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不依情,不能發筆。』古老而獨特的書法藝術,尤其注重情感的表現,或憂、思、悲,或恐、喜、怒……也正是因為有『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的情與理的撞擊,才使得書法藝術產生出熏人、攝人、勾人的魅力。 下面書畫君給大家介紹書法史上最動情的七幅名帖,一起來了解它們背後的情感故事吧! 1 .懺悔之情,王獻之【奉對帖】
懺悔之情,王獻之【奉對帖】
釋文: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類之暢,方欲與姐極當年之足,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姐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的【奉對帖】,讀來讓人感慨: 新安公主司馬道福 是東晉簡文帝司馬昱的妹妹,最初嫁給桓溫之子桓濟,後來桓濟欲篡兵權失敗被貶,公主順勢與桓濟離婚,央求哥哥把自己改嫁給愛慕已久的王獻之,而此時王獻之已和表姐郗道茂成親。 郗、獻青梅竹馬,情投意合。
唐寅【王獻之休郗道茂續娶新安公主圖】
·唐寅【王獻之休郗道茂續娶新安公主圖】 王獻之並不知漂亮刁蠻的公主已暗戀他很久。 簡文帝后來找到獻之,轉達了公主的愛慕之意。 獻之無法抗拒,但不想拋棄妻子,於是,他用艾草燒傷雙腳,聲稱已殘疾,不能娶公主。 公主真心喜歡獻之,表態說什麼都不在乎,今生非他不嫁。 可憐的郗家女只好離開王家,不久便鬱鬱而終。 獻之傷心愧疚,至重病將亡時,有人問他這輩子有何得失,言到:『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世說新語·德行】中有記。 2 .悲憤之情,顏真卿【祭侄文稿】
悲憤之情,顏真卿【祭侄文稿】
釋文: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從父塗去)。叔銀青光祿(脫大字)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亡侄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方憑積善塗去)。每慰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開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制塗去改被脅再塗去)。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恐塗去)。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蹙。(賊臣擁眾不救塗去)。賊臣不(擁塗去)救。孤城圍逼。父(擒塗去)。陷子死。巢傾卵覆。天不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乎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河東近塗去)。泉明(爾之塗去)比者。再陷常山。(提塗去)。攜爾首櫬。及茲同還。(亦自常山塗去)。撫念摧切。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塗去二字不辨)。卜(再塗去一字不可辨)。爾幽宅。(撫塗去)。魂而有知。無嗟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祭侄文稿】又稱【祭侄季明文稿】,顏真卿50歲時書。 這篇文稿追敘了 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
季明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季明為杲卿第三子,真卿堂侄。 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他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使兩郡聯結,共同效忠王室。 其後常山郡失陷,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僅存頭顱。 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一氣呵成此稿。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 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動,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 通篇波瀾起伏,時而沉鬱痛楚,聲淚俱下; 時而低回掩抑,痛徹心肝,堪稱動人心魄的悲憤之作。
