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82|回覆: 0

[詩詞賞析] 【詩詞】夜下征虜亭—李白

[複製連結]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4-15 12: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夜下征虜亭

【唐】李白

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夜下征虜亭

夜下征虜亭

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於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注釋

征虜亭:東晉時征虜將軍謝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南京市南郊。此詩題下原註:』【丹陽記】:亭是太安中征虜將軍謝安所立,因以為名。『據【晉書·謝安傳】等史料,謝安從未有過征虜將軍的封號,這裏『謝安』應是『謝石』之誤。

廣陵:郡名,在今江蘇省揚州市一帶。

繡頰(jiá):塗過胭脂的女子面頰,色如錦繡,因稱繡頰。亦稱『繡面』,或『花面』。一說繡頰疑為批頰,即戴勝鳥。這裏借喻岸上山花的嬌艷。

江火:江上的漁火。

流螢:飛動的螢火蟲。

譯文

小舟朝廣陵駛去,明月照着征虜亭。

遠望山花如美麗的繡頰,江上漁火像點點的流螢。

賞析

此詩開頭『船下廣陵去,月明徵虜亭』兩句寫詩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虜亭,只見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輪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繡頰。』唐人風俗,少女妝飾面頰,稱『繡頰』。白居易有詩云:『繡面誰家婢,鴉頭幾歲女。』劉禹錫亦有詩云:『花面丫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扶。』李白是以『繡頰』代稱少女,以之形容山花。這句詩是說,那征虜亭畔的叢叢山花,在朦朧的月色下,綽約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爛漫的少女,佇立江頭,為詩人依依送別。

第四句:『江火似流螢。』意思是說,那江上的漁火和江中倒映的萬家燈火,星星點點,閃閃爍爍,迷迷茫茫,像無數螢火蟲飛來飛去。

全詩描繪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圖:岸上山花綽約多情,江上火點迷離奇幻;古亭靜立於上,小舟輕搖於下,皓月臨空,波光灩灩。詩人熱愛祖國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遊的喜悅,都從畫面中顯現出來。

這首小詩寫景簡潔明快,近乎速寫。李白善於從動的狀態中捕捉形象,聚精積萃,抓住客觀景物在特定環境下所顯示出的特有神態,以極簡練的線條,迅速地勾勒出來,雖寥寥數筆,而逼真傳神。如詩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為背景,突出諸多景物在月光籠罩下所特有的朦朧美,喚起人的美感。

龍圭 發表於 2025-4-3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夜下征虜亭】詩境蠡測

李太白此詩,誠盛唐絕句之典範。二十字間,光影交織,動靜相宜,其造境之妙,足見"詩仙"手段。

首句"船下廣陵去",以動態起筆。"下"字極妙,既寫舟行順流之勢,又暗含時空推移。次句"月明徵虜亭"忽作靜觀,月光為古亭披上銀紗,使東晉舊跡頓生空明之致。兩句一俯一仰,舟移亭靜,已見經營位置之匠心。

三、四句尤見比興之工。"山花如繡頰"化靜為動,以少女胭頰喻山花,非僅狀其色艷,更賦予靈性。考唐人確有"紅妝春騎"(周密【武林舊事】)之俗,太白信手拈來,遂使無情之花作含情之態。"江火似流螢"更臻化境,將漁火與流螢互喻,既寫星火明滅之態,復得"飛光千點"(張岱語)之趣。

此詩構圖尤可玩味:近處輕舟逐浪,中景山花簇岸,遠景亭台沐月,江面流火浮沉。四層空間以月光統攝,恰似一幅水墨長卷。其設色亦妙,"繡頰"之紅、"流螢"之黃與月華之白相映,暗合謝赫"隨類賦彩"之法。

至若詩中時空處理,更具唐人氣象。舟行暗示時間流動,而古亭永恆佇立,瞬間與永恆在此交響。較之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之哲思,太白以意象取勝,所謂"不着一字,盡得風流"。

此詩雖短,已見太白"清水出芙蓉"之美。其妙處正在不事雕琢而神韻自遠,較之後世"七寶樓台"之作,高下立判。錢鍾書【談藝錄】謂盛唐詩"如旦晚脫筆硯者",此詩足當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