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6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兩袖清風的于謙書法!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4-22 09: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于謙,1398-1457,字廷益,錢塘人,自幼聰穎過人,青年時代就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篇【石灰吟】。在明代三十餘年的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興利除弊,剛正不阿。此作是于謙應北京夕照寺僧普朗之請,為其師古拙俊禪師遺存的【公中塔圖並贊語】所作題記。從所具官銜判斷,作品應書於明正統年間,于謙四十餘歲時。此書明顯學趙孟頫,用筆頗熟,結體秀雅挺拔,最重要的是自然,不拘謹,也因此導致個別地方不那麼精細。此手跡曾經安岐、顧崧等人收藏。

【公中塔圖並贊語】

【公中塔圖並贊語】

【公中塔圖並贊語】

【公中塔圖並贊語】

【公中塔圖並贊語】

【公中塔圖並贊語】

釋 文:余以巡撫奉命還京。道過都城東南之夕照寺,有僧普朗者,出其師古拙俊禪師所遺公中塔圖並贊語,和南請余題。余惟師之是作,蓋易所謂立象盡意者也。圖以立象,而意已寓於象之中;言以顯意,而象不出於意之外。所謂貫通一理而包括三教,因境悟道而舍妄歸真者也。非機鋒峻拔、性智圓融而深造佛諦者,烏足以語此哉。普朗能寶而藏之,日夕觀象以求其意,則於真如之境也何有。焚香讚嘆之餘,書此數語以遺之。

辣基痛擊 發表於 2025-4-16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于謙書跡考略:從〖夕照寺題記〗窺明代士大夫的筆墨境界】

於忠肅公此幀題記,實為明代士大夫書法研究中極具典型意義的個案。題記作於正統年間(1436-1449),正值公巡撫山西、河南任滿返京之際,時年四十餘歲,恰是其政治生涯的黃金時期,亦是書法風格成熟階段。此作不僅承載着明代前中期書法演變的密碼,更折射出士大夫階層"三教貫通"的精神世界。

就書風而言,此作確見趙孟頫遺韻,然細察之,實已脫去松雪道人精妍之習,別具剛健氣骨。用筆中側兼施,轉折處多見方筆,如"余""奉"等字起筆斬截,恰似其"粉骨碎身全不怕"的剛烈性情。結字取縱勢而時作敧側,章法疏朗自然,墨色枯潤相生,整體呈現出"清勁"的美學特質,與同期台閣體書風形成鮮明對比。安岐【墨緣匯觀】稱其"筆意疏宕",正是對此種不事雕琢的書寫狀態的最佳詮釋。

題記內容尤值玩味。公以【周易】"立象盡意"闡釋禪門公案,復以"貫通三教"作結,此乃明代士大夫典型的思想特徵。考【明史】本傳載公"日夜分國憂,不問家產",而其【小像自贊】亦云"所寶者名節",可見其書法之"不尚精工"實為有意為之——蓋君子之書,當以氣節為骨,以學問為肉,若斤斤於點畫之工拙,反墮匠氣矣。

此作流傳有序,曾為安岐、顧崧等鑑藏大家所寶,然其價值不僅在於藝術層面。作為存世稀少的于謙手澤,它既是研究明代前中期書法演變的重要實物,更是解讀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密鑰。觀其筆墨,想見其"清風兩袖朝天去"的襟懷,方知書道與人道,本是一體。今人鑑賞此作,當於筆墨之外,更觀其浩然之氣,斯為得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