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辭
宋四家的排名,一直有爭議。爭議最大的,要數蘇軾和米芾了。當時的黃庭堅說,蘇子瞻書法娟秀,本朝第一。後來的啟功說,蘇東坡的字初看有點意思,但再看也就那麼點意思。 蘇米誰第一,這裏不討論。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是,假如沒有米芾,蘇軾還是蘇軾;但沒有蘇軾,米芾可能就不是米芾了。
蘇軾和米芾
蘇軾比米芾大14歲,兩人交往不多,但絕對算是知己。他們有兩次重要的會面,後果都很嚴重:第一次見面,蘇軾給米芾指出了一條光明的大道;最後一次見面,卻成為兩人的訣別。 第一次握手 米芾初見蘇軾,在元豐五年(1082),這一年蘇軾45歲,米芾31歲。當時蘇軾剛剛被貶到黃州,米芾去看他。米芾在【畫史】裏說:『吾自湖南從事過黃州,初見公(蘇軾)酒酣曰:「君貼此紙壁上」。觀音紙也,即起作兩竹枝、一枯樹、一怪石見與。』 和米芾同去的,還有董鉞和綿竹道士楊世昌,初次見面就讓米芾貼紙上牆,可見蘇軾拿這個小兄弟並不見外。 而米芾此時見蘇軾,也可以證明米芾的人品,最起碼,不勢利。一個中央高官被貶為民兵連副連長,很多人恨不能離得遠遠的,米芾卻上趕着,這人夠朋友。 而蘇軾這位老大哥也很對得起他,估計兩人推心置腹講了書法上的好多事,反正分手之後,米芾聽了蘇軾的話,『始專學晉人,其書大進』。 聽君一席話,勝寫十年字。從此,米芾走上了一條通向書法大家的光明道路。
【參政帖】米芾書
▲ 【參政帖】米芾書。紙本,縱30厘米,橫12.2厘米,行書三行,27字,款署『芾記』。現藏上海博物館。
米芾【臨沂使君帖】
▲ 芾【臨沂使君帖】,又稱戎薛帖。行草書。紙本。本帖為信札一則,縱31.4厘米,橫25.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清和帖】,亦稱【致竇先生尺牘】
▲ 米芾【清和帖】,亦稱【致竇先生尺牘】。行書八行。紙本。信札一則。縱28.3厘米,橫38.5厘米。約書於北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五月。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米芾【焚香帖】,草書
▲ 米芾【焚香帖】,草書,縱25.2厘米,橫25.2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米芾【元日帖】
▲ 【元日帖】,高25.2厘米,寬40.5厘米,約書於宋元符二年(1099年)。現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 第二次握手 1101年,飽經磨難的蘇軾從嶺外回歸,來到南京,見到了米芾。此時蘇軾64歲,米芾50歲。 遊覽金山時,有人請蘇軾題詞。蘇軾說:『有元章在。』米芾說:『某嘗北面端明,某不敢。』蘇軾拍拍他的背:『今則青出於藍矣。』然後米芾開始自語,緩緩道:『端明真知我者也』。端明是蘇軾的官職,端明殿學士。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過去的20年裏,米芾書法突飛猛進,而人也越發狂放了。 這次會面後不久,蘇軾開始鬧肚子。米芾也曾送藥,但是並不見效。六月,在江蘇儀徵的東園,蘇軾再見米芾,兩人徹夜交談,喝了過量冷飲。兩人在一起呆了十天時間,聊得十分痛快。然而蘇軾的肚子始終不好,告別米芾後轉往常州一個月後,蘇軾客死此地。
天際烏雲帖 【天際烏雲帖】又稱【嵩陽帖】,蘇軾
▲ 天際烏雲帖 【天際烏雲帖】又稱【嵩陽帖】,蘇軾詩文一章,行書,真跡曾由明代項元汴收藏,清歸翁方綱,有翁氏題跋。共三十六行,計三百零七個字。
蘇軾江上帖 【江上帖】又稱【邂逅帖】
▲ 江上帖 【江上帖】又稱【邂逅帖】,9行,58字。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
▲ 【黃州寒食詩帖】蘇軾撰詩並書,墨跡素箋本,橫34.2厘米,縱18.9厘米,行書十七行,129字,現藏台灣故宮博物院。
蘇軾【人來得書帖】紙本
▲ 【人來得書帖】紙本,縱29.5厘米,橫45.1厘米。正文行書十六行,共192字,款署『軾再拜』,但未署發信年月。現藏故宮博物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