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86|回复: 0

[思维启发] 虞舜的和谐之道

[复制链接]
国学萌 发表于 2018-4-24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这里说的舜和虞帝,史称虞舜,又称舜帝、帝舜,姚姓,有虞氏,名重华,东夷之人,是上古五帝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


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 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虞舜的和谐之道,始则体现为一种和合、和睦的“家和”思想。


舜的父亲瞽叟瞎而愚顽,其妻握登死后继娶壬女,壬女乖戾凶蛮,生子象,傲慢无礼,舜因此在家中备受折磨,但不管遭受怎样的虐待,舜对父母孝敬如初,对象弟友爱不变。


《史记·五帝本纪》载,瞽叟与壬女“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修补)廪(仓),瞽叟从下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舜被迫离家后,到历山结茅以居,开荒劳作,仍不忘把收获后的粮食送给父母。舜以自己的至孝赢得了家庭的和睦。


《帝王世纪》也有类似的记载:“舜本冀州人,其母早死,瞽叟更娶,生象,象傲,而父顽,母嚚,咸欲杀舜,舜能和谐。”虞舜对内孝敬父母,友悌亲人,实现“家和”,对外则以自己的高尚行为淳化风俗,感化他人,实现“人群和谐”。舜在历山勤耕苦作收获日丰,便教他人耕耘;善捕鱼,常将自己发现的好渔场让给人家;善制陶器,且将技艺传授他人,使人们的制陶技艺大为提高。


由于舜的感召,以至“历山之人皆让畔,雷泽之人皆让居”,甚至出现了“象为之耕,鸟为之耘”的现象。舜名因此远播,人们纷纷择舜而居,以至虞舜“一年所居成聚(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根据《尚书》、《史记》等有关典籍,虞舜为人处世、治国理政,皆以德为先导,以和谐为依归一生追求和合、和平、和谐,其和谐之道内涵十分丰富。因品德高尚、能以德服人,故虞舜后来被尧选定为部落首领。而虞舜代尧行“天子”事后,更注重以德化民,勤政爱民,以求协和天下。一是注重教化。二是尚贤。三是巡狩天下布施文教。四是以怀柔政策调和民族关系。虞舜和谐之道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远古时代的先人对天、地、神衹十分崇拜、敬畏。虞舜为了处理好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这七个方面的政务,即所谓“齐七政”,认真观察北斗七星的运转,检测天地二十八宿的盈缩进退,对照自己推行的政治举措,严格反省天象所指示的微妙变化,从而根据上天的垂示修正自己的言行。因此他极为重视祭祀日月星辰、名山大川与各路神祗,以祈求天地诸神保佑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地利人和。虞舜崇拜凤凰而以凤凰为图腾,以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史记·夏本纪》载:舜命“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 ”。这说明舜对国家的治理已经达到“神人共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人合一”。远古时代的先人对天、地、神衹十分崇拜、敬畏。


虞舜为了处理好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这七个方面的政务,即所谓“齐七政”,认真观察北斗七星的运转,检测天地二十八宿的盈缩进退,对照自己推行的政治举措,严格反省天象所指示的微妙变化,从而根据上天的垂示修正自己的言行。因此他极为重视祭祀日月星辰、名山大川与各路神祗,以祈求天地诸神保佑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地利人和。虞舜崇拜凤凰而以凤凰为图腾,以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史记·夏本纪》载:舜命“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这说明舜对国家的治理已经达到“神人共和”、“天人合一”的境界。

沙舟 发表于 2025-3-27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虞舜和谐之道发微》

"德自舜明"一语,实为华夏文明精神之枢纽。太史公于《五帝本纪》特著此笔,非徒纪事,实乃揭橥中华德治传统之源头活水。虞舜之和谐大道,首重"孝悌"二字,此儒家所谓"人伦之本"者。观其处顽父嚚母傲弟之间,犹能"克谐以孝"(《尚书·尧典》),非特忍辱而已,实乃以德化怨之至高境界。

《史记》载焚廪、填井诸厄,尤见舜王心法之要:笠护而下,非仅智也,含"柔克"之义;浚井旁出,非仅巧也,具"逊避"之德。此即《中庸》"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之先声。其耕历山时"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墨子·尚贤》),正是德感万物之和谐图景。

至若"人群和谐"之道,舜更立三重法度:一曰"慎徽五典"(《尚书·舜典》),以人伦序群;二曰"纳于百揆",以事功和政;三曰"宾于四门",以礼仪协万邦。此三者,实为"协和万邦"(《尚书·尧典》)之具体实践。故孔子赞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论语·卫灵公》),正指此种德化之治。

今观舜道,其要在"和而不同":父顽母嚚而不改其孝,弟傲而不失其友,此家庭之和;耕渔陶器而民皆让畔,此社会之和;命官分职而百兽率舞,此天人之和。太史公谓"天下明德自虞帝始",诚不虚也。舜之和谐非无原则之和,乃建基于"克己""复礼"之动态平衡,此中华和合文化之精髓,足为当世镜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