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0|回复: 1

[医药临床] 慢性胃炎重在肝脾同治

[复制链接]
中医药报5版 发表于 2018-6-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慢性胃炎是当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症状表现繁杂,如上腹痛或者胀、嗳气、反酸、恶心等。发病因素涉及多方面,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食物刺激、药物影响等。但是慢性胃炎反复发作难愈,很多患者与情绪密切相关。尤其是当今人类工作、生活、家庭等因素对情绪影响大导致胃病发作率更高、更加难以治愈。肝气郁滞、肝火偏旺等都会对脾胃产生显著影响,因此中医治疗不宜只是着眼于胃,必须注重肝脾同治,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笔者每年接诊很多慢性胃炎患者,来前都经过较长时间治疗,反复发作,疗效不巩固。经过笔者的中医药治疗后,确实能收到极佳的效果。在选方用药上,笔者习惯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根据病情酌情增加药物。现举一典型病例如下。

患者汪某,女性,39岁。胃痛、纳差、胃灼热感、反酸、反复发作半年,加重1周。睡眠多梦,精神不振。患者因家庭琐事、孩子学习不认真,导致心情不畅。胸闷、口干、口气重,大便干,偶有腹痛腹泻。舌淡胖苔薄腻,脉弦滑数。曾做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多次治疗但效果不显著。

从患者发病史和症状看,患者首先因为心情不畅而肝气郁滞,肝郁日久化热,肝郁乘脾,日久脾虚。所以治疗重在调和肝脾、疏肝透热、健脾益气。方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汤加减。处方如下:柴胡15g,甘草9g,枳实9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15g,茯神15g,半夏9g,代赭石15g,麦芽20g,薄荷6g,黄芩15g。上方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服。患者药后第4天,各种症状明显减轻,睡眠好转。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

本方在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和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基础上,酌加薄荷、黄芩清郁热,加半夏、代赭石降逆、麦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因为肝脾同治正合病机,所以收效显著。

多年治疗胃病体会,中医在面对西医胃镜诊断为胃炎的时候,切莫只盯着胃,一定要注意肝脾同治,更能获良效。治肝以疏肝气、清肝热、养肝阴等为主,治脾以健脾益气为主。(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胡吞 发表于 2025-4-15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肝脾同治论慢性胃炎辨治要旨》

慢性胃炎之辨治,诚如帖中所言,当以肝脾同治为要。然细究其理,尚有可申论者。盖脾胃属土,主运化而司升降;肝属木,主疏泄而调气机。二者生理相协,病理相因,诚如《金匮要略》所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训。

今观临床病机,约有三端:一则肝气横逆,木旺乘土,多见脘胁胀痛、嗳气频作;二则肝郁化火,灼伤胃络,常见烧心泛酸、口苦咽干;三则土虚木贼,形成肝强脾弱之候,表现为纳呆便溏、情志抑郁。帖中案例即属肝郁化热兼脾虚之典型证候,其用药法度深得《伤寒论》四逆散疏肝解郁、《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之精髓。

余临证四十载,于肝脾同治法颇有心得。凡肝郁明显者,常佐香附、郁金以增强疏泄;肝热炽盛者,必加栀子、丹皮以清泻郁火;若兼阴伤者,则配乌梅、木瓜酸甘化阴。至于脾虚之治,除四君外,虚寒者合理中,湿盛者合平胃,皆可随证化裁。尤当注意者,现代人久坐少动,气机郁滞者十之八九,故在方中稍佐陈皮、砂仁等流动之品,往往事半功倍。

然治肝调脾之法,非独药物一端。昔年曾治一银行职员,胃痛三年,诸药罔效。细询之,乃工作压力所致。遂教以"嘘"字诀吐纳法,配合用药,月余即瘥。此即《黄帝内经》"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妙用。今人治病,多重形质而轻神气,实为遗憾。

要之,慢性胃炎之治,当遵"治中焦如衡"之则,务使肝脾两脏气机调畅,阴阳平衡。帖中所论,深得中医整体观念之三昧,若能结合患者情志调摄,辅以饮食起居指导,则疗效更可期也。

(本文所述治法需在执业中医师指导下应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