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学《论语·宪问篇第38章》孔子对隐士持何态度? 14·38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这里的“辟”字,与逃避的“避”字同音同义。“色”字,指不好的脸色。 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贤人逃避乱世而隐居,其次避开有动乱的国家,又其次见到人家不能以礼相待而避开,再其次听到人家有恶言而避开。” 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本章所记,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呢?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春秋末期的乱世。在天下无道的情况下,一些人宁可退守自清,不愿同流合污,选择了退隐的道路。本章所记,就是当时避世退隐的四种情况。四者的先后次序,是从所避对象程度深浅排列,不是指四者有优劣之分。从《论语》中有关孔子与隐士们相接触的记载来看,孔子对他们的人品是敬重的,而对他们消极避世的态度,并不赞同。 至于说“作者七人”指的是谁,《论语》没有记载,古今注者分歧很大,都是猜测,这里不必赘述。 附: 《原文》 14·38子曰:“贤者辟①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②,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矣。” 【注释】 ①辟:同“避”,逃避。②色:此处指不好的脸色。 【译文】 孔子说:“贤人逃避乱世而隐居,其次避开有动乱的国家,又其次见到人家不能以礼相待而避开,再其次听到人家有恶言而避开。” 孔子说:“这样做的已经有七个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