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最反感聽到這些話『多吃點』『早點睡』『有你這樣的高三學生嗎?』……通過相關部門的抽樣調查結果,我們來看看哪些是高三學生最不喜歡聽的話,哪些又是他們最喜歡聽的。還有50天就要高考了,在這段短暫的時間裡家長朋友們應該怎麼說,怎麼做呢?
高三學生最不喜歡聽到的話
高三學生最不喜歡聽的話 最煩的話:多點吃,早點睡在被問到最不喜歡聽到父母說的話時,30%的同學認爲,『快點』『多吃點』『早點睡』『早點起床』……對生活方面事無巨細的關心極爲反感,他們不喜歡像小寶寶一樣被管著。 『你懂什麼』、『不聽我的話你一定會後悔的』、『想當初我高考時……你怎麼就……』23%的同學表示,父母喜歡代入過去經驗,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盲目指導,甚至隨意評論,這點讓自己頗爲煩惱。錢同學說,『時代不同了,希望父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現在的環境,多聽聽我們自己的分析,而不要主觀臆斷。』 那麼,高考前夕,孩子們最樂意聽到父母說哪些話呢?超過36%的同學表示,希望父母多鼓勵自己、多誇獎自己,從具體的事情中看到自己的優點,並不吝表揚,這些話都會讓自己印象深刻。 24%的同學喜歡聽到爸爸媽媽說他們的開心事,9%的同學和父母嘮家常會感覺開心,5%的同學樂意和父母暢想未來。從這點上看,大部分同學看到父母開心時,無論談什麼,都會覺得很幸福。 高考前如何與孩子溝通? 『多吃點早點睡』這些話高三學生最反感
高三學生最期待父母做的事
高三學生最期待父母做的事 最反感父母的行爲:妄下判斷翻舊帳關於最反感父母做的事,大家形成了比較一致的共識。42%的同學特別反感父母在不了解情況時就妄下判斷,隨意歸因,給自己亂貼標籤,如『你這個人是不是傻啊』『你們這樣像高三的學生嗎』『就你會吹、就你能耐……』『翻舊帳、戳我過往的不是』。 37%的同學表示非常反感自己在學習時被干擾。他們的家長可能會『盲目督促學習』『一定要和自己擠在一起做事』『不敲門突然衝進來』『動不動就找茬詢問』『擅自找老師』『趁我不在亂翻我的東西』『強行把一切事情都與高考聯繫起來』。 還有一些同學反映,家長有時候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明明是爲了我的事起衝突的,又不讓我攙和。』他們特別不希望爸爸媽媽吵架,或者吵架了還不把自己當家庭一員,非要讓自己好好學習,這時候怎麼能好好學習呢? 父母別只關心孩子成績,也該關心一下自己談及高考前最希望父母做的事,超過38%的同學將關注點投向了吃,他們希望父母多給自己燒些好吃的,多帶自己出去吃好吃的,有時候也可以帶自己出去走走。 令人感動的是,21%的同學期待爸爸媽媽能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他們希望看到父母開心。13%的同學則表達了更進一步的期望,他們請求父母不要總以孩子爲中心,能多關心自己,去開拓自己的興趣,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會讓他們感覺很安心。 高考前夕,父母該如何與子女溝通呢?蘇州知名心理學家夏天認爲,高三畢業生基本已經成年,有著較強的自律性,父母不必緊盯其學習與生活,『要保持正常的作息、飲食習慣不變。』 高三學生的家長多是人到中年,面臨較大的工作與生活壓力,但是不能將壓力傳導至孩子,也不要開口閉口講『學習』,導致家庭時間沒有了生活氣息。而是應該多分享平時工作生活中的開心事,多給孩子燒些好吃的,有條件的出去吃好吃的,也可以一起出去走走。 焦慮沒有用,要化成有效行動那麼,做爲高三學生的家長,僅用辛苦二字是不能說盡我們在高三這個特殊時期的所有努力和付出的。想要讓你的努力和付出有所回報,還有幾點請大家注意。 一、不要過度焦慮以往很多的家長從孩子一進入高三就如臨大敵,自己先就有了變化:有的變得比平時更嚴厲,有的變得比平時更親切,有的茶飯不思,有的夜不能寐。 家長們怕孩子的成績大起大落使得自己的心中沒底,怕孩子失去信心自己不能使他振作,怕孩子生病浪費時間,怕孩子情緒不好影響複習,怕孩子在這段日子裡談戀愛,怕孩子到高三了還不上心、不著急,怕孩子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反正是整日地憂心忡忡,擔驚受怕,焦慮不安。 不知大家想到過沒有,我們的情緒可以直接傳染、影響到孩子的情緒? 我曾經做過調查,孩子學習中面臨的真正壓力,恰恰就來自於關愛他們、呵護他們的父母。 許多時候,我們作爲父母的,自覺不自覺地就成了孩子壓力的主要來源,在孩子準備高考的過程中充當的不是一個減壓者,卻是一個施壓者。 我們人到中年,大都是單位的業務骨幹,有自己的一份事業,同時也是家中的頂梁柱,既要照顧父母、子女,又要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負擔重,壓力大。 儘管是這樣,也請家長朋友們注意以下幾點: 儘量不要過多地談論社會的陰暗面,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陰影,影響他們的世界觀,甚至使他們害怕進入社會。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讓工作、家庭的一些事情、矛盾、不和諧音符影響到孩子。