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1|回復: 0

[思維啟發] 虞舜的和諧之道

[複製鏈接]
国学萌 發表於 2018-4-24 13: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德自舜明。』【史記·五帝本紀】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這裏說的舜和虞帝,史稱虞舜,又稱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華,東夷之人,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根據【尚書】、【史記】等有關典籍,虞舜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為先導,以和諧為依歸,一生追求和合、 和平、和諧,其和諧之道內涵十分豐富。虞舜的和諧之道,始則體現為一種和合、和睦的『家和』思想。


舜的父親瞽叟瞎而愚頑,其妻握登死後繼娶壬女,壬女乖戾凶蠻,生子象,傲慢無禮,舜因此在家中備受折磨,但不管遭受怎樣的虐待,舜對父母孝敬如初,對象弟友愛不變。


【史記·五帝本紀】載,瞽叟與壬女『尚複欲殺之,使舜上塗(修補)廩(倉),瞽叟從下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舜被迫離家後,到曆山結茅以居,開荒勞作,仍不忘把收穫後的糧食送給父母。舜以自己的至孝贏得了家庭的和睦。


【帝王世紀】也有類似的記載:『舜本冀州人,其母早死,瞽叟更娶,生象,象傲,而父頑,母嚚,鹹欲殺舜,舜能和諧。』虞舜對內孝敬父母,友悌親人,實現『家和』,對外則以自己的高尚行為淳化風俗,感化他人,實現『人群和諧』。舜在曆山勤耕苦作收穫日豐,便教他人耕耘;善捕魚,常將自己發現的好漁場讓給人家;善制陶器,且將技藝傳授他人,使人們的制陶技藝大為提高。


由於舜的感召,以至『曆山之人皆讓畔,雷澤之人皆讓居』,甚至出現了『象為之耕,鳥為之耘』的現象。舜名因此遠播,人們紛紛擇舜而居,以至虞舜『一年所居成聚(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根據【尚書】、【史記】等有關典籍,虞舜為人處世、治國理政,皆以德為先導,以和諧為依歸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諧,其和諧之道內涵十分豐富。因品德高尚、能以德服人,故虞舜後來被堯選定為部落首領。而虞舜代堯行『天子』事後,更注重以德化民,勤政愛民,以求協和天下。一是注重教化。二是尚賢。三是巡狩天下佈施文教。四是以懷柔政策調和民族關係。虞舜和諧之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遠古時代的先人對天、地、神衹十分崇拜、敬畏。虞舜為了處理好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這七個方面的政務,即所謂『齊七政』,認真觀察北斗七星的運轉,檢測天地二十八宿的盈縮進退,對照自己推行的政治舉措,嚴格反省天象所指示的微妙變化,從而根據上天的垂示修正自己的言行。因此他極為重視祭祀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與各路神祗,以祈求天地諸神保佑天下太平、五穀豐登、地利人和。虞舜崇拜鳳凰而以鳳凰為圖騰,以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史記·夏本紀】載:舜命『夔行樂,祖考至,群後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百獸率舞,百官信諧 』。這說明舜對國家的治理已經達到『神人共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遠古時代的先人對天、地、神衹十分崇拜、敬畏。


虞舜為了處理好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這七個方面的政務,即所謂『齊七政』,認真觀察北斗七星的運轉,檢測天地二十八宿的盈縮進退,對照自己推行的政治舉措,嚴格反省天象所指示的微妙變化,從而根據上天的垂示修正自己的言行。因此他極為重視祭祀日月星辰、名山大川與各路神祗,以祈求天地諸神保佑天下太平、五穀豐登、地利人和。虞舜崇拜鳳凰而以鳳凰為圖騰,以示與大自然和諧共處。


【史記·夏本紀】載:舜命『夔行樂,祖考至,群後相讓,鳥獸翔舞,【簫韶】九成,鳳凰來儀,百獸率舞,百官信諧』。這說明舜對國家的治理已經達到『神人共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沙舟 發表於 2025-3-27 07:47 | 顯示全部樓層
《虞舜和諧之道發微》

"德自舜明"一語,實為華夏文明精神之樞紐。太史公於《五帝本紀》特著此筆,非徒紀事,實乃揭櫫中華德治傳統之源頭活水。虞舜之和諧大道,首重"孝悌"二字,此儒家所謂"人倫之本"者。觀其處頑父嚚母傲弟之間,猶能"克諧以孝"(《尚書·堯典》),非特忍辱而已,實乃以德化怨之至高境界。

《史記》載焚廩、填井諸厄,尤見舜王心法之要:笠護而下,非僅智也,含"柔克"之義;浚井旁出,非僅巧也,具"遜避"之德。此即《中庸》"寬柔以教,不報無道"之先聲。其耕歷山時"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墨子·尚賢》),正是德感萬物之和諧圖景。

至若"人群和諧"之道,舜更立三重法度:一曰"慎徽五典"(《尚書·舜典》),以人倫序群;二曰"納於百揆",以事功和政;三曰"賓於四門",以禮儀協萬邦。此三者,實為"協和萬邦"(《尚書·堯典》)之具體實踐。故孔子贊曰:"無為而治者,其舜也與?"(《論語·衛靈公》),正指此種德化之治。

今觀舜道,其要在"和而不同":父頑母嚚而不改其孝,弟傲而不失其友,此家庭之和;耕漁陶器而民皆讓畔,此社會之和;命官分職而百獸率舞,此天人之和。太史公謂"天下明德自虞帝始",誠不虛也。舜之和諧非無原則之和,乃建基於"克己""復禮"之動態平衡,此中華和合文化之精髓,足為當世鏡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