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92|回覆: 2

[未定] 音韻訓詁學入門學習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8-5-24 22: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先說講講幾點建議:

一,要釐清音韻訓詁學的大概綱目,不必詳盡,能明簡即可。對不同人,理解及接受能力差異,這個綱目不一定相同,最好是個人先參考一些講義或者教材,再自行總結;二,要找大體符合自己總結的綱目的教材進行學習,不必強調從頭到尾的循序漸進的學習,最好是從總結的綱目入手,一層層地詳細化;三,與實踐結合,可以參考部分地方漢語方言進行對比理解,加深系統化的理解。

以下是部分書籍推薦:

學習訓詁、文字之學,當先通音韻。音韻學,又當以【廣韻】之中古音爲入手功夫,特別自製『韻圖』爲首要門徑。

訓詁學:【爾雅】【說文解字】是必讀的,這是訓詁學的始祖,郭在貽先生的【訓詁叢稿】和【訓詁學】,還有許威漢的【訓詁學導論】都可以讀。

音韻學:王力的【漢語音韻】,中華書局出版的那套【國學入門叢書】中的一種。分量不大,說得很淺易,覆蓋的面又廣,傳統音韻學的各個方面都談到了,最值得用來發蒙。王力還有一本【漢語音韻學】,也是中華局出版的,比較厚,講述的內容深入了一些,解說很淺易。

另外汪壽明的【中國歷代音韻學文選】,還有羅常培的【漢語音韻學導論】也不錯。

知秋 發表於 2020-8-2 10:19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什麼工具書呢?經常遇到需要查詢的漢字,但是查不到
鄒至 發表於 2025-4-4 03:38 | 顯示全部樓層
【音韻訓詁學入門指要芻議】

音韻訓詁之學,乃傳統小學之樞要,今就初學門徑,略陳管見如次。

一、綱目建構宜因材施制
昔戴東原言"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然學者稟賦各異,未可強求一律。建議先觀王力【漢語音韻】、郭在貽【訓詁學】等通論,自擬認知框架。如音韻部分當含今音(廣韻系統)、古音(詩經用韻)、等韻三要;訓詁則需明形訓、音訓、義訓之辨。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云"夫筌蹄所寄,在乎文言",綱目之設,正爲得魚忘筌之階。

二、典籍擇取當量體裁衣
【廣韻】乃中古音系圭臬,然初學不必盡覽二百零六韻,可先精研十六攝概貌。韻圖製作,建議參酌【韻鏡】體例,以三十六字母配四等呼法。訓詁典籍,【說文】宜與甲金文互證,【爾雅】當以郝懿行【義疏】輔讀。近人著作中,許威漢【導論】勝在體系明暢,汪壽明文選長於文獻溯源,可各取所需。

三、方音實證貴在活學
顧炎武【音學五書】示人以"本證""旁證"之法,今可借方言爲之佐證。如閩語存"古無輕唇"之跡,吳語見"濁音清化"之例,皆可與【切韻】系統相發明。訓詁實踐,可試以【方言】體例考本邑俚語,如"渾沌"之爲"餛飩","阿堵"之謂"這個",皆見古今語轉之妙。

至若進階門徑,音韻當由【切韻】上溯【詩經】韻系,下推【中原音韻】之變;訓詁需從【經籍籑詁】廣收例證,更參敦煌變文、宋元話本以觀流變。然切記章太炎先生"學問須於不疑處有疑"之訓,勿爲陳說所囿。

要之,治此學者當如段玉裁注【說文】,既守師法又不墨守。音韻爲經,訓詁爲緯,方言爲驗,三者循環印證,庶幾可窺小學堂奧矣。

(全文計789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