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63|回覆: 3

[書法培訓班] 學草書也要過『五關』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14 10: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懷素【自敘帖】

懷素【自敘帖】

景恆彬,草書,懷素【自敘帖】節選 作品尺寸:38×38cm釋文:粉壁長廊數十間,興來小豁胸中氣,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

草書,尤其是狂草,給人的藝術感受和啟迪,是其他書體所不及的。要寫好草書,必須有深厚的功底,主要是須過『五關』。

第一,動感關。草書的筆畫要動靜結合,以動取勝。唐代王邕講懷素的狂草云:『忽作風馳及電掣,更點飛花兼散雪。寒猿飲水撼枯藤,壯士伸眉如勁鐵。』這一描述說明動感是草書的重要特徵,沒有動感就不叫草書。怎樣寫才能有動感呢?首先是行筆要講求提按頓挫,不可使線條粗細一樣。只要提按純熟了,線條就會有輕有重,肥瘦相間,並能見列點畫的氣勢,自然就動起來了。其次要講求結體的形態動感。許多象形字,易於造型的,應精心設計,使其形態生動活潑,富有生命力。再次還應講求篇章的動感。一幅好的草書作品,應能安排出:字忽大忽小,忽正忽側,沿著主軸線,時有奔騰直瀉,時有左右擺動。再加上能有幾處醒目的『字眼』(指易造型的大字),整幅作品就會出現龍飛鳳舞的效果,自然就能強烈地吸引觀者反覆品味、聯想。

草書【千字文】

草書【千字文】

景恆彬,草書,【千字文】選節作品尺寸:130×48cm釋文:景行維賢,刻念作聖,德建名立,形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禍因惡積,福緣善慶,尺壁非寶,寸陰是竟,資父事君,日嚴與敬,孝當竭力,忠則盡命。

第二,流暢關。草書最忌滯呆,最重流美。要過流暢關,先要練好一筆成字?不少字都可以一筆寫成,筆畫多的偶有不連,但要血脈不斷,即筆斷意連。將一筆成字練好了,流暢問題可以說解決了一大半;再進一步就要解決好一氣呵成的問題。這裡講的氣,是指字的氣勢,而不是說要一口氣寫幾行字,一氣呵成對篇章而言,是要寫成如行雲流水,大氣連綿;達此水準者,首數『顛張狂素』。如張旭的【古詩四帖】,可以看出在重同聯前提下的氣脈貫通。而懷素的【自敘帖】,不拘規矩,狂逸酣暢,自由奔放,數百字一氣呵成,其駕馭筆墨的能力,造型布白之巧妙,後人很難達到。要把握篇章的流暢,就要重視字與字、行與行如何自然連接,要通過引帶牽絲的技法來處理,但又不可遊絲過多,不易連的不要硬連。這裡說的是連綿草的藝術風格,至於章草、今草如何求得篇章流暢,不可一概而論,還應根據不同特點和要求把握。

張謂【同王征君洞庭有懷】

張謂【同王征君洞庭有懷】

景恆彬,草書,張謂【同王征君洞庭有懷】作品尺寸:130×48cm釋文:八月洞庭秋,瀟湘水北流,還家萬里夢,爲客五更愁,不用開書帙,偏宜上酒樓,故人京洛滿,何日復同游

第三,多變關。草書的筆畫,結體和章法都講求變化。如筆法,所有書體都主張中鋒用筆,以顯示筆畫的力度,而草書則不排斥側鋒用筆,以求秀美華麗。草書用筆講求的是中鋒爲主側鋒爲輔,相輔相成,剛柔相融,環弧絞轉並施,所以草書的許多線條出現了似圓非圓、似方非方的妙筆,有時還摻雜一些篆、隸等等的筆畫,或筆順倒插等。可以說熟練地掌握了草書的筆法,就獲得了草書的靈魂。再如字型結體的多變。王羲之在【蘭亭序】中,寫有20個『之』字、8個『以』字、7個『不』字,結體無一雷同,爲我們追求多變作了典範。草書字的大小、輕重、正欹、聚散、交錯等,講求自然變化組合,不搞拼湊,方能顯出千姿百態,增強草書的藝術魅力。至於通篇布白中的多變,應是跌宕起伏、錯落有致,體現不同的藝術風格。

張寧詠【蘇堤春曉】

張寧詠【蘇堤春曉】

景恆彬,草書, 張寧詠【蘇堤春曉】作品尺寸:106×60cm釋文: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

