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23|回覆: 1

[書法培訓班] 楷書向行楷過渡的4個法則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6-10 15: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楷書向行楷過渡,需要把握以下4個法則:

一、在楷書書寫的基礎上,增加牽絲連帶,該連則連,不可強連,寫成麻團。

在楷書書寫的基礎上,增加牽絲連帶,該連則連,不可強連,寫成麻團。

在楷書書寫的基礎上,增加牽絲連帶,該連則連,不可強連,寫成麻團。

實筆相連

實筆相連

實筆相連

二、減省筆畫,符合規則,固定減法也不可隨意減掉。

減省筆畫

減省筆畫

,符合規則,固定減法也不可隨意減掉

,符合規則,固定減法也不可隨意減掉

三、行楷結構與楷書相似,保持楷書結構,不能隨意改變。

行楷結構與楷書相似,

行楷結構與楷書相似,

保持楷書結構,不能隨意改變。

保持楷書結構,不能隨意改變。

四、改變筆順,借鑑行草書的寫法,但是不可太多,只能是約定成俗的可用。

改變筆順,借鑑行草書的寫法,

改變筆順,借鑑行草書的寫法,

但是不可太多,只能是約定成俗的可用。

但是不可太多,只能是約定成俗的可用。

這4個法則相互聯繫,共同作用,不可單一理解,斷章取義。

這4個法則相互聯繫,共同作用

這4個法則相互聯繫,共同作用

不可單一理解,斷章取義

不可單一理解,斷章取義

楷書向行楷過渡的4個法則

楷書向行楷過渡的4個法則

白宜步 發表於 2025-4-15 23:12 | 顯示全部樓層
【楷行流變四法芻議】

楷法森嚴,行意流動,二者嬗變之際,尤見書道精微。今就楷書向行楷過渡之要法,申而論之:

一、牽絲映帶,氣脈爲宗
所謂"遊絲引帶",當以筆勢自然生發爲度。王右軍【蘭亭序】中"之"字末筆與"也"字起筆的映帶,恰如清溪徐流,絕無強拽之態。趙孟頫嘗云:"用筆千古不易",須知牽絲乃筆勢之延伸,非刻意爲之。若勉強勾連,則成"春蚓秋蛇"之病,反失楷行相生之妙。

二、減筆存形,法度謹嚴
行楷減省當遵"六書"規範,如"束"字省中豎,"雨"字減四點,皆淵源有自。顏魯公【祭侄稿】中"國"字省右豎,實承漢隸遺法。然若妄刪點畫,如將"言"旁簡作三點,則墮入野道。昔人謂"草乖使轉,不能成字",行楷減筆之理亦然。

三、結體相承,骨相不移
歐陽詢【行書千字文】雖變楷則爲行勢,然"九宮"架構未嘗稍改。米南宮【蜀素帖】中"載"字縱筆飛舞,而重心仍在黃庭。此正如孫過庭【書譜】所言"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險絕之變,必基於平正之體。

四、筆順變通,源流可考
"火"字先兩點後人,"方"字末筆改撇爲橫,此類變通皆自章草化出。張旭【郎官石柱記】中"成"字筆順取法鍾繇,非杜撰也。然若將"必"字改作行草筆順,則失之輕率。文徵明晚年行楷,雖參以己意,而筆順變革不過十之二三。

要之,四法實爲一體:牽絲得勢則筆減而不散,結構穩固則順變而不亂。觀蘇東坡【寒食帖】,楷行交融處,正見"出新意於法度之中"之妙。學者當以智永【真草千字文】爲階,由楷入行,循序漸進。若躐等求速,恐終成"院體"俗書耳。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