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論語·憲問篇第23章】愚忠思想來源於孔子嗎? 14·23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這裡的『犯』字,指冒犯,犯顏諫爭。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子路問怎樣事奉君主。孔子說:『不要欺騙他,可以犯顏直諫。』 【論語】中孔子多處談及君臣關係問題,其要點是: (1)維護周禮,強調尊君。 (2)提出『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論語·八佾】)的重要觀點,強調君與臣的關係是雙向的、互盡義務的關係。這是他在君臣關係上『執兩用中』,以求君臣和衷共濟、風雨同舟的主張。 (3)本章則指出,對君王盡忠,不能欺騙他,但可以犯顏直諫。這是從另一個角度談君臣關係。【孝經】中專設『諫諍』一章,強調當君王、父親有過失的時候,應當站出來諫諍,直言規勸,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否則,就是陷君、親於不義。這一條,與後世某些儒者所宣揚的『盡忠就要一切聽命於君王』,『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之類的愚忠思想,是截然不同的。學習本章,有助於我們澄清對孔子及其思想的誤讀和偏見。 附: 【原文】 14·23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①之。』 【注釋】 ①犯:冒犯,指犯顏諫爭。 【譯文】 子路問怎樣事奉君主。孔子說:『不要欺騙他,可以犯顏直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