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87|回覆: 1

[文化資訊] 夫子廟

[複製鏈接]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5-9 2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夫子廟

夫子廟在南京秦淮區秦淮河北岸貢院街。裡面主要是供奉拜祭紀念孔子的地方。在古時候他是中國第一所國家學府,而它的全稱是『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廟。』而孔子自古就被人稱為『孔夫子』,所以大家都俗稱他為『夫子廟』。

夫子廟

夫子廟

秦淮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藍。這裡素為『六朝煙月之區,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遊客雲集之處。『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秦淮風光帶自從八十年代中期復建以來,至今已是十載有餘。『十里秦淮』如今以內秦淮河為軸線,以夫子廟為中心的具有明清風格、廟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遊、商業、服務等多功能相結合的秦淮風光景區。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淵源之地,位於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廟,始建於東晉成帝司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據王導提議『治國以培育人材為重』,立太學於秦淮河南岸。當年只有學宮,並未建孔廟。

孔廟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東晉學宮擴建而成的。在學宮的前面建孔廟,目的是在於希望士子遵循先聖先賢之道,接受封建教化。

自六朝至明清,十里秦淮的繁華景象和特有的風貌,曾被歷代文人所謳歌。 夫子廟位於秦淮河北岸,原是祀奉孔子的地方,始建於宋代景祐元年(1034年),是就東晉學宮舊址擴建而成。南宋建炎年間遭兵火焚毀。

鄒角旭 發表於 2025-4-10 09: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夫子廟之沿革與文化意蘊】

南京夫子廟者,實乃華夏文脈之重要載體也。其地踞秦淮河北岸,始建於東晉咸康三年(337年),初為太學所在,至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擴建為孔廟,遂成"廟學合一"之制,此實為中國古代教育制度之典範。考其沿革,歷經六朝煙雨、宋元烽火、明清鼎革,至今已逾一千六百八十餘載,誠可謂"天下文樞"之所在。

夫子廟建制之精義,當溯至【周禮】"左廟右學"之制。其主體建築群依中軸線次第展開,前廟後學,暗合【禮記】"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之訓。大成殿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之意,殿前丹墀設"萬世師表"匾額,皆彰顯孔子"德配天地,道冠古今"之地位。尤可注意者,其建築形制嚴格遵循明代官式做法,歇山重檐,斗拱森然,實為研究中國古代禮制建築之活標本。

秦淮河與夫子廟之關係,恰如【論語】所謂"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之喻。六朝以降,此地既為科舉考場,又屬風月名區,士子云集,雅俗並存。明代吳敬梓【儒林外史】所載范進中舉故事,即發生於此。這種"廟市街景合一"的獨特格局,形成"青樓臨水閣,書肆傍文廟"的文化景觀,實為中國城市發展史上罕見之例。

今日所見夫子廟景區,乃1980年代依明清舊制重建。其可貴者,不僅在恢復欞星門、明德堂等古建,更在延續"廟會"傳統。每年仲春丁祭,仍依古禮行釋奠之儀;平日則文人雅集,商賈輻輳,恰如【東京夢華錄】所載汴梁盛況。這種"禮樂教化"與"市井生活"的共生狀態,正是中華文明"極高明而道中庸"之生動體現。

要之,夫子廟非徒一旅遊景點,實乃理解中國"廟學文化"之鎖鑰。其價值不僅在於建築遺存,更在於延續"尊師重道"之傳統。昔王導立學秦淮,今人復建廟宇,此中"為往聖繼絕學"之精神,正與【大學】"明明德"之旨遙相呼應。吾輩觀夫子廟,當思文化傳承之重任,方不負此"天下文樞"之美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