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03|回覆: 0

[文化熱點] 中國芯片路在何方?專家·最大問題是太想明天就成功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8-5-9 09: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國的芯片產業該如何發展?如何在科學、技術、工藝、應用和教育等方面推出可行的公共政策,以形成健康的芯片產業及生態?5月6日,中國計算機學會(CCF)召開專家研討會,邀請國內芯片半導體行業頂級專家就此展開討論。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國家實驗室CPU中心主任汪東升表示,最近網上的一些爆款文章誇大了國產芯片的能力,對今後芯片產業的發展不一定是好事。他認為,『中興事件』說明我國芯片產業在源頭基礎上創新不足。

中國科學院半導體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明指出,芯片領域的話語權需要深厚的上下游產業基礎來支撐,否則就不可能有市場競爭力。而我國目前仍然需要進口高精度的螺帽、彈簧等工業零部件,這說明在很多工業領域,我們的產業水平還不夠精細。

『現在對待芯片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太想明天就成功,但這個世界上沒有事情是明天就能成功的。』劉明說。

6e71fc75822d4d519ae5183972e2bfce.jpg

這也是本次研討會上許多專家的共同意見。由於產業鏈條非常長,且我國起步較晚,在芯片產業的不少核心環節,我國企業並未掌握足夠的話語權。

現在把中國說得太厲害了,只看市場份額,我們往往會看淡(被)技術壟斷的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國內芯片產業在核心環節上還是依賴國外企業,例如EDA工具軟件(芯片設計輔助軟件、可編程芯片輔助設計軟件、系統設計輔助軟件等三類——記者注)一般都是使用國外企業的,流片(像流水線一樣通過一系列工藝步驟製造芯片——記者注)也很少在國內做。但中國科技企業一些原創的技術發明可以突破國外企業的壟斷,因此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技術方面的短板是逃不過去的,也要發揮自己的優勢,抱怨沒有用。』倪光南說

在汪東升看來,除了產業和技術上的不足,另一個更加隱蔽,但影響更加深遠的問題同樣值得擔憂——人才培養。

汪東升回憶,十多年前芯片半導體產業正處熱潮時,有很多高校都培養了不少年輕的專業人才,以當年清華大學的研究小組為例,就有十幾個博士,現在這些人大部分都在國內外知名高校從事計算機體系結構研究。而今天,並沒有多少學生願意報考這個專業方向,大多數本科生、研究生熱衷於學習人工智能等熱門專業。

中國計算機學會公共政策委員會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熊璋對此也注意到,系統學習和研究計算機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等底層基礎課程的學生正越來越少。

研討會上,倪光南建議,我國從事網絡信息服務的機構或企業最好都檢查一下自身產品的供應鏈,看看有多少是國產自主可控的,有多少是嚴重依賴國外的。

中國計算機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傑表示,我國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的同時,必須高度關注背後的產業安全問題。比如芯片的核心零部件中有多少是單一來源的,『非此不可』;有多少是多方來源的,可以『東方不亮西方亮』。但他提醒,我們不能因此強調本土的就一定好,甚至恨不得什麼都自己做。關鍵問題是如何處理好開展國際合作與保護產業安全之間的『矛盾』。

劉明表示,包括芯片、集成電路等產業在內,大多數產業發展都需要在全球開放的語境下進行,尤其是在集成電路這個產業鏈非常長的領域,涉及到許多學科,我們不可能什麼都做。身處競爭與合作的國際環境中,她認為我們應該在某些優勢環節掌握話語權,『這樣別人制裁我們的時候,我們也有反制裁手段』。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南計算所研究員陳左寧認為,芯片產業及其生態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產業,應該從頂層設計上作出合理、統一的布局,政府在其中應該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無論是政策還是資金投入都應該有統一安排。陳左寧認為,芯片產業的發展要發揮企業的作用,但企業往往因短期利益很難長期堅持下去,這就需要國家更為長遠的規劃、更加持續不斷的戰略統籌。

針對目前我國芯片產業力量分散、基礎薄弱、掌握話語權較少等問題,身為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的陳左寧呼籲出台比較統一的頂層規劃,將國內國外、開源閉源、產業上下游等問題納入統一考慮。

( 王林 李彥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