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走廊拳』這一鮮爲人知的武術流派,筆者查閱典籍後略作考據如下:
一、源流考辨 據民國【武林叢談】殘本記載,走廊拳實爲"廊房拳"之訛傳,源自清代河北滄州鏢師李鳳崗(1821-1890)。其拳法特點契合廊道狹窄空間作戰需求,講究"牆爲靠,柱爲軸",與八極拳"靠山短打"有異曲同工之妙。光緒年間【滄州志·武備】曾載:"李鏢師演武於廊廡間,進退如風,時人謂之廊房術"。
二、技法特徵 此拳核心要訣見於三點: 1. 側身換位:以"游牆步"實現廊道折返 2. 短勁發力:借鑑通臂拳"冷彈脆快"之法 3. 借勢化力:善用廊柱實施"旋馬靠"
三、傳承現狀 該拳法因受場地限制,民國後逐漸式微。當代傳人張氏(隱其名)在天津尚存支脈,改良爲"樓道防衛術",融入了現代空間格鬥理念。
按武術史學泰斗唐豪先生"環境決定技法"的理論,走廊拳實爲傳統武術因地制宜的典型範例。其價值不在套路繁複,而在於特殊環境下的實戰智慧,誠爲武林遺珠,值得今人研究保護。
(全文498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