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1|回復: 3

[书法培训班] 学草书也要过『五关』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14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怀素【自叙帖】

怀素【自叙帖】

景恒彬,草书,怀素〖自叙帖〗节选 作品尺寸:38×38cm释文: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

草书,尤其是狂草,给人的艺术感受和启迪,是其他书体所不及的。要写好草书,必须有深厚的功底,主要是须过『五关』。

第一,动感关。草书的笔画要动静结合,以动取胜。唐代王邕讲怀素的狂草云:『忽作风驰及电掣,更点飞花兼散雪。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伸眉如劲铁。』这一描述说明动感是草书的重要特征,没有动感就不叫草书。怎样写才能有动感呢?首先是行笔要讲求提按顿挫,不可使线条粗细一样。只要提按纯熟了,线条就会有轻有重,肥瘦相间,并能见列点画的气势,自然就动起来了。其次要讲求结体的形态动感。许多象形字,易于造型的,应精心设计,使其形态生动活泼,富有生命力。再次还应讲求篇章的动感。一幅好的草书作品,应能安排出:字忽大忽小,忽正忽侧,沿着主轴线,时有奔腾直泻,时有左右摆动。再加上能有几处醒目的『字眼』(指易造型的大字),整幅作品就会出现龙飞凤舞的效果,自然就能强烈地吸引观者反复品味、联想。

草书【千字文】

草书【千字文】

景恒彬,草书,〖千字文〗选节作品尺寸:130×48cm释文:景行维贤,刻念作圣,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传声,虚堂习听,祸因恶积,福缘善庆,尺壁非宝,寸阴是竟,资父事君,日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第二,流畅关。草书最忌滞呆,最重流美。要过流畅关,先要练好一笔成字?不少字都可以一笔写成,笔画多的偶有不连,但要血脉不断,即笔断意连。将一笔成字练好了,流畅问题可以说解决了一大半;再进一步就要解决好一气呵成的问题。这里讲的气,是指字的气势,而不是说要一口气写几行字,一气呵成对篇章而言,是要写成如行云流水,大气连绵;达此水准者,首数『颠张狂素』。如张旭的〖古诗四帖〗,可以看出在重同联前提下的气脉贯通。而怀素的〖自叙帖〗,不拘规矩,狂逸酣畅,自由奔放,数百字一气呵成,其驾驭笔墨的能力,造型布白之巧妙,后人很难达到。要把握篇章的流畅,就要重视字与字、行与行如何自然连接,要通过引带牵丝的技法来处理,但又不可游丝过多,不易连的不要硬连。这里说的是连绵草的艺术风格,至于章草、今草如何求得篇章流畅,不可一概而论,还应根据不同特点和要求把握。

张谓〖同王征君洞庭有怀〗

张谓〖同王征君洞庭有怀〗

景恒彬,草书,张谓〖同王征君洞庭有怀〗作品尺寸:130×48cm释文: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第三,多变关。草书的笔画,结体和章法都讲求变化。如笔法,所有书体都主张中锋用笔,以显示笔画的力度,而草书则不排斥侧锋用笔,以求秀美华丽。草书用笔讲求的是中锋为主侧锋为辅,相辅相成,刚柔相融,环弧绞转并施,所以草书的许多线条出现了似圆非圆、似方非方的妙笔,有时还掺杂一些篆、隶等等的笔画,或笔顺倒插等。可以说熟练地掌握了草书的笔法,就获得了草书的灵魂。再如字型结体的多变。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有20个『之』字、8个『以』字、7个『不』字,结体无一雷同,为我们追求多变作了典范。草书字的大小、轻重、正欹、聚散、交错等,讲求自然变化组合,不搞拼凑,方能显出千姿百态,增强草书的艺术魅力。至于通篇布白中的多变,应是跌宕起伏、错落有致,体现不同的艺术风格。

