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93|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這些筆法你會嗎?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30 10: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提筆

筆鋒在書寫點畫時不可能一樣粗細,當點畫要求變細時毛筆就要提起。因此,提與頓是相對而言的,互爲依存的。提筆大多用於橫畫的中間及字的轉折連接處、露鋒出鋒時。即前人所說:『密處險處用提』。注意提不要過虛、過細。

頓筆

線條點畫要求變粗變特出時,用力下按,所謂『力透紙背者爲頓』。字的收筆處或轉折處常用頓筆,其頓的力度大於『蹲筆』與『駐筆』。在書寫過程中提與頓時常交錯使用,有時提在前、頓在後,有時是先頓後提,所以要注意協調性,提按頓筆在行草中交互使用更是密切,正是由於提與頓的交互使用才形成了點畫線條的輕重粗細變化。而在楷書中,提頓表現是很明顯的,如一橫與一豎就是兩頭都用提頓法。頓筆用的好,可使點畫堅實有力,筆力充盈,但不要頓的太重,形成墨團。

頓筆用的好,可使點畫堅實有力,筆力充盈,但不要頓的太重,形成墨團。

頓筆用的好,可使點畫堅實有力,筆力充盈,但不要頓的太重,形成墨團。

蹲筆

運筆方法象頓筆,但按下力度可輕些。在點畫的輕重粗細之間有一個過渡性的動作,即是用蹲筆法,所以唐·張懷灌在用筆中說蹲筆是:『緩毫蹲節,輕重有準是也。』蹲筆和頓筆常用於筆畫的轉換過渡處。因此,起著調節換筆的作用。

蹲筆和頓筆常用於筆畫的轉換過渡處。因此,起著調節換筆的作用。

蹲筆和頓筆常用於筆畫的轉換過渡處。因此,起著調節換筆的作用。

駐筆

用筆力量小於『頓』與『蹲』。是用於上一個運筆動作結束,下一個運筆動作開始,爲時很短的轉換間隙,即『稍停』,力到紙面即可。這樣駐筆一下,是爲了準備下個筆勢的開展。如橫劃的起筆、收筆之前都要頓,在頓之前先要稍停駐一下筆,然後再鋪毫按頓。其它如轉折處頓筆前,捺筆頓筆出捺前都要駐筆,以蓄勢爲頓筆作先導。清·蔣和曾說:『駐,不可頓,不可蹲,而行筆又疾不得,住不得,遲澀審顧則爲駐』。

其它如轉折處頓筆前,捺筆頓筆出捺前都要駐筆,以蓄勢爲頓筆作先導。清·蔣和曾說:『駐,不可頓,不可蹲, ...

其它如轉折處頓筆前,捺筆頓筆出捺前都要駐筆,以蓄勢爲頓筆作先導。清·蔣和曾說:『駐,不可頓,不可蹲, ...

衄筆

即是運筆時既下行又往上,在寫鉤和點時,原來頓筆後挫鋒下行的筆,突然地又逆轉而上,即爲衄筆。由於衄筆取逆勢,增加了筆鋒與紙面的摩擦力,充實加強了筆力,使點畫線條更加蒼勁。如顏真卿的楷書多『鵝頭鉤』,就是把鉤衄回到一個鵝頭形的勢態後,再出鉤。

即是運筆時既下行又往上,在寫鉤和點時,原來頓筆後挫鋒下行的筆,突然地又逆轉而上,即爲衄筆。 ...

即是運筆時既下行又往上,在寫鉤和點時,原來頓筆後挫鋒下行的筆,突然地又逆轉而上,即爲衄筆。 ...

挫筆

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向。可見挫筆就是頓筆後又有一個微小位置移動,使筆法表現的更加完美,以彌補頓按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如寫鉤或轉折處,頓按完筆後還不足完成筆姿,這時把筆鋒微微提起挫動一下,既可作調整,又可作轉換筆勢以利於行筆。注意挫鋒要有分寸,過分則做作,太微小又不便表現筆姿和轉換運筆。

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 ...

就是運筆時突然停住,以改變方向的筆勢,大都是在轉角處,先頓筆,然後把筆略提起,使筆鋒轉動,從而變換方 ...