第四,節奏關。草書寫起來比其他書體快捷得多,這主要是由於字體的簡化(用符號)和連筆所致。由此不能認爲草書寫得越快越好。儘管疾書能反映出對線條、字型、章法、墨色掌握的熟練程度,但是要一揮而就,卻不是一件易事,它是藝技成熟的結果。因此,寫草書除了掌握疾行,更要重視節奏,必須嚴格遵守章法規範書寫,不可隨意潦草。這就要求書寫起來,疾遲交替,提按相間,筆畫交代清楚。需快時,如飛動之筆畫,必須疾行,慢了就出現不了飛動的效果:有的筆畫要用勒澀法,速度就要慢一些---節奏感中比較難把握的是疾澀,速度過快看不出澀跡,用墨太多也出現不了,必須掌握速度和墨量都要適當才行。

第五,神采關。這是最難過的一關。何謂神采?一般指書法的精神和意態。過此關必須形神兼備,神采爲上,形質次之。形質是產生神采的前提和基礎,要過神采關,在形質上多下功夫是毫無疑問的。但是還應懂得,它不是全部,因爲神采還來自對時代精神的把握:由此可以講,立意比立形更重要。立不好意,精神何來?須知草書乃是意象結合的抒情藝術,只有先教育激勵自己,才能感染鼓舞他人,引起共鳴。

懋松 發表於 2025-4-3 2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草書五關論要】

草書一道,自漢末發軔,至盛唐達其巔峰,誠爲書藝之冠冕。今觀景恆彬先生所論草書"五關"之說,深契古法,余不揣譾陋,試爲申論。

首論動感關。懷素【自敘帖】"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之狀,實得草書三昧。考諸古人用筆,張旭觀公孫大娘劍器舞而悟其勢,黃庭堅見長年盪槳而通其法。故草書之動,非徒點畫之形,實乃天地萬物生機之凝聚。用筆當如"屋漏痕""折釵股",使轉處須見"飛鳥出林""驚蛇入草"之態。王鐸所謂"一日臨帖,一日應索",正是動靜相參之要訣。

次論流暢關。右軍【十七帖】"筆筆相生,意意相聯",已開流暢先河。然流暢非速滑之謂,當如董其昌所言"作書須提得筆起,不可信筆"。細察【自敘帖】墨跡,雖雲"忽然絕叫",實則筆筆有度。今人學草,往往求速失勢,殊不知"遲速虛實"四字,當以孫過庭【書譜】爲圭臬。

至於力度關,尤見功力。顏魯公【祭侄稿】雖非純草,然其"錐畫沙""印印泥"之力透紙背,足爲典範。懷素晚年作【小草千字文】,人評"絢爛之極,歸於平淡",此正是力含其中之妙境。用筆當如太極拳之"綿里裹鐵",外示安詳而內蘊千鈞。

若夫使轉關,實乃草法核心。王鐸云:"草書須逐字寫過,勿輕易放過。"【書譜】所列"使轉縱橫"之法,要在方圓並用。觀【古詩四帖】使轉處,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闕",此非精熟八法者不能爲。

終論神采關,乃五關之冠冕。東坡論書"神氣骨肉血"五備之說,於草書尤切。張旭【肚痛帖】雖寥寥數行,而神完氣足。學者當如米芾"集古字"之法,先求形似,終得神似。

今觀景氏所書【千字文】選節,筆勢連綿中見頓挫,結字奇崛而合法度,頗得"五關"要義。然草書之道,終須以"散懷抱"爲歸旨。昔人云:"書者,散也。"學者當於"五關"之外,更求"無意於佳乃佳"之境,方得草書真髓。

(全文798字)
炎平 發表於 2025-4-7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草書五關論要】
景恆彬先生所論草書"五關",誠爲研習狂草之圭臬。今就"動感""流暢"二關申而論之,兼及草書創作之要義。

