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36|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書法臨摹的這些習慣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5-15 13: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一:寫得過大。

很多人告訴初學者,剛開始一定要寫大字,否則…。但是我們稍微思考一下就知道,王羲之恐怕是沒寫過大字。顏真卿呢?大字寫得不多。在歷史上,大部分經典書法作品的字大小在三公分見方以內。至於原理這裡就不細談了,我們知道字的大小對於初學很重要就可以了。因爲現在工具不趁手,所以實際上我們很難寫得跟原作那麼小,因此可以略大一些。但如果超過原作的一倍大小,那麼書寫的方式就跟原作不同了,屬於一種創作而不是學習。

第二:寫得太慢。

剛開始寫得快,以後會逐漸變慢;但是如果剛開始寫字小心翼翼,那麼以後會越來越慢,直至手腕僵硬,身心俱疲。很多人像慢動作一樣來進行書寫,自謂從容悠遊。如果放鬆的話,慢慢寫對身心也沒什麼壞處,可以算作一種涵養方式。但如果試圖通過慢慢寫字來學會書法,那是不可能的。這就像柔柔慢慢打太極,永遠無法用於實戰一樣。至於怎麼樣才算寫得快,不是一兩句能說清楚的問題,初學知道別寫得太慢就成。那麼寫得快了就不像怎麼辦?

第三:寫得太雜。

從漢簡和敦煌卷子殘留的習字作品來看,古人學字都是把單字重複多遍來進行學習的。于右任48歲開始學草書,每天只練習一個字,但三年之後便卓然成就,這個速度是很快的。反之,如果我們每天寫一千個不同的字,或者經常換帖,可能十年也無法成就。無近速效,欲速則不達。別擔心,寫得好的字把握了,寫得不好的字會自動跟進。

第四:取法太高。

有個說法叫做取法乎上,於是很多人上手就寫蘭亭序、蜀素帖、九成宮、張猛龍…。這些都是經典之中的經典沒錯,但是結果能學到手嗎?肯定不能!取法乎上的法,是指一個訓練系統,而不是一個簡單的碑帖選擇問題。初學就拿名帖名碑下手,這本身就說明學習沒有章法。

以上幾個常見錯誤,既有觀念中的問題,也有工具造成的弊端,都是應該注意 或者糾正的習慣。

米芾草書【德忱帖】欣賞

米芾草書【德忱帖】欣賞

米芾草書【德忱帖】欣賞

米芾草書作品【德忱帖】,爲其【草書九帖】之一,也是其晚年成熟書風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自始至終,氣韻十分流暢,下筆如飛,痛快淋漓,毫無顧忌,點畫之間,妙趣橫生。

米芾草書作品【德忱帖】

米芾草書作品【德忱帖】

【草書九帖】

【草書九帖】

是其晚年成熟書風的代表

是其晚年成熟書風的代表

此帖自始至終

此帖自始至終

氣韻十分流暢

氣韻十分流暢

下筆如飛,

下筆如飛,

點畫之間,妙趣橫生

點畫之間,妙趣橫生

第一:寫得過大。

第一:寫得過大。

第二:寫得太慢。

第二:寫得太慢。

於口 發表於 2025-4-8 19: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臨摹四弊及匡正之道】

書法一道,貴在得法。今觀臨摹之弊,略陳管見,以就正於方家。

一曰"大而不當"。考諸法帖,右軍【蘭亭】單字徑不盈寸,魯公【祭侄】亦在方寸之間。古人作書,指腕相協,筆鋒使轉盡在分毫。今人以羊毫臨帖,強作擘窠大字,實失古人"錐畫沙"之妙。建議初學當以3-5公分見方爲度,既得點畫之精微,又不失筆墨之韻致。

二曰"遲澀失度"。昔人謂"匆匆不及草書",非謂遲緩,實指氣脈貫通。觀米南宮【德忱帖】,如快劍斫陣,而點畫俱在法度。初學者當以"行處皆留,留處皆行"爲要,執筆如御烈馬,既不可縱轡狂奔,亦不可勒韁不前。可先求結字穩妥,漸次提速,終至"心手雙暢"之境。

三曰"雜而不專"。漢簡習字遺蹟可見,古人一字百摹,如匠斫輪。今人朝秦暮楚,終成"集字"之弊。建議擇定一帖,分三階段:先單字精臨,次分行摹寫,終通篇貫氣。如于右任日課一字之法,看似迂緩,實得"積點成線"之妙。

四曰"高難失序"。王謝風流固堪仰止,然未習爬先學走,終成邯鄲之步。當以"篆隸築基-楷法立骨-行草取勢"爲序。建議初學從隋唐墓誌入手,如【董美人】【蘇孝慈】等,既存隸意,又見楷則,最利築基。

至若工具之選,硬毫宜習晉唐,軟毫可法宋明。紙用半熟,墨取輕膠。臨池之際,當以"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爲則,既得形質,復追神采。如此循序漸進,庶幾可免"四弊"之困,漸入書法堂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