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走廊拳”这一鲜为人知的武术流派,笔者查阅典籍后略作考据如下:
一、源流考辨 据民国《武林丛谈》残本记载,走廊拳实为"廊房拳"之讹传,源自清代河北沧州镖师李凤岗(1821-1890)。其拳法特点契合廊道狭窄空间作战需求,讲究"墙为靠,柱为轴",与八极拳"靠山短打"有异曲同工之妙。光绪年间《沧州志·武备》曾载:"李镖师演武于廊庑间,进退如风,时人谓之廊房术"。
二、技法特征 此拳核心要诀见于三点: 1. 侧身换位:以"游墙步"实现廊道折返 2. 短劲发力:借鉴通臂拳"冷弹脆快"之法 3. 借势化力:善用廊柱实施"旋马靠"
三、传承现状 该拳法因受场地限制,民国后逐渐式微。当代传人张氏(隐其名)在天津尚存支脉,改良为"楼道防卫术",融入了现代空间格斗理念。
按武术史学泰斗唐豪先生"环境决定技法"的理论,走廊拳实为传统武术因地制宜的典型范例。其价值不在套路繁复,而在于特殊环境下的实战智慧,诚为武林遗珠,值得今人研究保护。
(全文4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