其父與真卿共同討伐安祿山叛亂時,
他往返於常山、平原之間,傳遞消息,
使兩郡聯結,共同效忠王室。
其後常山郡失陷
季明橫遭殺戮,歸葬時僅存頭顱
顏真卿援筆作文之際,悲憤交加,情不自禁
3.愛慕之情,杜牧【張好好詩並序】 此卷是唐代詩人、書法家杜牧的僅存墨跡。張好好是一名歌妓,容顏嬌美,才華出眾。杜牧的這首五言長詩,就是為她而作。
愛慕之情,杜牧【張好好詩並序】
釋文:張好好詩並序。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舞來樂藉中。後一歲,公鎮宣城,復置好好於宣城藉中。後二年,沉着作述師以雙鬟納之。又二歲,余於洛陽東城重睹好好,感舊傷懷,故題詩贈之。君為豫章姝,十三才有餘。翠茁鳳生尾,丹臉蓮含跗。高閣倚天半,晴江連碧虛。此地試君唱,特使華筵鋪。主公顧四座,始訝來踟躕。吳娃起引贊,低徊暎長裾。雙鬟可高下,才過青羅襦。盼盼下無袖,一聲離鳳呼。繁弦迸關紐,塞管引圓蘆。眾音不能逐,裊裊穿雲衢。主公再三嘆,謂之天下殊。贈之天馬錦,副以水犀梳。龍沙看秋浪,明月游東湖。自此每相見,三日以為疏。玉質隨月滿,艷態逐春舒。絳唇漸輕巧,雲步轉虛徐。旌旆忽東下,笙歌隨舳艫。霜凋小(此字點去)謝樓樹,沙暖句溪蒲。身外任塵土,尊前且歡娛。飄然集仙客(著作任集賢校理),諷賦期相如。聘之碧玉佩,載以紫雲車。洞閒水聲遠,月高蟾影孤。爾來未幾歲,散盡高陽徒。洛陽重相見,綽綽為當爐。怪我苦何事,少年生白須。朋游今在否,落拓更能無。門館慟哭後,水雲愁景初。斜日掛衰柳,涼風生座偶。□□□襟淚,短章聊(下殘)
此卷是唐代詩人、書法家杜牧的僅存墨跡
杜牧和湖州名妓張好好 是在南昌沈傳師的府上認識的。 當時的杜牧尚未成家,風流倜儻,而張好好美貌聰慧,琴棋書畫皆通。 參加宴會時兩人經常見面,張好好傾慕杜牧的才情,杜牧愛上張好好的色藝雙絕。 他們湖中泛舟,執手落日,才子佳人,自是無限美好。 可讓人沒想到的是,沈傳師的弟弟也看上了張好好,並很快納了她為妾。 張好好作為沈傳師家中的一名家妓,根本無力掌控自己的命運,杜牧亦官位低微,只好一認落花流水空餘恨,就此互相別過。
只好一認落花流水空餘恨,就此互相別過。
數年後,杜牧與張好好在洛陽城東酒肆相見,好好當壚賣酒,物是人非,杜牧不勝傷感,遂作此詩。 後杜牧在長安抑鬱而死,張好好聞之悲痛欲絕,瞞了家人到長安祭拜,想起相愛與別離的萬般淒楚,竟自盡於杜牧墳前。
杜牧【張好好詩帖】的可貴之處
就在於它是手稿,是日常書寫,
我們從作者不經意的用筆破綻處
恰恰可以看見其用筆的端倪。
此作在帖學的學習上
遠遠要比那些間接的碑刻和摹本更真實可信
帖中的字,幾乎筆筆都是轉筆完成
各種完形的、變形的、殘缺的絞轉筆法
在盡情的舞蹈,氣勢連綿,墨筆酣暢
因是詩稿,所以又多了樸實無華之美。
杜牧【張好好詩帖】的可貴之處 就在於它是手稿,是日常書寫,我們從作者不經意的用筆破綻處 恰恰可以看見其用筆的端倪。 從這一點來說,此作在帖學的學習上 遠遠要比那些間接的碑刻和摹本更真實可信。 帖中的字,幾乎筆筆都是轉筆完成,各種完形的、變形的、殘缺的絞轉筆法 在盡情的舞蹈,氣勢連綿,墨筆酣暢,因是詩稿,所以又多了樸實無華之美。 4.惆悵之情,蘇軾【黃州寒食帖】
惆悵之情,蘇軾【黃州寒食帖】
釋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裏 。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裏 ;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元豐三年(1080)二月,蘇軾四十五歲,因宋朝最大的文字獄『烏台詩案』受新黨排斥,被貶謫黃州(今湖北黃岡)為團練副使,在精神上感到寂寞,鬱郁不得志,生活上窮愁潦倒。 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洋溢着起伏的情緒。 元朝鮮於樞把它稱為 繼【蘭亭序】【祭侄稿】之後的 『天下第三行書』。 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
元豐三年(1080)二月
5.敬仰之情,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敬仰之情,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趙孟頫時年五十七歲。 這年九月,趙孟頫奉詔自吳興(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前往大都(今北京)。 船行至浙江南潯,為趙送行的獨孤長老 拿出一件【宋拓定武蘭亭】。 趙愛不釋手,從獨孤長老處『乞得』,帶去大都。 同舟的吳森亦攜有【定武蘭亭】一本。 此次北行,趙孟頫在舟中曆時一月有餘,旅途無事,得以賞玩兩本【定武蘭亭】,並對『獨孤本』時時展讀、臨習,頗有心得,先後自九月五日至十月七日寫下十三段跋文,後人稱之為【蘭亭序十三跋】。 趙孟頫【蘭亭序十三跋】殘本(選頁):
