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 大紅門【中醫藥學】342 隱居於廣西的高士問:傅老師,什麼是這個世界最不靠譜,最危險的事情? 我說:打針,往血管里打藥針,不管是化學藥還是植物提煉的藥,直接打進血管里,很多人就是這樣打死的!因爲直接進去血液,少了腎肝的解毒,能不能承受都要承受,當人承受不了啦,命就沒了!所以,80%多病人不應該打針。不是這樣就可以說中藥是安全的了,我研究二十多年治療尿毒症中就發現很多患者在西醫治療無果的情況下求助中醫,喝藥湯喝沒有命了。什麼樣的病,應該怎麼樣安全,有效,合理的治療是我們人類共同研究的方向! 茵陳~別稱,綿茵陳、茵陳蒿、白蒿。 全草入藥。 性 味 味苦、辛,性微寒。 歸 經 歸脾、胃、肝、膽經。 功 能 有清利濕熱,利膽退黃的功效。 主 治 用於黃疸尿少,濕溫暑濕,濕瘡瘙癢。 相關配伍 1、【傷寒論】:茵陳、梔子、大黃。治傷寒八、九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 2、【玉機微義】:茵陳、附子、乾薑、灸甘草。治寒濕陰黃,手足逆冷,脈沉微細等。 3、【食醫心鏡】茵陳羹:除大熱黃膽,傷寒頭痛,風熱瘴瘧,利小便。以茵陳細切,煮羹食之。生食亦宜。 用法用量 6~15克。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禁 忌 蓄血發黃者及血虛萎黃者慎用。 炮製方法 除去殘根和雜質,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生理特性 1、綿茵陳:多捲曲成團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小,長1.5~62.5px,直徑0.1~5px,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後可見明顯縱紋;質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後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75px,寬約25px;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銳尖。氣清香,味微苦。 書籍論述 1、【本草經疏】:茵陳,其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通身發黃,小便不利及頭熱,皆濕熱在陽明、太陰所生病也。苦寒能燥濕除熱,濕熱去,則諸症自退矣。除濕散熱結之要藥也。 2、【本草鉤述元】:發陳致新,與他味之逐濕熱者殊,而滲利爲功者,尤難相匹。 3、【本草圖解】:發黃有陰陽兩種,茵陳同梔子、黃柏以治陽黃,同附子、乾薑以治陰黃。總之,茵陳爲君,隨佐使之寒熱而理黃證之陰陽也。 4、【別錄】:茵陳生太山及丘陵坡岸上,五月及立秋采,陰乾。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除頭熱,去伏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