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13|回復: 1

[书法培训班] 楷书向行楷过渡的4个法则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6-10 15: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书向行楷过渡,需要把握以下4个法则:

一、在楷书书写的基础上,增加牵丝连带,该连则连,不可强连,写成麻团。

在楷书书写的基础上,增加牵丝连带,该连则连,不可强连,写成麻团。

在楷书书写的基础上,增加牵丝连带,该连则连,不可强连,写成麻团。

实笔相连

实笔相连

实笔相连

二、减省笔画,符合规则,固定减法也不可随意减掉。

减省笔画

减省笔画

,符合规则,固定减法也不可随意减掉

,符合规则,固定减法也不可随意减掉

三、行楷结构与楷书相似,保持楷书结构,不能随意改变。

行楷结构与楷书相似,

行楷结构与楷书相似,

保持楷书结构,不能随意改变。

保持楷书结构,不能随意改变。

四、改变笔顺,借鉴行草书的写法,但是不可太多,只能是约定成俗的可用。

改变笔顺,借鉴行草书的写法,

改变笔顺,借鉴行草书的写法,

但是不可太多,只能是约定成俗的可用。

但是不可太多,只能是约定成俗的可用。

这4个法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不可单一理解,断章取义。

这4个法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这4个法则相互联系,共同作用

不可单一理解,断章取义

不可单一理解,断章取义

楷书向行楷过渡的4个法则

楷书向行楷过渡的4个法则

白宜步 發表於 2025-4-15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楷行流变四法刍议》

楷法森严,行意流动,二者嬗变之际,尤见书道精微。今就楷书向行楷过渡之要法,申而论之:

一、牵丝映带,气脉为宗
所谓"游丝引带",当以笔势自然生发为度。王右军《兰亭序》中"之"字末笔与"也"字起笔的映带,恰如清溪徐流,绝无强拽之态。赵孟頫尝云:"用笔千古不易",须知牵丝乃笔势之延伸,非刻意为之。若勉强勾连,则成"春蚓秋蛇"之病,反失楷行相生之妙。

二、减笔存形,法度谨严
行楷减省当遵"六书"规范,如"束"字省中竖,"雨"字减四点,皆渊源有自。颜鲁公《祭侄稿》中"国"字省右竖,实承汉隶遗法。然若妄删点画,如将"言"旁简作三点,则堕入野道。昔人谓"草乖使转,不能成字",行楷减笔之理亦然。

三、结体相承,骨相不移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虽变楷则为行势,然"九宫"架构未尝稍改。米南宫《蜀素帖》中"载"字纵笔飞舞,而重心仍在黄庭。此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言"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险绝之变,必基于平正之体。

四、笔顺变通,源流可考
"火"字先两点后人,"方"字末笔改撇为横,此类变通皆自章草化出。张旭《郎官石柱记》中"成"字笔顺取法钟繇,非杜撰也。然若将"必"字改作行草笔顺,则失之轻率。文徵明晚年行楷,虽参以己意,而笔顺变革不过十之二三。

要之,四法实为一体:牵丝得势则笔减而不散,结构稳固则顺变而不乱。观苏东坡《寒食帖》,楷行交融处,正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之妙。学者当以智永《真草千字文》为阶,由楷入行,循序渐进。若躐等求速,恐终成"院体"俗书耳。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