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64|回覆: 0

[家庭教育方法] 有一種『無知』叫做你認為他沒努力

[複製連結]
學霸 發表於 2018-6-11 16: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為什麼他沒怎麼學

成績還那麼好?』

『為什麼他課間都在玩,

次次考試還能班級第一?』

你的孩子是否常常向你

提出這樣的問題?

你的孩子是否對此

感到不公甚至憤怒?

『為什麼他沒怎麼學 成績還那麼好?』

『為什麼他沒怎麼學 成績還那麼好?』

你的孩子是不是還會說:

媽媽(爸爸)我可比他努力多了!

課間我會抓緊時間回顧

老師當堂課講授的知識,

回到家完成作業後,

我還會做額外的練習題。

甚至周末我都不去玩,

而是忙着參加各種輔導班。

為什麼我的成績還是這樣?

這時候,我們該如何回答呢?

首先,明確地告訴孩子

你覺得別人沒努力,

只是你的主觀想法。

而別人是不是真的沒努力,

只有他自己知道。

然後可以給孩子分析

你眼裏看起來沒努力

去總能取得好成績的人,

通常是以下兩種情況:

具體表現為他們

學習時能更快理解知識內容,

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把知識快速地融會貫通。

所以他們花費更少的時間,

就能把同樣的知識掌握得更好。

甚至還能自己

把握考試的出題規律,

從而簡單的獲取高分。

這樣的人,

他在眾人面前懶懶散散。

似乎對學習一點也不上心。

但其實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他可能比你努力十倍。

此時,孩子或許會問: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

卻得不到相應的回報呢?』

你是不是不知該如何回答?

『為什麼他課間都在玩, 次次考試還能班級第一?』

『為什麼他課間都在玩, 次次考試還能班級第一?』

沒關係,我來幫你解答!

因為你的孩子

陷入了『偽勤奮』的狀態。

學習沒找對方法,努力沒用地方。

哪怕孩子已經

把時間都耗在學習上!

哪怕孩子的周末

被大量的補習班填滿!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擺脫這種狀態?

第一,幫助孩子

找到適合自己學習方法,

比如,孩子某一學科成績特別好,

這科的學習方法就可以

借鑑到其他學科上試試。

如果孩子的成績特別平均,

那就重新梳理基礎知識,

多嘗試一些學習方法,

找出其中最適合自己的,

堅持下去,成績一定能提高的。

你覺得別人沒努力, 只是你的主觀想法。

你覺得別人沒努力, 只是你的主觀想法。

第二,讓孩子相信

自己能夠改變現狀

跟孩子一起明確他的現狀,

認清他的薄弱點逐個擊破。

就算一個科目是弱科,

也總有孩子擅長的部分

和不擅長的部分,

先把相對簡單的部分搞定,

然後由易到難就容易多了。

孩子,不要覺得別人不努力,

只是你沒瞧見他的努力,

先管好自己吧,

為自己拼盡全力,

爭取每一天都遇見更好的你!

蘇井 發表於 2025-4-19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學之三境:從"見山是山"到"得心應手"】

世人常惑於表象而失察本質,此"無知"實為認知之障。昔莊子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今之學子困於"偽勤奮"者,恰似庖丁解牛前的"所見無非牛者"階段。容筆者以國學視角析之。

學習之道有三境:初者"刻意勤苦",如顏回"一簞食一瓢飲"而不改其志;中者"融會貫通",若孔子"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至者"遊刃有餘",猶莊子筆下"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庖丁。今之學子所憤懣者,實乃困於第一境而未見第二境之妙。

所謂"不努力而成績優"者,非真不勤也。如【中庸】所言"人一能之己百之",其人或已渡至"不思而得"之境。陽明先生雲"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彼輩必先歷"人十能之己千之"階段,方得今日之從容。譬如弈秋之徒,專心致志者方得棋道,而"以為鴻鵠將至"者終難有成。

"偽勤奮"之弊,在於未得"格物致知"真諦。朱子謂:"為學須是切實為己",今之補習填鴨,恰似"緣木求魚"。當效王陽明"亭前格竹"精神,先明學習之本。建議學子:
一、建立"知止"功夫。如【大學】"知止而後有定",每日自問:所學者是否入心?可仿顧炎武"日知錄"法,以札記驗所得。
二、參酌"朱子讀書法"。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譬如讀經"須是正看背看,左看右看"。
三、踐行"知行合一"。如顏元"習齋"之法,將所學隨時體認於生活。

至若天資差異,【論語】早有明訓:"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然孔子自謂"我非生而知之者",可見勤學可補拙。曾國藩天資平平,然其"日課十二條"終成大家,此即"人定勝天"之證。

結語當記陽明先生教誨:"在事上磨鍊,方立得住。"學習非較他人短長,乃與己之較量。願諸學子能由"見山是山"臻於"得心應手"之境,則所謂"不公平"之惑,自可冰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