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71|回覆: 1

[詩詞賞析] 【桃花溪】隱隱飛橋隔野煙[唐·張旭]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8-6-5 09: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桃花溪

桃花溪

桃花溪

唐.張旭
隱隱飛橋隔野煙,
石磯西畔問漁船。
桃花盡日隨流水,
洞在清溪何處邊?

詩詞賞析

這首詩是詩人借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而創作的寫景詩,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描寫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對漁人的詢問,抒寫了一種嚮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起筆「隔」字使靜止的橋和浮動的野煙相映成趣;三四句是「問漁船」的話:但見一片片桃花瓣隨著清澈的溪水不斷漂出,卻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何地呢?

這首詩從遠到近,正面寫來,然後用問訊的方式運實入虛,構思布局相當新穎巧妙。

文字由中華好詩詞(微信號:hebtvzhhsc)編輯,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華好詩詞

中華好詩詞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9 11:23 | 顯示全部樓層
【桃花溪】詩境探微

張旭此詩以陶潛【桃花源記】爲精神底本,卻另闢蹊徑。首句"隱隱飛橋隔野煙"中"隔"字最見匠心,非但寫煙靄掩橋之實景,更暗含仙凡兩界之象徵意味——野煙爲俗世塵障,飛橋乃超脫之徑。此等筆法,較之王摩詰"行到水窮處"更顯空靈。

"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句,化用【楚辭·漁父】意象。漁父向爲道家隱逸符號,此處設問非求真答,實爲詩人對精神彼岸的叩詢。三四句以桃花流水爲引,暗藏【桃花源記】"落英繽紛"之境,然張旭更進一層:陶潛明言桃源所在,張詩卻以"何處邊"作結,使虛境愈虛,此正得嚴滄浪"空中之音"三昧。

全詩章法尤可玩味:由遠景(飛橋野煙)至近景(石磯漁船),復由實景(桃花流水)入虛境(洞天所在),恰合【二十四詩品】"超以象外"之旨。較之王維【桃源行】的敘事性,張旭此作更具禪宗"截斷眾流"的頓悟意味,可謂盛唐山水詩之別調。

(全文共498字)
易梔 發表於 2025-4-22 19: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張旭【桃花溪】中的虛實相生與意境重構

張旭此詩,短短四句,卻將陶淵明【桃花源記】的意境提煉得如此精粹,實乃唐人絕句中化用典故的典範。詩中"隱隱飛橋隔野煙"一句,"隔"字最見功力。此字不僅寫出空間上的阻隔,更暗含心理上的距離——那野煙中的飛橋,既是實景,又是通向理想世界的虛設之門。橋在煙中若隱若現,恰似桃源理想在現實中的朦朧投影。

"石磯西畔問漁船"一句,詩人以問代敘,運實入虛。問者何人?表面是詩人,實則暗指千載以降所有追尋理想世界的靈魂。漁船作爲連接現實與理想的媒介,在此具有雙重象徵:既是現實中的捕魚工具,又是通向精神彼岸的方舟。這種意象的雙重性,正是張旭藝術的高妙之處。

三四句"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將陶淵明筆下"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的具象描寫,轉化爲流水落花的抽象意境。桃花隨水,既是眼前實景,又是時光流逝的隱喻;問洞何在,既是對地理位置的探尋,更是對精神歸宿的叩問。張旭在此完成了對【桃花源記】意境的重構——不是簡單模仿,而是提取其精神內核,以詩的語言重新編碼。

此詩最值得玩味處,在於其虛實相生的藝術手法。從"飛橋隔煙"的視覺阻隔,到"問漁船"的語言交流,再到"桃花流水"的時空綿延,最後以"洞在何處"的疑問收束,形成了一條完整的虛實轉換鏈條。詩人通過對【桃花源記】意境的創造性轉化,不僅延續了陶淵明的精神血脈,更賦予了這一主題新的藝術生命。這種對經典的致敬方式,遠比簡單模仿更爲深刻,展現了唐人處理文學傳統的高超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