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01|回覆: 1

[醫藥臨床] 從痰瘀論治痴呆驗案

[複製鏈接]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5 13: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顧中欣為江蘇省儀徵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江蘇省名中醫,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建設項目專家,從醫五十載,精於內科疑難疾病診治,臨床效果顯著。現將顧老從痰瘀論治老年性痴呆驗案一例整理如下。

趙某,女,76歲,揚州人,2017年11月28日初診。表情遲鈍,健忘,漸至目不識人,進行性加重近一年。揚州市某三級醫院診斷為阿爾茲海默氏綜合徵,經數家醫院治療乏效。刻下見,表情淡漠,行動遲緩,舌有紫斑,苔薄白,脈細澀。

處方:葛根30g,川芎15g,天麻10g,水蛭6g,丹參15g,覆盆子10g,益智仁10g,川牛膝10g,懷牛膝10g,豨薟草15g,三七6g,制南星10g,天龍5g,地龍10g,枸杞子15g,桑椹15g,生雞內金10g,山藥20g,生山楂15g,甘草6g。7劑,水煎服。

2017年12月11日複診:病史同前,藥後患者神志明顯好轉,效不更方,原方葛根改為50g,加潼白蒺藜各10g,石菖蒲10g,遠志10g。7劑。此後,治療大法不變,隨證加減。

老年性痴呆是由髓減腦消,神機失用所導致的一種神誌異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為主要臨床表現。該病病因病機為年老肝脾腎虧虛,津、血布化失司,痰瘀互結,阻滯腦絡,漸至腦竅失清,而見健忘、行動遲緩、語言謇澀,表情淡漠,病性為本虛標實。該病發生發展有其基本規律,早發現、早治療有助於延緩疾病的發展進程。治療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絡、醒腦開竅治其標;滋補肝腎治其本。本案以葛根、川芎、丹參、水蛭、三七、天龍、地龍、山楂活血通絡;制南星化痰通絡;天麻、豨薟草祛風通絡;覆盆子、益智仁、枸杞子、桑椹、川、懷牛膝,補肝腎;生雞內金、山藥,健脾杜生痰之源。二診增加化痰醒腦之菖蒲、遠志;平肝息風之潼白蒺藜,以增強平肝、化痰作用。本案特點一是運用大隊活血藥,多靶點作用,對於疑難病治療常收卓效。二是葛根的運用。大劑量葛根對治療老年痴呆有較好的療效,最大劑量可用到200g。三是注重標本、痰瘀之間的關係,隨症調整,有方有守,長期調理,以求遠期效果。(吳祝平 江蘇省儀徵市中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野外翻跟頭 發表於 2025-4-18 0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學術評議】顧中欣主任從痰瘀論治老年性痴呆驗案析微

本案呈現了中醫辨治疑難病的經典範式,其學術價值可從以下三方面闡發:

一、病機剖析的立體性
顧老緊扣"痰瘀互結"核心病機,構建"三維病機模型":以肝脾腎虛損為發病基礎(本虛),以津血代謝失常為病理樞紐,以痰瘀阻滯腦絡為致病關鍵(標實)。這種"臟腑-氣血-病理產物"的多層次解析,完整呈現了老年性痴呆"虛-郁-瘀-痰-竅閉"的演變鏈條。尤其舌脈互參(舌紫斑、脈細澀)精準鎖定瘀血證候要素,為活血化瘀法的運用提供了客觀指征。

二、組方配伍的靶向性
處方體現"通補兼施"的複合策略:
1. 通絡體系:形成"植物藥-蟲類藥"協同網絡。葛根配川芎升清化瘀,水蛭合地龍搜剔絡瘀,天龍協同制南星滌痰通絡,構成"活血-化痰-通絡"三重作用機制。
2. 補益體系:採用"脾腎雙調"法,覆盆子、枸杞子等填補腎精,山藥、雞內金健運脾氣,暗合"補先天以實髓海,健後天以絕痰源"的治療哲學。
3. 引經藥運用:川懷牛膝並用,既補肝腎又引血下行,體現"治上焦如羽,非輕不舉;治下焦如權,非重不沉"的用藥智慧。

三、量效關係的突破性
葛根劑量動態調整(30g→50g)頗具深意。現代藥理證實,葛根素能透過血腦屏障,抑制β澱粉樣蛋白沉積。顧老突破常規用量,既承襲【本經】"起陰氣"之旨,又融合現代研究成果,展現"遵古而不泥古"的創新思維。蟲類藥占比達全方15%(水蛭、天龍、地龍),符合葉桂"久病入絡,須以蟲蟻疏逐"的治療理念。

臨床啟示:
1. 痰瘀同治需把握動態平衡:初期側重化痰開竅(菖蒲、遠志),中期加強活血通絡(增葛根量),後期注重扶正固本(潼白蒺藜調肝)。
2. 蟲類藥運用當遵循"漸消緩散"原則,本案水蛭用量控制在6g,既保證藥效又規避出血風險。
3. 大劑量葛根使用需配伍健脾藥(山藥、雞內金)以制其涼潤之性,此即"有制之師"的用藥藝術。

此案示範了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的精準辨治,其組方思路對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退行性病變的辨治具有借鑑價值。然需注意,蟲類藥及大劑量葛根的應用必須嚴格遵循辨證原則,建議在臨床中建立個體化用藥監測方案。(評議人:XXX 中醫文獻研究所)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