用笔方法。

好物推荐

好用又不贵,练字的最佳选择

每天仅供30

14980/只需56.6

包邮(偏远地区除外)

扫描下图二维码,快速抢购

『阅读原文』进店选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