【蘭亭十三跋】不僅是趙孟頫書中之奇品
而且在其書法理論上, 也有其真知灼見,值得習書者精心研讀。
【蘭亭十三跋】亦成為極其重要的書論。
在了解趙孟頫的書法觀方面,
【蘭亭十三跋】不僅是趙孟頫書中之奇品,而且在其書法理論(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上,也有其真知灼見,值得習書者精心研讀。 因此,在了解趙孟頫的書法觀方面,【蘭亭十三跋】亦成為極其重要的書論。
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
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
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
元至大三年,即公元1310年,
趙孟頫時年五十七歲。
趙孟頫奉詔自吳興(今浙江湖州)乘舟北上,
船行至浙江南潯,
為趙送行的獨孤長老
拿出一件【宋拓定武蘭亭】。
從獨孤長老處『乞得』,帶去大都
6.狂喜之情,米芾【珊瑚帖】
狂喜之情,米芾【珊瑚帖】
【珊瑚帖】是米芾的一件紙本行書信札,縱26.6厘米,橫47.1厘米,內容是向別人誇耀自己的收藏。 具體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略記自己新收到的三件藏品: 1、『收張僧繇【天王】,上有薛稷題,閻二物,樂老處元直取得。』 梁代大畫家張僧繇畫的【天王圖】,上面有唐代大書法家薛稷的題識,又是宰相閻立本舊藏之物,可謂名品。 從樂老先生處原價購到,價格不貴,何等得意! 2、『又收景溫【問禮圖】,亦六朝畫。』 謝景溫書香世家,三代簪纓。 官至禮部侍郎、寶文閣大學士、知開封府。 他舊藏的【孔子問禮於老聃之圖】 雖不知作者何人,但六朝法繪,系出名門,亦為難得。 3、『珊瑚一枝。』 珊瑚生於海底,古人在沒有潛水設備的情況下,欲取得一枝,極為困難,故昂貴而稀罕,非一般珍寶可比。 米芾此處提到珊瑚,特意加大了字號,寫得異常醒目,可見他對此物的重視程度。
米芾
第二部分,隨筆畫出那枝珊瑚, 原來是一座『三叉戟』形狀的珊瑚筆架! 米芾還在筆架的底座旁添注『金座』二字。 可以想見,鮮艷欲滴的紅珊瑚插在明亮耀眼的金座上,色彩搭配是多麼富麗堂皇。 第三部分,畫之不足, 又為珊瑚筆架題詩一首: 『三枝朱草出金沙,來自天支節相家。 當日蒙恩預名表,愧無五色筆頭花。』 頭一句狀物,第二句道其來歷。 『天支』即皇族。 『節相』乃是『節度使』與『使相』二職的合稱,指在中央掛有相當於宰相職銜的地方節度使,屬於位高權重者流。 大宅門舊藏的珊瑚筆架,品位自是超群。 因此米芾在三、四兩句詩中自愧乏才,拙筆配不上如此珍品。 『名表郎官』是宋代禮部郎中的別稱,米芾曾膺此職,參與朝廷文秘工作,故曰『當日蒙恩預名表』。 『五色筆頭花』用南朝江淹『夢筆生花』典故,指傑出的文才。 作者的『自謙』手法,更加突出了珊瑚筆架的高貴。
『收張僧繇【天王】
『又收景溫【問禮圖】,亦六朝畫。』
【孔子問禮於老聃之圖】
『珊瑚一枝。』
從書法角度而言,【珊瑚帖】也是米芾中年代表性佳作。 其筆勢放縱,使轉靈活,字形參差,佈局隨意,卻絲毫不失傳統法度,真正達到了『無意於佳乃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的神品境界。 當然,此帖對於研究藝術品收藏歷史的重要價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人、其物、其書、其畫,四位一體,小小【珊瑚帖】承載了太多的文化信息,稱為『國寶』,當之無愧。 7.悲傷之情,王獻之【不謂帖】
悲傷之情,王獻之【不謂帖】
釋文: 獻之白:不謂鄱陽一門,艱故至此。追尋悲惋,益不自勝,奈何奈何。政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賴子高在此,不爾,無可成。獻之。 帖文大意為: 想不到我家在鄱陽的一支競困頓到如此境地,追想起來,悲哀得使我無法承受。 我是坐視其滅盡,這使我悲傷到了極點。 賴子高尚在此,不然的話,此函難成。 這通尺牘是向對方訴說 因其家門不幸所帶來的巨大悲傷。 並非哀悼他人之喪亡。 故用詞遣句極為悲戚,而且是反覆傾訴自己內心的哀慟。
獻之白:不謂鄱陽一門,艱故至此。追尋悲惋,益不自勝,奈何奈何。政坐視其滅盡,使人悲熟。賴子高在此,不 ...
想不到我家在鄱陽的一支競困頓到如此境地
追想起來,悲哀得使我無法承受
書法把蘊藏在個人身心的思想情感,化做了一種有形有色、有節奏、 有韻律、有神采、有藝術震撼力的結晶體。 歷代書法名家都在其書法作品中 不經意地宣洩和抒發他們的情感,流露和張揚他們的性格,自然而然地把書法的基本規律 與自身的性情融為一體,使書法的造型風貌和精神內涵達到美的升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