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89|回覆: 1

[詩詞賞析] 【詩詞】【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宋】蘇軾

[複製鏈接]
每晚品詩 發表於 2018-5-12 10: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宋】蘇軾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願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宋】蘇軾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宋】蘇軾

作者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

注釋

錢塘江:浙江最大河流,注入杭州灣,江口呈喇叭狀,以潮水壯觀著名。

西興:即西陵,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

幾度斜暉:意謂度過多少個伴隨着斜陽西下的夜晚。

俯仰昔人非:語出王羲之【蘭亭集序】:『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忘機:忘卻世俗的機詐之心。見【列子·黃帝】,傳說海上有一個人喜歡鷗鳥,每天坐船到海上,鷗鳥便下來與他一起遊玩。一天他父親對他說,『吾聞鷗鳥皆從汝游,汝取來吾玩之』,於是他就有了捉鳥的『機心』(算計之心),從此鷗鳥再也不下來了。這裡說蘇軾清除機心,即心中淡泊,任其自然。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蘇軾【和子由送春】:"芍藥櫻桃俱掃地,鬢絲禪榻兩忘機。"

相得:相交,相知。謝公雅志:【晉書·謝安傳】載:謝安雖為大臣,『然東山之志始末不渝』,『造諷海之裝,欲經略初定,自江道還東。雅志未就,遂遇疾篤』。雅志,很早立下的志願。『

西州路』三句:【晉書·謝安傳】載:安在世時,對外甥羊曇很好。安死後,其外甥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某次醉酒,過西州門,回憶往事,『悲感不已』,『慟哭而去』。 西州,古建業城門名。晉宋間建業(今江蘇南京)為揚州刺史治所,以治所在城西,故稱西州。

譯文

有情風從萬里之外卷潮撲來,無情時又送潮返回。請問在錢塘江上或西興渡口,我倆共賞過幾次夕陽斜暉?用不着仔細思量古今的變遷,一俯一仰的工夫,早已物是人非。誰像我東坡蘇老。白首之年,淡忘了仕進的機會。

記住西湖的西岸,春日最美的山隈,就是那空明的翠微,如煙的雲霏。算起來詩人中相處得宜。如我與您這樣的友情,確實稀微,彌足珍貴。約定日後,像東晉宰相謝安那樣,沿着直通大海的長江航道,向東引退、回歸。別讓這一高雅志向與未來事實彼此違背。不應在西州路上回首慟哭,為了我而沾濕衣襟,灑落淚水。

賞析

詞作起勢不凡,以錢塘江潮喻人世的聚散分合,充分地表現了詞人的豪情。首二句寫江潮『有情』而來,卻終『無情』而歸,似有情而實無情。『幾度斜暉』的發問,又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上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則是天地無情,萬物無情。『俯仰昔人非』寫人世轉瞬萬變,如同夢幻,這又是社會人生的無情。對此無情的人生,詞人的態度卻很樂觀,『不用思量今古』,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實憂慮,因而他能超脫時俗,『自首忘機』。這種達觀的思想,在蘇軾詞中表現得極為普遍,而在這首詞中則更明顯,詞人俯仰天地,縱覽古今,得出的結論『一切無情』。因此,他的『忘機』,就帶有深刻的了悟性。

下闋寫詞人與參寥的友情。詞人看穿了古今萬物,無意去名利場上角逐,但他並沒有完全忘世,更沒有忘情,他對生活的愛是執著強烈的,他對友情是非常珍視的。回想起在西湖與參寥子和詩飲酒、飽覽春山美景、談禪說理、流連忘返的日日夜夜,詞人不禁從內心深處對這位友人以知己許之——『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以『詩人』稱參寥,正反映出二人志趣的投合。蘇軾才高學富,一般是不輕易許人的,但對參寥的詩,曾不止一次地讚賞。如參寥的詩句『禪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東風上下狂』、『風薄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五月臨平山下路,藕花無數滿汀洲』等,都是為蘇軾所激賞的。在詩歌創作上的共同興趣,是二人友誼的一個重要基礎。

『約他年、東還海道』以下五句,表現了詞人歸隱之志的堅定,進一步寫二人的友情。據【晉書·謝安傳】記載,謝安東山再起後,時時不忘歸隱,但終究還是病死於西州門,未能實現其歸隱的『雅志』。羊曇素為謝安所重,謝安死後,他有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覺而大哭而去。詞人當時被召還,且被委以顯官,但他『自首忘機』,志在歸隱,因此,安慰友人,說『我一定不會像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朋友慟哭於西州門下』。說『願』,說『不應』,全從自我的感情落筆,正表現了兩人情誼的深切。 這首詞最大的特點就是以平淡的文字抒寫深厚的情意,而氣勢雄放,意境渾然。『從至情中流出』道出了這首詞的特色。由於詞人與參寥有着共同的志趣,由於參寥品德的高尚,他們的友誼是十分真摯的。詞人所抒之情發自內心,這種真摯的感情並不因文字的平淡而失去其深沉、雄厚之力。這是『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絕句】)的一種藝術境界,它看似容易,實際上只有少數作家才能達到。元好問說蘇軾詞『性情之外,不知有文字』(元好問【新軒樂府引】)。

此外,詞中抒寫出世的高想,表現人生空漠之感,卻以豪邁的氣勢出之,使人惟覺其氣象崢嶸,而毫無頹唐、消極之感。詞人強調達觀和『忘機』,使人感到的卻是他對友情的無比珍重。蘇軾達觀中充滿豪氣,嚮往出世又執著於友情的個性,於此可見一斑。

嚴匡 發表於 2025-4-6 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詞心抉微
東坡此調,以江潮起興,寄懷方外至交參寥子,實為北宋詞史中"以詩為詞"之典範。全詞以"有情風"與"無情送"對舉開篇,已暗藏釋家"緣起性空"之諦。錢塘潮信來去自如,恰似人世聚散無常,而"幾度斜暉"之問,非徒追憶舊遊,更見【金剛經】"過去心不可得"之悟。

上闋"俯仰昔人非"化用蘭亭典故,將王羲之"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的哲思,熔鑄為詞人勘破世相的曠達。"白首忘機"四字尤堪玩味,既用【列子】海客忘機之典,又暗合李白、杜牧詩意,展現東坡歷經烏台詩案後"閱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的超然姿態。此中機鋒,正與參寥子"禪心已作沾泥絮"的佛理相契。

下闋"西湖西畔"三句,以空翠煙霏造境,直追王維輞川絕句之妙。其寫景不在形似,而在攝取山水神韻,所謂"詩畫本一律"者。東坡自許"詩人相得"古今稀有,非是誇誕,參寥子【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詩戲贈】有"禪心雖證無生忍,歌扇猶憐舊舞衣"之句,可見二公精神往來之密。

結處用謝安東山舊事,尤見深衷。"西州路"之悲,表面誡參寥莫效羊曇哀慟,實則暗喻自己恐難遂歸隱之志。元祐六年(1091年)東坡出知潁州,距詞中"東還海道"之約不過三載,然歷史弔詭處,正在其晚年竟真謫居海南,應驗了"海道東還"之讖。此中天命人事之糾葛,恰似錢塘潮水,來去雖似無情,卻自有天地至理存焉。

要之,此詞以佛理消解世情,以詩法拓展詞境,在"聲如奔濤"的【八聲甘州】調式中,完成了一次對生命無常的審美超越。其藝術成就,誠如鄭文焯【手批東坡樂府】所云:"突兀雪山,捲地而來,真似錢塘江上看潮時,添得此老胸中數萬甲兵,是何氣象雄且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