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74|回覆: 2

[中醫理論] 舌頭有齒痕,說明這裡虛!一招就搞定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4-23 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1

舌頭有齒痕的人,很多都是:氣虛之人。

氣虛這群人,都有哪些症狀?

✦1

氣虛之人,一般會出現少氣懶言的情況,沒有力氣講話,甚至出現有口氣在胸口提不上來的情況;經常神疲乏力,無精打采的,容易出現頭暈目眩,甚至心悸。面色晄白,沒有光澤。

✦2

氣虛之人,往往會感覺自己怕風,總是覺得體表怕被冷風吹到,而且,確實風吹草動過後,就會打噴嚏,甚至感冒。

✦3

吃飯以後,往往四肢無力,躺到沙發上就不想動彈,這是因為「脾主四肢」的緣故,飯後感到脘腹脹滿,消化緩慢。

✦4

稍微一運動,就開始自汗,動輒氣喘。身體開始出現贅肉,軟軟的,喝水都長肉,尤其是腹部,俗語說『胖人多氣虛』就是形容這種狀態。

✦5✦

氣虛嚴重了,還會出現水腫,甚至內臟器官下墜的情況,比如胃下垂,子宮脫垂,直腸脫垂等等,還有的人會因為氣虛而導致出血,比如女性的月經量超大等。

✦6✦

氣虛的人,舌頭會胖大,舌邊會有齒痕,舌苔會滿布,舌苔上面會有比較多的唾液。

哪裡不舒服就貼哪,簡單方便效果好:

2

為何我們會氣虛?

氣虛之人,脾胃受傷引起的比較多,脾胃是正氣的來源之一,我們要靠着飲食的精微物質活着呢,您這麼胡亂一吃,脾胃受傷,這樣正氣的來源出了問題,這是氣虛的最大原因。

現代人,胡吃亂吃的太多,據說去自助餐,都是扶着牆進去(據說是餓的),扶着牆出來的(據說是撐的),怎麼能不把脾胃吃壞?

而現代人,缺乏運動鍛煉也是氣虛的原因之一,買菜,開車去,上樓,坐電梯,洗衣服,用洗衣機,自己則一旦有空,就堆坐在沙發里,氣血運行無力,這樣也會氣虛

同樣,熬夜上網,加班工作,這種不休息的狀態,也會消耗正氣,導致氣虛。

氣虛之人,到了冬天,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斷感冒——因為防禦體表的營衛之氣不足,所以冷風一吹,立刻感冒。這在中醫,叫『衛外不固』,衛氣是氣的一種,是保護身體不受外邪侵襲的,如果氣虛,則防禦不足,冷風一吹,感冒則是自然的了。

有的孩子,稍微被風吹到,別人什麼事情都沒有,結果這個孩子就流清鼻涕,開始渾身發冷,打噴嚏了,這是氣虛導致的肺衛不固,很容易出現感冒的情況。

此時,一定要想辦法補氣。而補氣,涉及肺、脾、腎三個部分。其中,脾胃為關鍵

調理脾胃,健脾八珍粉效果好:

3

到 底 該 如 何 補 氣?

艾灸補氣血,比十全大補湯還有效。艾灸本來就具有升發氣血,推動氣血的一個運行作用。

艾炙

 艾炙

堅持艾灸扶陽,補養氣血效果也很好:

第1步:艾灸調脾胃。

脾胃是氣血生化之源,【靈樞決氣】中有『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謂之血』之說,認為血液是通過脾胃運化生成的,脾有統攝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療氣血證必須重視調理脾胃。

第2步:艾灸養肝血補氣虛。

肝藏血,主疏泄,調氣機,有助脾胃運化,因此養肝血是調氣血的根本。中醫認為『肝鬱則脾虛』,鬱悶暴怒的情緒會損傷肝、脾,導致氣血耗傷。

第3步:艾灸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經絡不暢,氣血生化受阻,極易導致關節病變、腸胃不適或誘發咳嗽。冬季出門,務必戴好帽子、手套、圍巾等,在家要忌食寒涼。老人氣血常不足,要更加注意。

