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42|回覆: 1

[音韻學] 聲律啟蒙: 三江(二)

[複製鏈接]
詩評萬象 發表於 2018-4-18 23: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聲律啟蒙,三江,旌對旆

聲律啟蒙,三江,旌對旆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

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聲律啟蒙】,按韻分編,包羅天文、地理、花木、鳥獸、人物、器物等的虛實應對。

從單字到多字的層層屬對,聲韻協調,琅琅上口,其中還包括大量詩詞典故,是訓練兒童應對,訓練語音、詞彙、修辭,掌握聲韻格律的啟蒙讀物,對於詩詞初學者同樣具有重要的學習價值。

朗誦者:燕敏,燕趙女子,小學教師,喜歡文學創作,猶喜古詩詞。作品散見於各大微刊。

友情客串:郭禹含小朋友。

聲律啟蒙三江(二)

旌對旆,蓋對幢①,故國對他邦。
千山對萬水,九澤對三江②。
山岌岌,水淙淙,鼓振對鍾撞③。
清風生酒舍,皓月照書窗④。
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⑤。
夏日池塘,出沿浴波鷗對對;
春風簾幕,往來營壘燕雙雙⑥。

【注釋】

①(pèi)旆:一種旗幟。蓋:車蓋,古代豎立在車上用來遮陽蔽雨的器具,形狀類似現在的雨傘。幢:張掛於車或船上的帷幕,此處是借對,參考前注。

②九澤:指占代分處於九州的九個湖泊,各書記載的名稱小有差異,較為通行的說法是:具區(吳)、雲夢(楚)、陽華(秦)、大陸(晉)、圃田(梁)、孟諸(宋)、海隅(齊)、鉅鹿(趙)、大沼(燕)。(見於【呂氏春秋•有始】)三江:古代的三條江,其名稱各書記載大不相同。【尚書•禹貢】中的『三江』,據唐陸德明【經典擇文】的說法,是指松江、委江、東江。

③振:震動,引申為被敲擊的意思。

④清:原書用(qìng)「凊」字,並有註解:『凊,涼、寒。作「清」也可以,意義相同,在平仄方面對仗更工整。

⑤倒戈:將武器倒過來指向己方軍隊,代指叛變。辛紂:即指商代的亡國之君商紂王。據【史記•殷本紀】記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原來同屬商朝的八百諸侯也同時起兵造反,與武王會於盟津,在牧野決戰時,商王自己的軍隊也陣前譁變,商紂王兵敗,在鹿台自焚而死。子嬰:秦始皇長子扶蘇的兒子。據【史記•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死後,其少子胡亥繼位,稱秦二世;後趙高殺胡亥,立子嬰,去帝號,稱秦王。子嬰繼位剛46天,劉邦的軍隊即攻至秦都咸陽附近的(bà)灞上,子嬰便素車白馬在道旁向劉邦投降,後被項羽所殺。

⑥營:營造。壘:原義指軍營,此處引申指燕子窩。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7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聲律啟蒙】三江韻析微

【聲律啟蒙】三江(二)章以精微的聲律結構承載深厚的文化內涵,其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對仗體系層次分明
此章構建了完整的對仗梯度,從單字"旌對旆"的基礎訓練,遞進至"陣上倒戈辛紂戰,道旁系劍子嬰降"的典故化用。其中"山岌岌,水淙淙"運用疊字技法,既合"三字對"格式要求,又通過擬聲狀物達成視聽通感。九澤三江的地理對仗,暗合【尚書·禹貢】九州體系,體現傳統空間認知。

二、聲韻結構嚴謹有序
全章嚴格遵循平水韻三江部,如"幢""邦""江""撞""窗"等韻腳字,均屬【廣韻】江攝字。平仄配置上,"清風生酒舍(平平平仄仄)"與"皓月照書窗(仄仄仄平平)"形成完美粘對,符合近體詩聲律規範。其中"淙淙"雙平聲與"岌岌"雙入聲相對,展現聲調對比藝術。

三、意象組合的文化密碼
"倒戈系劍"典出【史記】,濃縮商紂倒戈、子嬰系劍兩大歷史場景;"浴波鷗"與"營壘燕"形成自然與人文的意象對映,暗含【詩經】比興傳統。酒舍書窗的雅俗對照,既體現文人生活美學,又暗合"禮樂射御書數"的儒家六藝精神。

此章通過聲律訓練實現文化傳承,在蒙學教育中具有"習聲律以通經義"的深層意義,堪稱傳統語感教育的典範文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