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書法懸肘是怎麼回事?
執筆和拿筷子一樣的作用。筷子能按人意志夾起食物來即算是拿對了,筆能如人意志在紙上劃出道來,也即是執對了。 至於肘的懸起,不是爲懸而懸的。大約五代北宋以前,沒有高桌—席地而坐。左手拿紙卷,右手拿筆,紙卷和地面約成三十餘度角,筆和紙面垂直,右手指拿筆當然只能像今天拿鋼筆那樣才合適,這就是被稱的單勾法。這樣寫字時,脫和肘都是無所憑依的。不想懸也得懸,因爲無處安放它們。這樣寫出的字跡,筆劃容易不穩—而書家在這樣條件下寫好了的字,筆劃一定是能在不穩中達到穩,效果是靈活中的恰當,比起手脫死貼桌面寫出的字要靈活得多的。
執筆和拿筷子一樣的作用。
從宋以後,有了高桌,桌面上升,托住腕臂,要想筆劃靈活,只好主動地、有意地把腕臂抬起些(比如米芾寫字就是懸腕)。至於抬起多麼高,是腕抬肘不抬?是腕肘同樣平度的抬,是半臂在空中腕比肘高些有斜度的抬,都只能是隨寫時的需要而定。比如用筷子,夾自己腕邊的小豆,夾桌面中心處的一塊肉,還是夾對面桌邊處的一塊大饅頭,當時的辦法必然會各有不同。拿筷時手指的活動—夾菜時腕肘的抬法,從來沒有用筷夾菜的譜式而人人都會把食品吃到口中。 書法上關於指、腕、肘、臂等等問題道理不過如此—按各個人的生理條件,使用習慣—講求些也無妨礙,但如講得太死,太絕對,就不合實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