我曾經多次聽到家長朋友說『我和孩子說了,我和他爸之間的事是大人的事,不用他管,他只要安心學習就行了。』這話看似合理,仔細想想,有誰能做到?父母在一邊吵鬧打仗,孩子在一邊漠然置之,安心學習?互換角色,你能做到嗎?也不要因夫妻教育方法不一致而公開爭吵,那樣會使孩子感到不安全和不知所措,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有不同意見,要避開孩子進行討論,不要讓他感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以防止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說話不起作用。 我們必須首先保證自己情緒的穩定,用自己的積極樂觀去沖淡孩子心中的緊張不安。希望大家給孩子多加動力,少添包袱,力求爲子女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的環境,讓孩子以愉快的心情、充沛的體力和旺盛的精力備戰應考,希望我們巨大的努力和付出之後,能得到超值的豐厚的回報。 二、不要過度關心在以前做調查,要高考了,『你最喜歡家長說的一句話是什麼?』和『你最喜歡家長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絕大多數學生的回答是『什麼也不要說,什麼也不要做。』可見,孩子不歡迎我們的過度的關心。 我們儘量不要在孩子學習時輕手輕腳走進他房間,一會送牛奶,一會送水果,借關心之名,行監督之實。我們家長朋友們,心裡真是糾結呀,孩子不學習吧,你生氣;孩子學習吧,一點燈熬油,你就心疼。 其實對孩子精神上的關心和物質上的關照都要適度,無關原則的約束少一點,多餘的關心少一點。 你望子成龍的心情迫切,可以理解,但無論你的心裡多麼迫切,你必須要裝出一副無關緊要、若無其事的樣子來。最好是不即不離、若即若離。不要主動去過問,當孩子自己談到相關話題時要認真地『察言觀色』,巧妙應對。 家庭環境或氛圍的改變不要過多,反差不要太大,要營造寬鬆、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圍。 衣食住行都保持原樣就行,可以讓孩子在星期天適當地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或逛逛街。有些家長朋友不明白,讓孩子所有的活動都集中到學習上其實沒有好處。學習不僅僅是看書,休息也不僅僅就是睡覺。讓孩子在學習之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比如掃地、洗碗、洗衣服,不僅可以讓孩子的大腦得到適當的緩解放鬆,而且對孩子的成長發育有好處。 我們要把焦慮的心情轉化成有效的行動,幫助孩子切實地提高成績,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若即若離。需要你時很快就能出現在他身邊,不需要時,幾乎感覺不到你的存在。這就是『投其所好』,就是『順水推舟』。這是一種學問和技巧,需要大家在實踐中逐漸去摸索。 三、不要過度家教補習高三階段,我們要正確看待孩子考試的分數。 不惜血本地請名師做家教、開小灶,這樣不僅擠占了孩子自由消化複習的時間,而且有揠苗助長之嫌;不僅浪費了時間、金錢,還容易讓孩子形成不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認真聽講,反正也有人給補習,極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會上火著急,我們要做的不是急著補習,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是情緒過於緊張,是考試題目過難,還是複習計劃有偏差?是基礎知識不到位,是考試技巧沒掌握,還是學習沒有努力?如果你不心平氣和地和孩子分析考不好的原因,並從中發現不足,制訂下一階段的學習計劃。反而不是有病亂投醫,就是大驚小怪,失望傷心,生氣責罵,這些無疑都是火上澆油、雪上加霜,落井下石。 如果真想要幫孩子忙就要幫到正地方。 四、不要期望值過高有些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不顧考生的現實的成績和智力的差別,總想著讓孩子成爲狀元、進名牌高校,爲家長長臉,爲家族爭光。 目標過高,超過了孩子的實際水平,使孩子覺得考不上名校就是無能,無形中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挫傷了孩子的自信心。作爲家長,我們要了解孩子的實際水平,不要給孩子過高的預期,要守住一顆最可貴的平常心。 五、不要盲目攀比有些家長朋友總是認爲孩子的成績不夠優秀,可能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就經常把親友同事家的名列前茅的孩子拿來刺激自己的孩子,以爲這樣會有好效果。 豈不知,這樣效果更糟。 所以不要總對孩子說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如何好、如何勤奮、如何有出息的話,這樣會有意無意地給孩子造成壓力,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從內心對學習、對高考產生恐懼、厭惡,更加不利於複習和考試。 要多進行縱向的孩子自己跟自己的比較,努力發現孩子每時每刻的進步,同時幫助孩子分析自身的長處和缺陷,以達到揚長避短、鼓舞士氣的效果。 