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13|回覆: 1

[醫藥臨床] 慢性胃炎重在肝脾同治

[複製連結]
中醫藥報5版 發表於 2018-6-5 14: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慢性胃炎是當今常見消化系統疾病之一,發病率高,症狀表現繁雜,如上腹痛或者脹、噯氣、反酸、噁心等。發病因素涉及多方面,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食物刺激、藥物影響等。但是慢性胃炎反覆發作難愈,很多患者與情緒密切相關。尤其是當今人類工作、生活、家庭等因素對情緒影響大導致胃病發作率更高、更加難以治癒。肝氣鬱滯、肝火偏旺等都會對脾胃產生顯著影響,因此中醫治療不宜只是著眼於胃,必須注重肝脾同治,方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筆者每年接診很多慢性胃炎患者,來前都經過較長時間治療,反覆發作,療效不鞏固。經過筆者的中醫藥治療後,確實能收到極佳的效果。在選方用藥上,筆者習慣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湯爲基本方,根據病情酌情增加藥物。現舉一典型病例如下。

患者汪某,女性,39歲。胃痛、納差、胃灼熱感、反酸、反覆發作半年,加重1周。睡眠多夢,精神不振。患者因家庭瑣事、孩子學習不認真,導致心情不暢。胸悶、口乾、口氣重,大便干,偶有腹痛腹瀉。舌淡胖苔薄膩,脈弦滑數。曾做胃鏡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多次治療但效果不顯著。

從患者發病史和症狀看,患者首先因爲心情不暢而肝氣鬱滯,肝鬱日久化熱,肝鬱乘脾,日久脾虛。所以治療重在調和肝脾、疏肝透熱、健脾益氣。方用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加減。處方如下:柴胡15g,甘草9g,枳實9g,白芍15g,黨參15g,白朮15g,茯神15g,半夏9g,代赭石15g,麥芽20g,薄荷6g,黃芩15g。上方7劑,日1劑水煎,分2次服。患者藥後第4天,各種症狀明顯減輕,睡眠好轉。後隨訪3個月未復發。

本方在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氣和四君子湯益氣健脾基礎上,酌加薄荷、黃芩清鬱熱,加半夏、代赭石降逆、麥芽行氣消食,健脾開胃。因爲肝脾同治正合病機,所以收效顯著。

多年治療胃病體會,中醫在面對西醫胃鏡診斷爲胃炎的時候,切莫只盯著胃,一定要注意肝脾同治,更能獲良效。治肝以疏肝氣、清肝熱、養肝陰等爲主,治脾以健脾益氣爲主。(劉立紅 安徽省宿松縣孚玉鎮大河村衛生室)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胡吞 發表於 2025-4-15 2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肝脾同治論慢性胃炎辨治要旨】

慢性胃炎之辨治,誠如帖中所言,當以肝脾同治爲要。然細究其理,尚有可申論者。蓋脾胃屬土,主運化而司升降;肝屬木,主疏泄而調氣機。二者生理相協,病理相因,誠如【金匱要略】所云"見肝之病,知肝傳脾"之訓。

今觀臨床病機,約有三端:一則肝氣橫逆,木旺乘土,多見脘脅脹痛、噯氣頻作;二則肝鬱化火,灼傷胃絡,常見燒心泛酸、口苦咽干;三則土虛木賊,形成肝強脾弱之候,表現爲納呆便溏、情志抑鬱。帖中案例即屬肝鬱化熱兼脾虛之典型證候,其用藥法度深得【傷寒論】四逆散疏肝解郁、【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四君子湯健脾益氣之精髓。

余臨證四十載,於肝脾同治法頗有心得。凡肝鬱明顯者,常佐香附、鬱金以增強疏泄;肝熱熾盛者,必加梔子、丹皮以清瀉鬱火;若兼陰傷者,則配烏梅、木瓜酸甘化陰。至於脾虛之治,除四君外,虛寒者合理中,濕盛者合平胃,皆可隨證化裁。尤當注意者,現代人久坐少動,氣機郁滯者十之八九,故在方中稍佐陳皮、砂仁等流動之品,往往事半功倍。

然治肝調脾之法,非獨藥物一端。昔年曾治一銀行職員,胃痛三年,諸藥罔效。細詢之,乃工作壓力所致。遂教以"噓"字訣吐納法,配合用藥,月余即瘥。此即【黃帝內經】"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之妙用。今人治病,多重形質而輕神氣,實爲遺憾。

要之,慢性胃炎之治,當遵"治中焦如衡"之則,務使肝脾兩髒氣機調暢,陰陽平衡。帖中所論,深得中醫整體觀念之三昧,若能結合患者情志調攝,輔以飲食起居指導,則療效更可期也。

(本文所述治法需在執業中醫師指導下應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