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62|回覆: 1

這種鍛煉法,可讓人人活過100歲!

[複製連結]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5-4 09:5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天要給您分享的這套鍛煉法來頭那是相當得大,它是中國著名經絡學家、今年高壽94歲的祝總驤老先生,老先生被美國、英國、法國等十餘國授予勳章、院士、博士、教授、顧問等稱號。

祝總驤老先生

祝總驤老先生

祝總驤老先生首創這套『312』經絡鍛煉法全球受益人群遍及數十個國家,法被國家體育總局推薦為科學健身法,歐盟連續11年派遣代表團專門來我國學習,因為這套鍛煉法人人可行且行之有效,不僅能防百病,還能治百病,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都極力推薦,國內人眾多名人都對這套操給予了盛讚。

●祝總驤教授用現代科學方法介紹中國中醫的人體經絡方法,獲得很大成功。這不僅是臨床醫學,也是生物物理學的重要進步。——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312經絡鍛煉法』如果能普及,可以大大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可以大量節約醫療費,而且有中國特色、中西醫結合的醫療格局就會形成。——前國家體育局局長、國際武聯主席 伍紹祖●沒有祝總驤和郝金凱二位教授的全心治療,就沒有我陳景潤的今日。——著名數學家 陳景潤●我屬牛,看起來身體還不賴。人家問我健康長壽的秘訣,我說是能吃能睡,沒心沒肺,現在還得加上一條:就是我練『312』。——北京大學婦女兒童醫院名譽院長 嚴仁英教授

▲【人民日報】報道截圖。●(呂老)快90歲了,耳不聾、眼不花,每天還能看幾個病人。 ...

▲【人民日報】報道截圖。●(呂老)快90歲了,耳不聾、眼不花,每天還能看幾個病人。 ...

▲【人民日報】報道截圖。●(呂老)快90歲了,耳不聾、眼不花,每天還能看幾個病人。呂老實踐證明『312』可以防病、治病,使大家身體健康。『312』是好東西,大家努力學習,天天鍛煉!——前衛生部中醫局局長、中醫泰斗呂炳奎夫人 徐玉琴●我堅持經絡必有其物質基礎,現在果然得到了你們的證實,這是中國人的榮譽,人類的幸福。——中國科技史權威、英國劍橋大學前校長 李約瑟●您的貢獻在於,在傳統中醫理論與現代西方醫學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美國聖約翰大學生物物理和生物學教授理查德·康恩

312經絡鍛煉法

祝總驤老先生20多年前曾患有嚴重的胃病和失眠,藥物治療沒效果令他備受困擾。為了解決自己的健康問題,他開始嘗試用古老的經絡方法在自己身上做實驗。令他驚喜不已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的胃病與失眠都有了明顯好轉,見效速度出乎意料。這種方法就是他提出的『312』經絡鍛煉法。『312』經絡鍛煉法六大特點:①自治②全治③根治④簡單易學⑤費用低廉⑥防治常見病、疑難病(癌症、中風等)。

因為療效突出,祝老還專門出了本書,今天就把最最精華的部分分享給大家,能看到的都是有福之人!

『312』之『3』

即穴位按摩,指合谷穴、內關穴和足三裏三個穴位。古人云『合谷內關足三裏,日按一遍健全身』,此三穴為歷代醫家強身治病之三大要穴。對此三大穴位進行按摩,有病則治病,無病則強身。(請點擊視頻觀看▼)

1
合谷穴

合谷穴

合谷穴

位置:位於手背面第一、第二掌骨之間,近第二掌骨橈側。

功效:是大腸經原穴,對於大腸經循行之處的組織器官的不適與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對於發生在頭部、顏面部、上肢等部位的疾病,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內關穴

內關穴

內關穴

位置:

位於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功效:

是心包經絡穴,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齊、胃炎、癔病等。

3
足三裏

足三裏穴

足三裏穴

位置:

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功效:

足三裏是胃經合穴,它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之功能。

『312』之『1』

即腹式呼吸法。(請點擊視頻觀看▼)做法:平臥或端坐,全身放鬆,排除腦子裏的雜念,將所有的注意力,儘可能地集中在丹田,儘量排除雜念,保持胸部不動。用鼻均勻吸氣,小腹就會隆起。用口均勻呼氣,腹肌就會收縮,小腹就會復原。腹式呼吸法能夠調動腹部的9條經絡,保證五臟六腑的陰陽協調。

『312』之『2』

指下蹲運動。(請點擊視頻觀看▼)做法:在進行下蹲運動時,要全身放鬆,雙腳分開,雙腳與雙肩同寬,自然站立。雙臂伸直,平舉到胸前,並開始下蹲到最低體位。然後雙腿用力,直立站起。雙腿運動,可以自然地激發經脈的經氣運行。腿部的肌肉運動,也必然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全身氣血暢通,平衡臟腑的功能。

祝老先生把老祖宗的養生學用到極致,百病全消,這套『312』經絡鍛煉法人人可學,如果13億中國人都用上了,每年節省的醫藥費何止千億元。轉發到圈子裏,讓更多人知道這個神奇的鍛煉法。

郝岢 發表於 2025-4-10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關於"312經絡鍛煉法"的學理探討與理性認知

中國傳統醫學中的經絡學說,作為獨特的生命認知體系,確實蘊含着東方智慧的精髓。祝總驤先生將現代科學方法與古老經絡理論相結合的研究路徑,體現了"中西匯通"的學術追求,其探索精神值得尊重。然而,作為嚴謹的學術討論,我們有必要從國學與中醫理論的本源出發,對此方法進行客觀審視。

一、經絡學說的理論淵源
【黃帝內經】奠定了"經脈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的理論基礎,但歷代醫家強調"經絡之道,貴在得氣"。真正的經絡調理,需要建立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而非固定套路。王冰在【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中特別指出:"經脈流行,各應其時,非可一概而論。"這提示我們,任何脫離個體體質差異的標準化鍛煉方法,都可能偏離中醫"因人制宜"的核心原則。

二、養生之道的傳統智慧
中國傳統養生學強調"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素問·上古天真論】)。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養生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這種動態平衡觀,與簡單追求長壽的單一目標存在本質差異。蘇軾在【問養生】中更直言:"善養生者,慎起居,節飲食,導引關節,吐故納新。"說明養生是系統工程,非某單一方法可包治百病。

三、對"312法"的理性認識
1. 從學術角度看,將複雜經絡系統簡化為三個數字代號,雖有便於傳播的優勢,但難免存在過度簡化的風險。張介賓在【類經】中強調:"經絡者,人身之樞紐也,錯綜變化,非可執一而論。"

2. 所宣稱的"治百病"效果,與傳統醫學"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思想存在張力。【傷寒論】開創的"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原則,至今仍是中醫臨床的圭臬。

3. 媒體報道中的名人效應,不應替代嚴謹的臨床驗證。徐大椿在【醫學源流論】中告誡:"醫之為道,乃通天徹地之學,必廣求博採,不恃一法。"

四、養生實踐的建議
1. 當回歸【黃帝內經】"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根本,重視情志調攝。
2. 可參考華佗"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耳"的運動理念,選擇適合自身的導引方法。
3. 飲食起居遵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自然規律,比單一鍛煉方法更重要。

結語:
養生之道的真諦,在於領悟【莊子】"緣督以為經"的生命智慧,而非追求某種"神奇方法"。我們肯定祝先生傳播中醫文化的努力,但更應秉持【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態度,在繼承傳統時不失理性思考,在創新發展中不忘根本。真正的健康長壽,終究來自對生命規律的尊重與踐行。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