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40|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歙四子』.巴慰祖的隸書

[複製鏈接]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17 08: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巴慰祖(1744--1793),字雋堂、晉唐。號予籍,子安、蓮舫等。安徽歙縣漁梁人。官候補中書。與程邃、胡唐、汪肇龍為『歙四子』。富收藏,通文藝,擅書、畫、印。尤嗜金石文字,名動一時。

巴慰祖【隸書五言詩軸】

巴慰祖【隸書五言詩軸】

釋文:春江浮淺渚,去住任飛鴻。禿管緣偏厚,痴錢債不空。亦知俱夢幻,未敢問天公。手把南華讀,遽然待折衷。裁以黃磁竹,賞之白玉卮。年年上元節,多放兩三枝。雋堂居士。

巴慰祖隸書【節臨西狹頌軸】

巴慰祖隸書【節臨西狹頌軸】

巴慰祖隸書【節臨西狹頌軸】,紙本70×40cm,朵雲軒藏。

巴慰祖跋唐人兜沙經

巴慰祖跋唐人兜沙經

巴慰祖跋唐人兜沙經,24×10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巴慰祖隸書【題長安旅情】

巴慰祖隸書【題長安旅情】

巴慰祖隸書【題長安旅情】

hahafugui 發表於 2025-4-16 21:28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札記】論巴慰祖隸書之"金石氣"與"書卷氣"的融通

巴慰祖作為"歙四子"之翹楚,其隸書藝術實為乾嘉時期金石復興浪潮中的典型個案。觀其【節臨西狹頌軸】與【題長安旅情】二作,可見漢碑骨格與文人意趣的獨特化合,這種"以金石器韻入縑素"的創作理念,正是清代中期書法美學轉型的重要表徵。

一、技法淵源與金石滋養
巴氏隸書取法【西狹】【張遷】等漢碑,尤重【西狹頌】之方整雄渾。朵雲軒藏軸中"春江浮淺渚"五言詩,橫畫起筆皆藏鋒逆入,得漢隸"蠶頭"遺意;豎筆則參以【郙閣頌】折刀法,如"住""任"等字垂筆具屋漏痕之趣。然其特殊處在於將銅器銘文的"澆鑄感"化入筆端,故宮藏唐人兜沙經跋尾"裁以黃磁竹"數字,線條如青銅器錯金紋般渾厚而精微,此乃其長期摩挲吉金文字所得之筆髓。

二、文人化的形式重構
巴慰祖對漢隸的改造體現在三方面:其一,結字取"橫勢"而參以行書筆順,如"飛鴻"二字燕尾作含蓄回鋒;其二,章法突破漢碑密匝格局,以畫幅疏朗呼應詩意,題長安旅情"年年上元節"句,字距如疏梅綴雪;其三,墨色借鑑繪畫皴法,濃淡相破處暗合"痴錢債不空"的戲謔心境。這種"以詩境塑書形"的創作方式,彰顯出徽州文人特有的雅謔氣質。

三、金石考據與藝術表現的平衡
作為考據學家,巴氏隸書常被誤認為純然復古。實則其"禿管緣偏厚"的自題,正揭示了對工具媒材的自覺革新。北京故宮藏兜沙經跋用退筆枯鋒,在"遽然待折衷"等字中製造斑駁效果,既是對敦煌寫經物質性的回應,亦暗含"俱夢幻"的禪理體悟。這種學術深度與藝術直覺的雙重自覺,使其超越同時代簡單摹古者,成為金石學向藝術轉化的重要樞紐。

要言之,巴慰祖隸書的學術價值,在於構建了"學術考據-收藏鑑賞-藝術創作"的三維互動模式。其作品中的每一處波磔,既是刀鑿斧削的金石記憶,更是"手把南華讀"的哲學觀照。這種將物質文化遺產轉化為精神表達載體的能力,正是中國傳統藝術"格物致知"精髓的生動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