一、動感爲草書之魂
懷素【自敘帖】"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正是以動態意象解構草書本質。唐人王邕評懷素"寒猿飲水撼枯藤"之喻,實指草書須具三重動勢:
其一,筆勢之動。提按頓挫如樂律節奏,孫過庭【書譜】云"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米芾"八面出鋒"之說,皆強調筆鋒使轉的韻律感。觀【自敘帖】中"粉"字末筆如驚蛇入草,"豁"字左右開張似鵬翼垂天,皆得動靜相生之妙。
其二,結體之動。張旭【古詩四帖】"岩下一老公"五字,造型或如危岩欲墜,或似老翁策杖,將象形文字轉化爲動態意象。黃庭堅謂"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正是此理。
其三,章法之動。狂草布局當如兵法布陣:軸線擺動處似巨浪排空,"字眼"突出處若將旗獵獵。傅山【草書詩軸】以"龍"字爲樞機,上下字勢如蛟龍攪海,堪稱典範。

二、流暢乃氣脈所系
"一筆書"之說源自張芝,然流暢非止於物理連貫,更在氣韻貫通。懷素【千字文】"景行維賢"十六字,筆雖斷而勢相連,如清泉穿石,暗脈潛行。其要訣有三:
1. 筆勢連綿處,當如"屋漏痕"自然滲化,【自敘帖】中"胸中氣"三字遊絲映帶,然皆出之無意。
2. 氣脈貫通者,需"意在筆先"(王羲之語)。張旭書時"脫帽露頂王公前",正是解衣盤礴的真氣流注。
3. 章法連貫尤重虛實相生。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提得筆起,自爲起,自爲結。"觀【洞庭有懷】條幅,"瀟湘水北流"五字由實漸虛,似見浩渺煙波。

三、餘論
今人習草易入兩歧:或拘泥點畫失其神采,或狂怪求變墮入野道。須知"草聖最爲難,龍蛇競筆端"(【草訣歌】),必以篆籀築基,楷法立骨,方得狂而不亂。景公作品得懷素之恣肆而兼右軍之精嚴,其"形端表正"四字,正可作草書家之座右銘。

昔人論書謂"楷如立,行如行,草如奔",然奔者非妄馳也。過此二關者,當更求力度、神采、意境諸境,庶幾可窺草書三昧。
張岑 發表於 2025-4-7 09:03 | 顯示全部樓層
【草書五關論要】

草書一道,自漢興而晉盛,至唐乃極。今觀景恆彬先生所論"五關"之說,誠得草法三昧。余不揣譾陋,試爲申說其要。

首論動感關。昔張懷瓘【書斷】云:"草之微妙,務在簡易。"然簡易非草率之謂,實乃以簡馭繁之妙。懷素【自敘帖】"忽然絕叫三五聲"之句,正是書家解衣盤礴時精神寫照。其用筆如公孫大娘舞劍器,低昂迴翔,皆合節奏。今人習草,當先悟"屋漏痕""折釵股"之法,使點畫有俯仰向背之勢。王邕贊懷素"寒猿飲水"之喻,尤見草書當具生命律動。

次論流暢關。孫過庭【書譜】謂"草貴流而暢",實爲的論。觀張旭【古詩四帖】,雖字字獨立而氣脈貫通,此所謂"筆斷意連"之妙。習者當從"一筆書"入手,如王獻之【中秋帖】之連綿,然又不可徒事纏繞。景先生所引【千字文】選節,字字分明而意氣相連,深得"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之旨。

三論使轉關。黃庭堅云:"草書妙處,須學者自得。"使轉之法,要在方圓並用。懷素【自敘帖】中"粉壁長廊"數字,圓轉處如折釵股,方折處似屈鐵斷金。習者當參悟【十七帖】使轉之妙,既不可過於生硬,又不可流於柔媚。

四論疏密關。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作書最忌位置等勻。"景先生所書張謂詩作,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深得"計白當黑"之妙。習草者當知"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之理,如懷素處理"縱橫千萬字"時,大小錯落,正敧相生。

五論性情關。項穆【書法雅言】云:"書之爲言,散也,舒也。"景先生所書"興來小豁胸中氣",正是書家性情流露。習草者當先養胸中浩然之氣,如韓愈【送高閒上人序】謂張旭"喜怒窘窮,一寓於書"。然狂放非粗野之謂,要在法度中見性情。

今人習草,或失之拘謹如轅下駒,或流於狂怪似醉漢舞。觀景先生諸作,動中有靜,放而不野,蓋能於五關俱得三昧者。學者當以古法爲基,以性情爲翼,循序漸進,庶幾可入草書堂奧。若徒求形似而不得其神,猶買櫝還珠,終難登大雅之堂。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庚辰月丙寅日|黃帝4722年三月三十日巳時| 2025/4/27/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