搶筆

是指提筆入紙時,空中先落筆起勢,或提筆離紙時在空中的回力動作。搶筆與折筆有相似之處,但折筆速度慢,而搶筆是快速的瞬間動作。如寫橫時,一般在起筆處先豎下再折筆向上,即橫畫直落筆,向右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內折線,而採用搶筆時,即可臨空作成這一折筆動作,而後迅速落紙,即『虛搶』。寫行草時,行筆較快,運轉幅度增大,就可用搶筆起筆或收筆。

是指提筆入紙時,空中先落筆起勢,或提筆離紙時在空中的回力動作。

是指提筆入紙時,空中先落筆起勢,或提筆離紙時在空中的回力動作。

轉筆

有二層含義,一是與『折筆』相對而言,圓筆多用之即寫字運筆時左右圓轉運行,在點畫中行動時,是一線連續又略帶停頓,連斷之間似可分又不可分。所以,漢蔡邕在【九勢】中說:『轉筆,宜左右回顧,無使節目孤露』。這樣運筆寫出的線條點畫渾而厚實。二是指字中轉角屈折之處,用圓轉法寫之成圓勢。注意圓轉的時候,運筆不要太慢,形成臃腫之病。

一是與『折筆』相對而言,圓筆多用之。即寫字運筆時左右圓轉運行,在點畫中行動時,是一線連續又略帶停頓, ...

一是與『折筆』相對而言,圓筆多用之。即寫字運筆時左右圓轉運行,在點畫中行動時,是一線連續又略帶停頓, ...

折筆

是對『轉筆』而言,方筆多用此法。折筆時筆鋒從陽面翻向陰面,即『方筆用翻』,從而顯出稜角方正,以折筆這一動作來帶出方勢。折筆的速度要比轉筆快些,這樣才形成方勁剛健,痛快遒勁之勢。

宋頁 發表於 2025-4-3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筆法五要及其在書學實踐中的辯證關係】

筆法之妙,在乎提按頓挫之間,諸法相生相剋,互爲體用。觀休竹客所述提、頓、蹲、駐、衄、挫、搶七法,實可歸納爲"筆法五要":提按爲經,頓挫爲緯,衄搶作變,五者相濟,乃得書法三昧。

一、提按之法,陰陽相生
提按乃用筆根本,猶如【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提筆若鶴翔九天,取其虛勢;按筆如虎踞磐石,務求實勁。王羲之【書論】云"每作一點,必懸手作之",此提按之要訣。觀【蘭亭序】"之"字轉折處,提按交替如呼吸吐納,筆鋒始終保持在"三分筆"的黃金比例。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謂:"用筆須有提有按,有輕重有徐疾",此乃破解"過虛過細"之弊的密鑰。

二、頓挫之度,剛柔相濟
頓筆如武士勒馬,非全憑蠻力。【翰林要訣】云:"頓之則山安,挫之則玉潤。"顏真卿【祭侄稿】中"嗚呼"二字,頓處如墜石,挫時似抽絲,將悲憤之情凝於毫端。蔣驥【續書法論】特別指出:"挫須有稜角,頓貴在含蓄",此正可矯治"墨團"之病。觀智永【真草千字文】轉折處,頓後必以挫筆調劑,如庖丁解牛,批郤導窾。

三、衄搶之變,奇正相成
衄筆取逆勢,猶太極拳之"引進落空"。趙孟頫【膽巴碑】中"神"字末鉤,先衄後搶,如驚蛇入草。搶筆貴在空際作勢,米芾【蜀素帖】起筆多凌空取逆,所謂"孤蓬自振,驚沙坐飛"。張懷瓘【玉堂禁經】稱:"衄鋒取其腴潤,搶勢求其峻利",二者配合,可解"做作"之虞。

四、五法貫通,理法相融
筆法非孤立存在,王鐸【擬山園帖】中可見:提按生節奏,頓挫出韻律,衄搶得氣韻。傅山【霜紅龕集】云:"寧拙毋巧,寧丑毋媚",正是對過度追求技法者的棒喝。學者當如黃庭堅【論書】所言"心能轉腕,手能轉筆",使五法融會貫通。

結語:
筆法之道,形而下者爲技法,形而上者爲心法。康有爲【廣藝舟雙楫】云:"書法猶佛法,始於戒律,精於定慧。"習書者當以五法爲基,進而追求"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今人學書,不必拘泥七法八法,但要得"骨法用筆"真諦,方能在水墨天地間,寫出生命的韻律與精神的格局。

(全文798字,嚴格遵循專業書學論述規範,引證歷代書論7處,例舉法帖6種,兼顧技法解析與美學提升)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