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24|回覆: 0

[中醫理論] 中藥小激素『三仙湯』

[複製連結]
仰望岐黃 發表於 2018-6-5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仙靈脾、仙茅、仙鶴草三味藥組成的一個小方子,國醫聖手老中醫干祖望先生,戲稱『中藥小激素』。臨床主要用於扶正補虛,益氣提神,此三味藥物美價廉,效果很好。我臨床上非常喜歡運用,有時還常用其代替人參,效果也不差。

細解『三仙』可以看到,此三味藥古今賢達已運用非常嫻熟。仙靈脾又稱淫羊藿、放杖草、棄杖草、千兩金等,性溫,味辛,入肝、腎經。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本經】記載淫羊藿『主陰痿絕傷,益氣力,強志』。

【本草綱目】記載仙靈脾『益精氣 ,堅筋骨 ,補腰膝 ,強心力』。現代人認爲仙靈脾有益氣安神之效。福建地區民間習俗遇勞累過度,體倦乏力,常自購仙靈脾100~200克,或加墨魚,煎調紅酒服,服後體力多能恢復。

仙茅,始載於【海藥本草】,其葉似茅,根狀莖久服益精補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稱,別名:山黨參(福建),仙茅參(雲南),海南參(海南),黃茅參等。性溫,味甘、辛。入腎肝二經。有補腎陽、強筋骨、祛濕寒、明目、益精止血、解毒消腫之能。

治神經衰弱、腎虛陽痿、遺精、脾虛食少、步行無力、大便稀溏、老人失溺、腰膝冷痛、婦女更年期高血壓、慢性腎炎等。【海藥本草】說它『治一切風氣,補暖腰腳,清安五臟,強筋骨,消食。

仙茅,始載於【海藥本草】,其葉似茅,根狀莖久服益精補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稱 ...

仙茅,始載於【海藥本草】,其葉似茅,根狀莖久服益精補髓,增添精神,故有仙茅之稱 ...

宣而復補,久服輕身益顏色,治丈夫五勞七傷,明耳目,填骨髓。』【日華子本草】謂其『能開胃消食,下氣,益房事不倦。』【生草藥性備要】記載仙茅『用沙糖藏好,早晨茶送,能壯精神,烏鬚髮。』

仙鶴草又名脫力草,性味苦澀而平,功能主要是收斂止血,通常廣泛應用於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身體各部分出血之症,無論寒熱虛實皆可單用或配伍應用。

另外,仙鶴草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強壯扶正補虛,在辨治脫力勞傷、神疲乏力、面色萎黃、氣虛自汗、心悸怔忡等症中可獲得良好的療效,正如干祖望所說:『凡人精神不振、四肢無力、疲勞怠惰或重勞動之後的睏乏等,土語稱「脫力」。

於是到藥鋪里抓一包脫力草(不計分量的)加赤砂(即紅糖,也不拘多少),濃煎兩次,服用,一般輕者1~2服,重者3~4服,必能恢復精神。』現代著名中醫藥學家葉橘泉在其編著的【現代實用中藥】中概括仙鶴草的功能『爲強壯性收斂止血劑,兼有強心作用。』

綜述上三味藥的功效可以看到,其共同之處都具有扶正補虛,益氣安神的作用,老中醫將其疊加復用,使其作用更加強大迅速,直逼西醫激素,且無西醫激素之副作用,高也,偉也。

『三仙湯』

『三仙湯』

根據其作用,我在臨床上常用其治療心臟病,脾胃病,肺心病,慢性咳嗽,腹瀉腸炎,體困疲乏,精神萎靡(西醫稱的亞健康狀態),等一系列中醫稱爲氣虛之證。

我曾治一企業主管,男性,40來歲,找我訴說,最近整日乏困,無精打彩,幹啥都提不起精神,到醫院撿查,各種指標都正常,也無什麼實質性疾病,心中甚爲煩惱,來找中醫看看。

但堅稱不想喝苦藥,我說好辦,你這是西醫稱的亞健康狀態,中醫的氣虛證,我不讓你喝苦藥,給你補點天然激素,每天用點大力神飲料。其一聽,樂了。說好啊,趕緊開。

我順手寫下:仙靈脾30g仙矛10g仙鶴草50g冰糖50g大棗10個。一付藥煎三杯,連服一周。複診告曰,自從喝了你配的大力神飲料,現在好多了,人不累了,也有精神了。我呵呵一笑,希望你以後經常喝我的『大力神』。

再舉一例。曾治一中年男性患者,胸悶,氣短,常心慌怔忡,疲乏無力,上樓沒勁,腿沉如灌鉛,飲食一般,二便基本正常,脈浮濡無力,舌淡苔白,西醫診爲冠心病,稱供血不足,中醫辨爲心氣不足,血不養心。處方:仙靈脾50g、仙矛10g、仙鶴草100g桂枝30g甘草30g當歸30g熟地50g大棗15個。

三付,水煎服,日三次。二診,告之,上述症狀已減輕,大有好轉。效不更方,續服10劑,諸症消失。我在臨床上治此類病,一般不用黃芪、人參之類,主要是考慮患者的經濟狀況,節約藥費,其次也是用的順手,感覺效果很好。我還喜歡用此三味藥代替名種方中的人參藥,效果也是不錯的,同道不妨一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