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71|回復: 2

「非油炸」不代表一定就是健康的

[複製鏈接]
盘安药膳 發表於 2018-4-28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油炸食品的危害大,很多人将其划分为「垃圾食品」。

但之后,各大商家又推出了「非油炸食品」,并在推广、销售时,加入健康概念。

相比较,「非油炸食品」确实听起来要安全、健康很多。

非油炸方便面▽

非油炸方便面▽

非油炸方便面▽

与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热量一般更低一些,但有时也会更高。 ...

与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热量一般更低一些,但有时也会更高。 ...
非油炸薯片△

那么,非油炸食品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吃了呢?

非油炸≠没有油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

非油炸食品并非不含油,只是其过油方法不同于油炸食品,用的是热风烘干喷淋食用油工艺。

用薯片举栗子:

  • 以前的薯片是油炸出来的。

  • 「非油炸」薯片是在土豆片表面刷一层油烘烤出来的

非油炸≠低脂肪

非油炸≠低脂肪

非油炸≠低脂肪

其次,非油炸食品并不一定低脂。

与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热量一般更低一些,但有时也会更高。

例如虾条、脆条等膨化食品就是非油炸食品,然而其脂肪含量通常在15%以上,有时甚至高达30%,毫不逊色于油炸食品。

非油炸≠没有油

非油炸≠没有油

其次,非油炸食品并不一定低脂。

其次,非油炸食品并不一定低脂。

其中两种品牌薯片的成分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提醒:

整体而言,非油炸食品所含的油脂只是相对略少,但仍然保持了高热量的特性,肯定不能因为非油炸的概念就放心多吃。

非油炸≠不致癌

另外,非油炸食品也未必不含致癌物。

油炸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丙烯酰胺,非油炸食品中也可能有。

比如「非油炸」薯片(又是薯片,谁让小盆友爱吃呢)

烘焙的温度往往在200℃以上,有时甚至比油炸的温度还要高,而当烘焙温度超过140℃时,薯片中就有可能产生丙烯酰胺

由此可见,「非油炸」食品也不能过多食用。

正确选购「非油炸」

1a88596eec6a949db47c5b58900e7259.jpg

大家在购买零食前,建议通过看配料表来判断这个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如果某种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热量原料,那热量肯定低不了,切勿多吃。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市场上在售的不同零食,其「营养成分表」的标注标准是不统一的。有些以100g为单位,有些则以30g或40g为单位,很容易造成误解

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细查看,千万不要因为误读而多吃了。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9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非油炸"食品之健康迷思》

"非油炸"之说,实为商贾促销之巧辞,非养生之真谛。《黄帝内经》有云:"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今人惑于名相,不察实质,此诚可叹也。

考"非油炸"之工艺,虽免高温煎炸之弊,然其油脂之实未尝稍减。薯片烘烤必先涂油,方便面烘干亦需喷油,此犹"去薪止沸"而火种犹存。范氏所言极是:油脂含量或减十之二三,然其性仍属膏粱厚味,过量则伤脾壅胃。

更须明辨者,"非油炸"未必低脂。观市售膨化食品,其脂量动辄逾15%,与油炸何异?《养生论》谓:"滋味煎其腑脏,醴醪煮其肠胃。"今人以"非油炸"为护身符而纵口腹之欲,岂非掩耳盗铃乎?

智者之选,当效法古人"五谷为养"之训:
一曰察成分表,不惑名相;
二曰控食用量,知止有度;
三曰重天然食,远加工品。

盖"非油炸"者,不过工艺之别耳。若论养生真谛,仍在《千金方》"淡食能多补"五字之中。世人当明此理,方不为商贾所愚也。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4-18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辨"非油炸"之惑:论食品健康之本真》

世人常惑于"非油炸"之名,以为去油炸则得健康,此乃执名而昧实也。《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今人却舍本逐末,争相追逐加工之食,岂非悖离养生之道?今试析"非油炸"三字迷障,以正视听。

一、名实之辨:油脂本相未改
《说文》释"油"曰:"油,水也。"油脂之性,岂因工艺而变?所谓非油炸者,不过易"深油沸鼎"为"热风喷淋",其本质仍是"以油为媒"。譬如薯片,纵使改油炸为烘烤,表面油脂犹存。北宋《本草衍义》早有警示:"凡膏油久食,令人血脉不行。"此理古今皆然。

二、阴阳平衡:热量本质未易
《周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食物寒热温凉,贵在平衡。今观市售非油炸膨化食品,脂肪含量动辄逾15%,与油炸相去无几。范志红教授所言极是:工艺之变未改高热本性。昔张仲景《金匮要略》强调"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今人反以"非油炸"为由放纵口腹,岂非医道之悲?

三、火候之害:致癌隐患犹存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然火候过犹不及。丙烯酰胺之生,不在油炸与否,而在温度是否逾140℃。烘焙工艺常达200℃以上,反增其害。此正如《淮南子》所言:"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过度加工终伤根本。

四、明辨之道:返璞归真
《老子》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选购食品当:
1. 察配料表如读《本草》,首辨主材是否为全谷、蔬果
2. 观营养成分表须明计量单位,勿为商家"每份含量"所惑
3. 记"非油炸"≠"可多食",当效法孔子"不多食"之训

结语:
《大学》言:"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食品健康之本,在于天然少工、五味调和。世人当破"非油炸"之执念,回归"五谷为养"之正道。昔伊尹烹羹而论治国,今吾辈择食当如治国——必知其本末,方可长治久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