张宁咏〖苏堤春晓〗

张宁咏〖苏堤春晓〗

景恒彬,草书, 张宁咏〖苏堤春晓〗作品尺寸:106×60cm释文:杨柳满长堤,花明路不迷,画船人未起,侧枕听莺啼

第四,节奏关。草书写起来比其他书体快捷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字体的简化(用符号)和连笔所致。由此不能认为草书写得越快越好。尽管疾书能反映出对线条、字型、章法、墨色掌握的熟练程度,但是要一挥而就,却不是一件易事,它是艺技成熟的结果。因此,写草书除了掌握疾行,更要重视节奏,必须严格遵守章法规范书写,不可随意潦草。这就要求书写起来,疾迟交替,提按相间,笔画交代清楚。需快时,如飞动之笔画,必须疾行,慢了就出现不了飞动的效果:有的笔画要用勒涩法,速度就要慢一些---节奏感中比较难把握的是疾涩,速度过快看不出涩迹,用墨太多也出现不了,必须掌握速度和墨量都要适当才行。

第五,神采关。这是最难过的一关。何谓神采?一般指书法的精神和意态。过此关必须形神兼备,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形质是产生神采的前提和基础,要过神采关,在形质上多下功夫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还应懂得,它不是全部,因为神采还来自对时代精神的把握:由此可以讲,立意比立形更重要。立不好意,精神何来?须知草书乃是意象结合的抒情艺术,只有先教育激励自己,才能感染鼓舞他人,引起共鸣。

懋松 發表於 2025-4-3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草书五关论要》

草书一道,自汉末发轫,至盛唐达其巅峰,诚为书艺之冠冕。今观景恒彬先生所论草书"五关"之说,深契古法,余不揣谫陋,试为申论。

首论动感关。怀素《自叙帖》"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之状,实得草书三昧。考诸古人用笔,张旭观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其势,黄庭坚见长年荡桨而通其法。故草书之动,非徒点画之形,实乃天地万物生机之凝聚。用笔当如"屋漏痕""折钗股",使转处须见"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之态。王铎所谓"一日临帖,一日应索",正是动静相参之要诀。

次论流畅关。右军《十七帖》"笔笔相生,意意相联",已开流畅先河。然流畅非速滑之谓,当如董其昌所言"作书须提得笔起,不可信笔"。细察《自叙帖》墨迹,虽云"忽然绝叫",实则笔笔有度。今人学草,往往求速失势,殊不知"迟速虚实"四字,当以孙过庭《书谱》为圭臬。

至于力度关,尤见功力。颜鲁公《祭侄稿》虽非纯草,然其"锥画沙""印印泥"之力透纸背,足为典范。怀素晚年作《小草千字文》,人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此正是力含其中之妙境。用笔当如太极拳之"绵里裹铁",外示安详而内蕴千钧。

若夫使转关,实乃草法核心。王铎云:"草书须逐字写过,勿轻易放过。"《书谱》所列"使转纵横"之法,要在方圆并用。观《古诗四帖》使转处,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此非精熟八法者不能为。

终论神采关,乃五关之冠冕。东坡论书"神气骨肉血"五备之说,于草书尤切。张旭《肚痛帖》虽寥寥数行,而神完气足。学者当如米芾"集古字"之法,先求形似,终得神似。

今观景氏所书《千字文》选节,笔势连绵中见顿挫,结字奇崛而合法度,颇得"五关"要义。然草书之道,终须以"散怀抱"为归旨。昔人云:"书者,散也。"学者当于"五关"之外,更求"无意于佳乃佳"之境,方得草书真髓。

(全文798字)
炎平 發表於 2025-4-7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草书五关论要》
景恒彬先生所论草书"五关",诚为研习狂草之圭臬。今就"动感""流畅"二关申而论之,兼及草书创作之要义。

