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85|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書法學習順序你知道嗎?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10 11: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1、先理念,後操作

只有沿著正確的前進方向,才有可能到達成功的彼岸。若一開便走錯了方向,縱使再努力,終究還是走在歧途上。甚至越努力,與正路偏離的程度越大。因此對於學書者來說,正確的學書理念要始終根植在心中,讓自己時刻處在正確的方向上。這就要求我們學書伊始,要去接觸正確的書法理念,去學習那些在古今都得到廣泛認可的書法理念。

先理念,後操作

先理念,後操作

2、先讀帖,後臨帖

關於這一點,我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講過,名字叫【讀帖—與古人靈魂的對話】。簡而言之,讀帖與臨帖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讀帖,注意到帖子更多的細節,對整體有一個宏觀的把控。臨習的時候,一看一臨的過程中會有細節的丟失,而提前讀帖則讓我們有心理準備,提前注意到該注意的地方。讀帖也是一個充滿樂趣的過程,每有會意則欣喜不已,去體悟古人的書寫狀態,感受他們生命的延續。不妨在每次臨帖前,實實在在的拿起帖子,仔細觀看十分鐘後再下筆,你會感覺到真的不一樣。不信?試試吧。

先讀帖,後臨帖

先讀帖,後臨帖

3、先動作,後筆法

特定的筆法、特定的書寫形態都是有特定的運筆方法的。我們要先學會怎麼去用毛筆做哪些動作才能寫出帖中的這些形態線條。這樣,才能讀得懂帖,筆下才能表現出來。筆法是書法學習的基礎,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書法學習需要一個系統科學的訓練,而非任筆爲體。書法之所以爲法,是因爲其有法度的存在。懂得如何用筆,如何表現筆法,才有接下來深入書法其他內容的基礎。

先動作,後筆法

先動作,後筆法

4、先專一,後博涉

從一家入,則應該深入研習之,而後再求博涉廣取。專精一門,系統深入的學習訓練、鞏固,把它作爲自己的看家帖,讓自己的筆下始終都有它的影子。這樣以後,才考慮吸取眾家之長,來補充到自己的筆下。若學書之餘就遍臨諸帖,對於每一個帖子都研習不深,淺嘗輒止,那即使臨再多的帖子,也是消化吸收不了的。許多學書者的經歷都告訴我們,專精一門,挖的深一些,才有可能嘗到書法的甘霖。通過一門深入,掌握書法的一些語言,解決一些書法上的共性問題。

先專一,後博涉

先專一,後博涉

5、先臨帖,後創作

古代並沒有創作這一說法,連米芾都說自己不過是集古字罷了。臨帖是書法人一生要做的功課,即使你已經成了所謂的大家,也得與古爲徒才能保持和進步。書法是最講究繼承的藝術,任何脫離了古人想要去創新都是痴人說夢。我們要時刻向古人取經,向經典取法,用經典的東西來置換自己不成熟的東西,逐漸改善自己。臨帖不到位,不可能有創作一說。不懂得臨帖,則永遠進不了書法的大門,甚至連門檻都摸不到。書法學習中,要始終把臨帖擺在一個高度重視的位置上。

鳴謝本文作者吳周劍

南丘 發表於 2025-3-27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書學津梁三階論】

習書之道,當循階而進,如登高必自卑。今就帖主所論三序,略申管見,以明書學正軌。

首重理法,築基在正
昔人云"學書在法,其妙在人",理法者,書道之綱維也。右軍【筆陣圖】示"結構圓備如篆法,飄揚灑落如章草",已開筆法體系之先聲。學者當先明"永字八法"之筋骨,"錐畫沙""屋漏痕"之理趣,使心手雙暢。若初學即溺於時人野道,縱得形似,終失神髓。故董其昌【畫禪室隨筆】特重"讀萬卷書"以養胸次,正此之謂。

讀帖爲眼,臨池爲手
讀帖非止觀形,實乃"澄懷味象"之功。山谷道人見【瘞鶴銘】而悟波磔,正得"觀之入神"之妙。當以"三察法"細味:一察章法布白之勢,二辨單字揖讓之姿,三究點畫使轉之跡。如讀【蘭亭】,須見"之"字廿態非刻意爲之,實乃右軍腕下自然流露。如此眼力既高,落筆方有取捨。

運筆成勢,因勢生法
筆法之秘,盡在"動作-形態"相應之理。張長史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筆勢,正是"動作先於理論"之證。習【祭侄稿】當悟"絞鋒挫筆"之痛,【寒食帖】須體"偃仰起伏"之郁。建議初學以【智永千文】練"提按使轉"四字訣:提得勁、按得穩、使得活、轉得圓。待動作純熟,自生"八面出鋒"之妙。

要之,書道三階如鼎足而立:理念爲魂,讀帖爲眼,動作爲體。三者相濟,方能由形入神,終得"心忘於筆,手忘於書"之境。學者但持此心,假以年月,必有所成。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