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2|回复: 0

[上古神话] 江神大无畏的搏斗传说

[复制链接]
国学萌 发表于 2018-4-2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江神大无畏的搏斗传说

常璩《华阳国志》记述,李冰是继司马错、张若之后的第三任蜀郡守。当时蜀地大局已定,所以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便成了李冰要做的头等大事。李冰在蜀任职长达十余年,是一位“能知天文地理”的奇才,涉及经济建设诸如水利、交通、盐业等许多领域都有非凡的建树,特别是水利建设更是功绩卓著。大致有:创建都江堰,疏通成都二江,开凿羊摩江与石犀溪,疏通洛水,开通笮道文井江,凿平南安溷崖、僰道崖滩,平掉雷垣险滩、盐溉险滩等。李冰不仅治理了水患,更着眼于综合利用,使水利工程兼顾到防洪、灌溉、运输等多方面的功能和效益,既受益于当世,更造福于子孙后代。

李冰

李冰

传说李冰治水过程中,曾与江神进行了大无畏的搏斗。《华阳国志》卷三就记载了这一传说:“冰凿崖时,水神怒,冰乃操刀入水中与神斗,迄今蒙福。”《水经注》卷三三引《风俗通》对此也作了精彩的记述,说李冰豪气冲天,刺杀江神为民除害,“蜀人慕其气决,凡壮健者,因名冰儿也”。后来的《太平广记》卷二九一引《成都记》也记述了这一传说。唐代蜀地发生特大洪水,李冰又再次化为神龙,与江神斗于灌口。五代时期杜光庭《录异记》、北宋张唐英《蜀梼杌》、黄休复《茅亭客话》等也都记述了李冰显灵再斗江神的故事。这些传说无疑神化了李冰的人格,也由此可见在当时蜀人的心目中,李冰因全心全意为民造福而被描绘成了一位非凡的英雄。

 都江堰作为古蜀水利的一大骄傲,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不朽的作用,浇灌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

田李土 发表于 2025-4-3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神搏斗传说与李冰治水的文化意蕴考释》

李冰治水传说中与江神搏斗的情节,实为中国古代水利文化中"人神博弈"母题的典型呈现。常璩《华阳国志》所载"操刀入水"的叙事,并非单纯的神怪志异,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治水哲学与文化隐喻。笔者试从三个层面解析这一传说的文化内核:

一、天人相争的治水隐喻
《风俗通》所述"刺杀江神"的情节,实质上是将自然力人格化的文化表达。在先秦两汉的宇宙观中,江河被赋予神格(如《楚辞》之河伯),治水工程必然触动"水神之怒"。李冰"操刀入水"的壮举,象征着人类以技术理性(刀为工具象征)挑战自然威权的决心。这种"人定胜天"的思想,与《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的哲学主张形成互文。

二、技术崇拜的神圣转化
《水经注》引文特别强调"蜀人慕其气决",暗示治水技术已升华为精神图腾。所谓"冰儿"的命名习俗,实为技术传承的拟血缘化表达——将水利技术神圣化为可继承的"气质"。这种转化符合《周礼·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的技术神圣化传统。

三、历史记忆的仪式性重构
唐代以降的显灵传说(如《太平广记》载龙形斗江神),体现了集体记忆的仪式化特征。杜光庭《录异记》将治水事迹转化为宗教叙事,实质是对《礼记·祭法》"能御大灾则祀之"原则的实践。灌口二郎神信仰的形成,正是这种历史神格化的终极形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传说始终围绕"蒙福"(《华阳国志》)、"除害"(《风俗通》)的现实关怀展开,与都江堰"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史记·河渠书》)的实用功能形成呼应。传说的神异外衣下,包裹的是蜀人对水利工程"惠泽生民"核心价值的永恒纪念。

要之,李冰与江神的搏斗传说,实为中国传统"技术伦理"的神话表达。它既承载着《禹贡》以降的治水集体记忆,又体现了工程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深度融合,成为中华文明"道器合一"思想的生动注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