一、动感为草书之魂
怀素《自叙帖》"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正是以动态意象解构草书本质。唐人王邕评怀素"寒猿饮水撼枯藤"之喻,实指草书须具三重动势:
其一,笔势之动。提按顿挫如乐律节奏,孙过庭《书谱》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米芾"八面出锋"之说,皆强调笔锋使转的韵律感。观《自叙帖》中"粉"字末笔如惊蛇入草,"豁"字左右开张似鹏翼垂天,皆得动静相生之妙。
其二,结体之动。张旭《古诗四帖》"岩下一老公"五字,造型或如危岩欲坠,或似老翁策杖,将象形文字转化为动态意象。黄庭坚谓"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正是此理。
其三,章法之动。狂草布局当如兵法布阵:轴线摆动处似巨浪排空,"字眼"突出处若将旗猎猎。傅山《草书诗轴》以"龙"字为枢机,上下字势如蛟龙搅海,堪称典范。

二、流畅乃气脉所系
"一笔书"之说源自张芝,然流畅非止于物理连贯,更在气韵贯通。怀素《千字文》"景行维贤"十六字,笔虽断而势相连,如清泉穿石,暗脉潜行。其要诀有三:
1. 笔势连绵处,当如"屋漏痕"自然渗化,《自叙帖》中"胸中气"三字游丝映带,然皆出之无意。
2. 气脉贯通者,需"意在笔先"(王羲之语)。张旭书时"脱帽露顶王公前",正是解衣盘礴的真气流注。
3. 章法连贯尤重虚实相生。董其昌《画禅室随笔》云:"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观《洞庭有怀》条幅,"潇湘水北流"五字由实渐虚,似见浩渺烟波。

三、余论
今人习草易入两歧:或拘泥点画失其神采,或狂怪求变堕入野道。须知"草圣最为难,龙蛇竞笔端"(《草诀歌》),必以篆籀筑基,楷法立骨,方得狂而不乱。景公作品得怀素之恣肆而兼右军之精严,其"形端表正"四字,正可作草书家之座右铭。

昔人论书谓"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然奔者非妄驰也。过此二关者,当更求力度、神采、意境诸境,庶几可窥草书三昧。
张岑 發表於 2025-4-7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草书五关论要》

草书一道,自汉兴而晋盛,至唐乃极。今观景恒彬先生所论"五关"之说,诚得草法三昧。余不揣谫陋,试为申说其要。

首论动感关。昔张怀瓘《书断》云:"草之微妙,务在简易。"然简易非草率之谓,实乃以简驭繁之妙。怀素《自叙帖》"忽然绝叫三五声"之句,正是书家解衣盘礴时精神写照。其用笔如公孙大娘舞剑器,低昂回翔,皆合节奏。今人习草,当先悟"屋漏痕""折钗股"之法,使点画有俯仰向背之势。王邕赞怀素"寒猿饮水"之喻,尤见草书当具生命律动。

次论流畅关。孙过庭《书谱》谓"草贵流而畅",实为的论。观张旭《古诗四帖》,虽字字独立而气脉贯通,此所谓"笔断意连"之妙。习者当从"一笔书"入手,如王献之《中秋帖》之连绵,然又不可徒事缠绕。景先生所引《千字文》选节,字字分明而意气相连,深得"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之旨。

三论使转关。黄庭坚云:"草书妙处,须学者自得。"使转之法,要在方圆并用。怀素《自叙帖》中"粉壁长廊"数字,圆转处如折钗股,方折处似屈铁断金。习者当参悟《十七帖》使转之妙,既不可过于生硬,又不可流于柔媚。

四论疏密关。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谓:"作书最忌位置等匀。"景先生所书张谓诗作,疏可走马,密不透风,深得"计白当黑"之妙。习草者当知"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之理,如怀素处理"纵横千万字"时,大小错落,正敧相生。

五论性情关。项穆《书法雅言》云:"书之为言,散也,舒也。"景先生所书"兴来小豁胸中气",正是书家性情流露。习草者当先养胸中浩然之气,如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谓张旭"喜怒窘穷,一寓于书"。然狂放非粗野之谓,要在法度中见性情。

今人习草,或失之拘谨如辕下驹,或流于狂怪似醉汉舞。观景先生诸作,动中有静,放而不野,盖能于五关俱得三昧者。学者当以古法为基,以性情为翼,循序渐进,庶几可入草书堂奥。若徒求形似而不得其神,犹买椟还珠,终难登大雅之堂。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