六、不要嘮叨不休有些家長朋友整天把高考掛在嘴邊,無休止地嘮叨,整天用『要爲父母爭口氣』之類的話刺激孩子。 不時督促孩子,要抓緊時間做作業;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邊嘮叨要刻苦呀、努力呀;整天磨叨孩子這麼不聽話呀;千百次地說考不上大學沒有出息呀;無數次地比誰家孩子比你學習好呀;甚至有的家長還踩凳子、趴門縫偷看孩子是不是在學習。 你讓孩子一天到晚,聽到的都是類似的話,做的都是讓孩子極其反感的事,這種做法,這種不信任,只能是影響孩子的心情,讓他不能好好學習。甚至還會造成雙方面的矛盾,孩子和家長,一個是青春期,一個是更年期,儘量不要發生衝突、碰撞,那無異於火星撞地球,後果很嚴重。 對孩子表達關心也要看準時機,不要沒完沒了的嘮叨,也不要老在孩子身邊晃來晃去,要適時適度,可以選擇在他們休息、放鬆、心情比較好的時候再表達。囑咐一件事最好不要重複兩遍以上,否則既沒有實際效果,又會給孩子以不被信任的感覺,只會對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響。 平時也要有意識地杜絕嘮叨,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爲,要給他們一個比較寬鬆的心理及生活的環境。 七、不要缺少溝通和交流我們要學會平等地和自己的孩子進行交流和溝通。家長要認識到和自己的孩子談心的重要性。 有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只有38%的家長能夠經常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並且具有比較多的語言交流。此項調查結果還顯示,能夠經常和父母談心和溝通的孩子,心理大都比較健康,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比較理想。相反,缺少和父母交流的孩子,學習成績就比較差,也比較容易出現心理上的疾病。 家長多呆在家裡,是爲給孩子創造更多和家長接觸、交談、溝通的機會。絕不是在家裡陪讀,更不是監督。應講究家庭民主,儘量用孩子的眼光看問題,儘量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見。 有不同看法,在孩子冷靜下來之後,再溝通解決。 多和孩子共進晚餐,談論愉快的話題,忙裡偷閒,抽出一點時間陪孩子走進大自然,帶孩子到戶外踢踢球,散散步,聽聽音樂,以此來緩解孩子的壓力和疲勞。 我們在學習上不能代替孩子,就在生活上、精神上多關心幫助孩子,節假日、星期天、孩子放學以後,家長最好都能夠呆在家裡,家裡客人要少些,應酬也要適當減少,把和親朋好友打牌、聊天等暫時放一放,甚至連自己最喜歡的電視節目也得放一放,給孩子創造一個最好的學習空間和環境,與孩子同甘共苦,用你的心,時時陪著孩子,讓孩子感覺到艱苦的學習之路有父母在陪伴,讓孩子覺得他在我們的心中是第一位的,使孩子心情愉快地面對每一天的學習。 八、要有積極的鼓勵,評價要麼不給,否則必須中肯、正面如果我們總是認爲孩子是錯誤的、不對的,會使他感覺自己很無能。 要學會賞識孩子,善於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即使他錯了,我們可以提醒他,讓他知道你相信他有能力做的更好。不要用『你老是這樣,從沒做好過』這類的話指責他。當孩子認識到自己也同樣很優秀,他內心成才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時,能學不好嗎? 孩子們並不在乎我們給他買了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時候我們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慈愛的眼神就會使他們很滿足,從而充滿學習的動力。因此要多給向高考衝刺的孩子們些鼓勵,多給他們一些良性的心理暗示。心理學告訴我們,心理暗示的力量,真的不可忽視。 美國有一個心理研究組織做了這樣的實驗:安排一些志願人員,先測量了他們的握力平均爲101磅,然後將他們催眠,暗示他們現在軟弱無力渾身沒勁。經過這樣的催眠後,再測他們的握力,發現他們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60磅了。 但是,在同樣被催眠的情況下,如果給予他們一種完全相反的暗示,告訴他們每人都是大力士,強壯無比。如此之後,他們的平均握力竟然可以達到140磅。 我還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幾個大學生與一名年輕人開玩笑,把他的雙手和雙腳捆著,再把眼睛蒙住,然後抬到一段已經廢棄不用的鐵軌上。 當時,這名青年並不知道自己臥伏的鐵軌已經廢棄。而此時遠處正好有一列火車呼嘯而來,又飛馳而去,青年掙扎了兩下,便不再動彈了,當那幾個大學生給他鬆綁時,發現他已經斷了氣。 可見如何給予孩子正面而積極的暗示,也是我們做家長的研究課題,做好了,一定可以幫助他們達成他學業和人生的目標! 我們家長朋友們還要注意:對孩子不能過分表揚,也不能過分批評;不能過分民主,也不能過分專制;不能對孩子總發脾氣,也不能從來不責罰孩子。不能總是按照一成不變的方式來管教孩子,方法也要與時俱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