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3|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两袖清风的于谦书法!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4-22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人,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名篇〖石灰吟〗。在明代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此作是于谦应北京夕照寺僧普朗之请,为其师古拙俊禅师遗存的〖公中塔图并赞语〗所作题记。从所具官衔判断,作品应书于明正统年间,于谦四十余岁时。此书明显学赵孟頫,用笔颇熟,结体秀雅挺拔,最重要的是自然,不拘谨,也因此导致个别地方不那么精细。此手迹曾经安岐、顾崧等人收藏。

〖公中塔图并赞语〗

〖公中塔图并赞语〗

〖公中塔图并赞语〗

〖公中塔图并赞语〗

〖公中塔图并赞语〗

〖公中塔图并赞语〗

释 文:余以巡抚奉命还京。道过都城东南之夕照寺,有僧普朗者,出其师古拙俊禅师所遗公中塔图并赞语,和南请余题。余惟师之是作,盖易所谓立象尽意者也。图以立象,而意已寓于象之中;言以显意,而象不出于意之外。所谓贯通一理而包括三教,因境悟道而舍妄归真者也。非机锋峻拔、性智圆融而深造佛谛者,乌足以语此哉。普朗能宝而藏之,日夕观象以求其意,则于真如之境也何有。焚香赞叹之余,书此数语以遗之。

辣基痛击 發表於 2025-4-16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于谦书迹考略:从〈夕照寺题记〉窥明代士大夫的笔墨境界》

于忠肃公此帧题记,实为明代士大夫书法研究中极具典型意义的个案。题记作于正统年间(1436-1449),正值公巡抚山西、河南任满返京之际,时年四十余岁,恰是其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期,亦是书法风格成熟阶段。此作不仅承载着明代前中期书法演变的密码,更折射出士大夫阶层"三教贯通"的精神世界。

就书风而言,此作确见赵孟頫遗韵,然细察之,实已脱去松雪道人精妍之习,别具刚健气骨。用笔中侧兼施,转折处多见方笔,如"余""奉"等字起笔斩截,恰似其"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刚烈性情。结字取纵势而时作敧侧,章法疏朗自然,墨色枯润相生,整体呈现出"清劲"的美学特质,与同期台阁体书风形成鲜明对比。安岐《墨缘汇观》称其"笔意疏宕",正是对此种不事雕琢的书写状态的最佳诠释。

题记内容尤值玩味。公以《周易》"立象尽意"阐释禅门公案,复以"贯通三教"作结,此乃明代士大夫典型的思想特征。考《明史》本传载公"日夜分国忧,不问家产",而其《小像自赞》亦云"所宝者名节",可见其书法之"不尚精工"实为有意为之——盖君子之书,当以气节为骨,以学问为肉,若斤斤于点画之工拙,反堕匠气矣。

此作流传有序,曾为安岐、顾崧等鉴藏大家所宝,然其价值不仅在于艺术层面。作为存世稀少的于谦手泽,它既是研究明代前中期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更是解读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密钥。观其笔墨,想见其"清风两袖朝天去"的襟怀,方知书道与人道,本是一体。今人鉴赏此作,当于笔墨之外,更观其浩然之气,斯为得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