艾灸取穴:太淵穴、中脘穴、章門穴、足三里、太白穴

保健灸,每周3-4次,每次每穴30分鐘,太淵穴、太白穴每次各10分鐘。

氣虛食療方:

對於氣虛之人,我建議用這樣的食療方:懷山藥片100克、炒薏苡仁150克、芡實30克,研磨成粉末,每天兩調羹,熬成糊糊喝。其次,我覺得人參是氣虛之人的好補品(岐黃小店內有精選人參可以採購)。

氣虛之人,平時稍微一動,就容易出汗,而冬天穿的又多又厚,則更容易出汗,而出汗以後,被冷風吹到,則又比其他人更容易受寒感冒,所以,氣虛之人,在冬季是個難過的季節,此時需要學會衣物的增減之道。在出汗的時候,一定要等到汗散了,才能出門。

我們現代人,有齒痕舌象的人太多了,氣虛的太多了,大家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讓自己的身體,擺脫氣虛的狀態!

是飛 發表於 2025-3-25 04:48 | 顯示全部樓層
舌邊齒痕確為氣虛之徵,誠如帖中所言,此乃脾失健運、水濕不化之象。然調理之道,非僅外敷可解,當以"補中益氣湯"培土生金,佐以四君子湯健脾滲濕。若兼畏風自汗,可合玉屏風散固表;食後脹滿者,加焦三仙以助運化。尤需注意,氣虛日久易致陽虛,可漸入附子理中丸。調理期間當忌生冷,晨起食粥養胃,申時灸足三里以助陽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治本之道,貴在循序漸進而非速效也。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4-11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齒痕舌與氣虛證治要旨】
(文/玄明子)

齒痕舌乃中醫舌診要症,其形如齒齧堤岸,邊緣參差,實為水濕不化之象。【黃帝內經】有云:"舌者,心之官也",而【傷寒舌鑒】更明言:"舌胖有齒痕者,屬氣虛"。今觀此帖所論,雖得要領,然未臻精微,余試為補闕。

一、氣虛本源探賾
氣虛之證,非獨脾胃之虛,實關三焦氣化。張景岳【景岳全書】謂:"氣之源頭在乎脾,根柢在腎,敷布在肺"。帖中所列症狀,如自汗畏風、食後脹滿等,確屬經典,然需辨明:
1. 肺氣虛者多兼咳喘短氣
2. 脾氣虛者必見納呆便溏
3. 腎氣虛者常有腰膝酸軟
齒痕舌尤以脾氣虛為多見,蓋因"脾主運化水濕",脾虛則濕聚,舌體受濕而胖大,受壓於齒乃成痕。

二、補氣之法當循三才
1. 上補肺氣:宜用玉屏風散(黃芪、白朮、防風),此方暗合"培土生金"之理
2. 中健脾氣:參苓白朮散為妙,尤當佐以砂仁、陳皮等醒脾之品
3. 下固腎氣:金匱腎氣丸加減,切記"少火生氣"之訓

帖中推薦艾灸雖善,然需明辨穴位:
肺俞配太淵,補宗氣
脾俞配足三里,健中州
腎俞配太溪,固元氣

三、調攝禁忌
1. 忌濫進補,當遵"虛不受補"之誡,宜先通後補
2. 忌過食生冷,恐傷脾陽
3. 忌久臥久坐,【諸病源候論】言:"久臥傷氣"

結語
齒痕舌乃氣虛之標,治本當循"損者益之"之則。然現代人起居失節,尤當重視"形勞而不倦"的養生之道。昔年李東垣【脾胃論】有言:"內傷脾胃,百病由生",誠哉斯言!

(全文798字,依【中醫診斷學】十版教材及【內經】理論闡發)

註:本文所述方藥需經執業中醫師辨證指導,不可盲目自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