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8|回覆: 0

[中草藥學] 大黃

[複製鏈接]
雷根平 發表於 2018-4-21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大黃屬蓼科植物,藥用部分是大黃的根莖。最早記載大黃的文獻是【神農本草經】。書中記載大黃:『主下淤血,血閉,寒熱,破症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大黃是許多名醫擅長使用的藥物。東漢張仲景在【傷寒論】【金匱要略】中有多處應用了大黃,創立的許多大黃複方,其中大、小承氣湯、大柴胡湯、三黃瀉心湯、桃核承氣湯等,至今廣泛用於臨床,涉及到攻積導滯、清熱瀉火、通宣氣機等多個方面。

【功效與應用】

大黃是通下的要藥,能通腹解毒,【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大黃有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的功效;【本草正義】也指出:大黃『無堅不破,蕩滌積垢,有掃穴之功。』大黃單味或含有大黃的複方製劑,多用於以腹痛而拒按為特徵的疾病,如急性胰腺炎、急性膽囊炎、膽石症、腸梗阻、急性闌尾炎等。腎病中大黃的使用主要在於排毒,單用或複方,口服或保留灌腸,不僅適用於急性腎病,也適用於慢性腎病。

自20世紀60年代,許錫彥在扶正的基礎上,加用大黃治療氮質血症取得一定效果後,又有學者發現應用大黃在不引起泄瀉的情況下,治療腎衰取得良效。這說明大黃治療腎病不僅僅依賴於通腹瀉下之功。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能抑制腎單位高代謝,防止細胞外基質的堆積並促進其降解,延緩腎小球硬化;通過蕩滌腸腑,能使一部分氮質從腸道排出,抑制繫膜細胞及腎小管上皮細胞增生,減輕代償性肥大,同時還能改善腎衰患者的高凝、高黏狀態,改善腎血流量,從而保護殘餘腎功能,減少蛋白尿。因此,不論虛證、實證,皆可辨證選用。

近年來,代謝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高黏血症、高體重(簡稱六高)等,隨着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發病率越來越高。大黃降六高也常常是研究的熱點。大黃的醇提取物降甘油三酯的效果高於降血清膽固醇的效果。同時具有降低高血糖、高血尿素氮、高尿酸、高膽紅素、高黏血症的作用,而且無明顯不良反應。複方常用防風通聖丸、大柴胡湯等。

【爭議與己見】

大黃的『通』與『補』。自古就有『人參殺人無過、大黃救人無功』的說法。從【神農本草經】的記載開始,大黃被認為是一味讓人泄瀉的猛藥,很多醫生望藥生畏。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後世稱攻邪派創始人,在【黃帝內經】思想影響下,提出『血氣貴流不貴滯』的觀點。讓人們對大黃有了新的認識。【儒門事親·卷二】記載:『【內經】一書,惟以氣血通流為貴。世俗庸工,惟以閉塞為貴。又止知下之為瀉,又豈知【內經】之所謂下者,乃所謂補也。陳菀去而腸胃潔,瘕盡而榮衛昌。不補之中,有真補者存焉。』提出通、補的概念。氣血流通即是補養。臨床當中,通比下更重要。下用於急重,通在於調養。尤其在代謝性疾病的調治更有作為。

許多中國人喜補而惡瀉。大黃用得好,常常達到健身延年作用,此即大黃的以通為補之功。新中國成立前,上海三友實業社為開發一種不同凡響的補藥,曾邀請滬上中醫名家各獻良方,眾醫所獻多為人參、黃芪之類,唯有一方奇特。僅生大黃一味,上市獲大利。

【用藥指歸】

經典的大黃應用指征為里、實、熱、陽證。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提出:大黃舌、脈、體質:

大黃舌:其口燥舌黃,舌質堅老,舌苔黃厚干糙或如干焦鍋巴狀,稱之為大黃舌。

大黃脈:滑實,滑是脈來流利,圓滑鼓指,也包括脈搏相對較快;實指脈搏按之較為有力。

大黃體質:格健壯,肌肉豐滿,食慾旺盛,容易腹脹,或大便秘結,口唇黯紅,皮膚易生瘡痘。血壓偏高,或血脂偏高。

【醫案賞閱】

毛某,男,59歲,農民。1978年8月22日初診。患者在19日晚餐時,食用從山上采來的野生香蕈約150克左右,當晚10時許,上腹不適,先噁心,繼嘔吐,吐出少量胃內容物。經當地醫院治療無效。於21日入本院內科病房。當時患者躁動不安,呼吸急迫,24小時尿量不到300毫升,色赤。西醫診斷為:毒蕈中毒,急性腎功能衰竭。22日邀中醫會診。當時見患者煩躁不安,面色少華,舌淡紫苔黃厚膩,脈數。診斷:毒邪內侵。治則:導瀉解毒法。處方:生大黃30克,生甘草5克。水煎服。服藥的次日晨大便1次,小便約500毫升。舌淡紫,苔薄黃膩,脈細數,余症如上。見患者全身大汗淋漓,急用獨參湯益氣固脫。前方加別直參9克,另煎服下。二劑後精神好轉,呼吸平穩,出汗已愈,大便每日1次,量多,24小時尿量已達2000毫升左右,舌淡紅,苔薄黃膩,脈細。後用益氣育陰解毒法收功,9月15日經全面檢查均正常,痊癒出院。(雷根平 陝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