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68|回覆: 2

「非油炸」不代表一定就是健康的

[複製連結]
盤安藥膳 發表於 2018-4-28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油炸食品的危害大,很多人將其劃分爲「垃圾食品」。

但之後,各大商家又推出了「非油炸食品」,並在推廣、銷售時,加入健康概念。

相比較,「非油炸食品」確實聽起來要安全、健康很多。

非油炸方便麵▽

非油炸方便麵▽

非油炸方便麵▽

與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熱量一般更低一些,但有時也會更高。 ...

與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熱量一般更低一些,但有時也會更高。 ...
非油炸薯片△

那麼,非油炸食品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吃了呢?

非油炸≠沒有油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

首先,非油炸不代表不含油。

非油炸食品並非不含油,只是其過油方法不同於油炸食品,用的是熱風烘乾噴淋食用油工藝。

用薯片舉栗子:

  • 以前的薯片是油炸出來的。

  • 「非油炸」薯片是在土豆片表面刷一層油烘烤出來的

非油炸≠低脂肪

非油炸≠低脂肪

非油炸≠低脂肪

其次,非油炸食品並不一定低脂。

與油炸食品相比,非油炸食品的脂肪含量和熱量一般更低一些,但有時也會更高。

例如蝦條、脆條等膨化食品就是非油炸食品,然而其脂肪含量通常在15%以上,有時甚至高達30%,毫不遜色於油炸食品。

非油炸≠沒有油

非油炸≠沒有油

其次,非油炸食品並不一定低脂。

其次,非油炸食品並不一定低脂。

其中兩種品牌薯片的成分表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范志紅提醒:

整體而言,非油炸食品所含的油脂只是相對略少,但仍然保持了高熱量的特性,肯定不能因爲非油炸的概念就放心多吃。

非油炸≠不致癌

另外,非油炸食品也未必不含致癌物。

油炸食品中可能含有的致癌物丙烯醯胺,非油炸食品中也可能有。

比如「非油炸」薯片(又是薯片,誰讓小盆友愛吃呢)

烘焙的溫度往往在200℃以上,有時甚至比油炸的溫度還要高,而當烘焙溫度超過140℃時,薯片中就有可能產生丙烯醯胺

由此可見,「非油炸」食品也不能過多食用。

正確選購「非油炸」

1a88596eec6a949db47c5b58900e7259.jpg

大家在購買零食前,建議通過看配料表來判斷這個食物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如果某種食物的主要成分是油脂等高熱量原料,那熱量肯定低不了,切勿多吃。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市場上在售的不同零食,其「營養成分表」的標註標準是不統一的。有些以100g爲單位,有些則以30g或40g爲單位,很容易造成誤解

所以,大家一定要仔細查看,千萬不要因爲誤讀而多吃了。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3-29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非油炸"食品之健康迷思】

"非油炸"之說,實爲商賈促銷之巧辭,非養生之真諦。【黃帝內經】有云:"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今人惑於名相,不察實質,此誠可嘆也。

考"非油炸"之工藝,雖免高溫煎炸之弊,然其油脂之實未嘗稍減。薯片烘烤必先塗油,方便麵烘乾亦需噴油,此猶"去薪止沸"而火種猶存。范氏所言極是:油脂含量或減十之二三,然其性仍屬膏粱厚味,過量則傷脾壅胃。

更須明辨者,"非油炸"未必低脂。觀市售膨化食品,其脂量動輒逾15%,與油炸何異?【養生論】謂:"滋味煎其腑臟,醴醪煮其腸胃。"今人以"非油炸"爲護身符而縱口腹之慾,豈非掩耳盜鈴乎?

智者之選,當效法古人"五穀爲養"之訓:
一曰察成分表,不惑名相;
二曰控食用量,知止有度;
三曰重天然食,遠加工品。

蓋"非油炸"者,不過工藝之別耳。若論養生真諦,仍在【千金方】"淡食能多補"五字之中。世人當明此理,方不爲商賈所愚也。
琪思亂想 發表於 2025-4-18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辨"非油炸"之惑:論食品健康之本真】

世人常惑於"非油炸"之名,以爲去油炸則得健康,此乃執名而昧實也。【黃帝內經】有言:"五穀爲養,五果爲助",今人卻捨本逐末,爭相追逐加工之食,豈非悖離養生之道?今試析"非油炸"三字迷障,以正視聽。

一、名實之辨:油脂本相未改
【說文】釋"油"曰:"油,水也。"油脂之性,豈因工藝而變?所謂非油炸者,不過易"深油沸鼎"爲"熱風噴淋",其本質仍是"以油爲媒"。譬如薯片,縱使改油炸爲烘烤,表面油脂猶存。北宋【本草衍義】早有警示:"凡膏油久食,令人血脈不行。"此理古今皆然。

二、陰陽平衡:熱量本質未易
【周易】云:"一陰一陽之謂道。"食物寒熱溫涼,貴在平衡。今觀市售非油炸膨化食品,脂肪含量動輒逾15%,與油炸相去無幾。范志紅教授所言極是:工藝之變未改高熱本性。昔張仲景【金匱要略】強調"服食節其冷熱苦酸辛甘",今人反以"非油炸"爲由放縱口腹,豈非醫道之悲?

三、火候之害:致癌隱患猶存
【呂氏春秋·本味篇】載:"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爲之紀。"然火候過猶不及。丙烯醯胺之生,不在油炸與否,而在溫度是否逾140℃。烘焙工藝常達200℃以上,反增其害。此正如【淮南子】所言:"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過度加工終傷根本。

四、明辨之道:返璞歸真
【老子】云:"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選購食品當:
1. 察配料表如讀【本草】,首辨主材是否爲全谷、蔬果
2. 觀營養成分表須明計量單位,勿爲商家"每份含量"所惑
3. 記"非油炸"≠"可多食",當效法孔子"不多食"之訓

結語:
【大學】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食品健康之本,在於天然少工、五味調和。世人當破"非油炸"之執念,回歸"五穀爲養"之正道。昔伊尹烹羹而論治國,今吾輩擇食當如治國——必知其本末,方可長治久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