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00|回覆: 0

[詩詞講座] 唐詩極簡史:29首巔峰唐詩,重溫大唐盛世289年

[複製鏈接]
菊齋 發表於 2018-6-14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繼極簡宋詞史以後,極簡唐詩史也來了。

【全宋詞】總共收錄一千三百多家,近兩萬首作品,我們已經感覺這輩子都讀不完了;【全唐詩】呢?作者二千二百餘人。唐詩四萬八千九百多首。感覺兩輩子都讀不完的……

但我們可以只花一點時間了解一下唐詩極簡史。

唐詩極簡史

唐詩極簡史

公元618年,隋唐國公李淵於長安稱帝建唐。

輝煌的唐朝和唐詩就此拉開序幕。

不過,序幕就是序幕,那時星空雖浩蕩,星辰卻寥落,後人很難記住李世民、上官儀、虞世南這些名字。

直到公元676年,一個年輕人無意的溺水……

他的名字如驚雷閃電,迅速劃破這厚重幕布。

王勃

這一年冬天,長安城裡都傳頌着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當唐高宗讀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句,不禁拍案叫絕,高聲道:『現下,王勃在何處?朕要召他入朝!』

左右吞吞吐吐答道:『王勃已落水而亡。』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王勃六歲就能寫文章;九歲讀顏師古注的【漢書】,作【指瑕】十卷糾正其錯;十六歲幽素科及第授官,成為朝廷最年輕的命官。

天才與時運,把王勃推上了『初唐四傑』頭把交椅的位置,卻馬上就因為【鬥雞賦】和私殺官奴連跌幾跟斗,不但賠上終身的仕途,甚至連累父親被貶到偏遠的交趾做縣令,公元676年,王勃到交趾探望父親,途中驚悸溺水。

這一年他才27歲。

和王勃同時的,有另一個著名的神童。

公元684年,武則天臨朝稱制,獨攬大權,

他表示不服,從此失蹤……

賓王

他叫駱賓王,七歲時寫的詩現在七歲的小孩子都會背,那就是:『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據說駱賓王天生一副俠骨,專喜歡管閒事、打抱不平、殺人報仇、革命、幫痴心女子打負心漢——本性難改的他,武則天當政時屢次上書諷刺,終於進了大獄。

【在獄詠蟬】 駱賓王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武則天廢中宗自立時,徐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攘臂而往,起草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其中『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這些句子,竟讓被罵的武則天都點起贊來。

據說武則天讀到『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時,皇然問:『誰為之?』

左右告之是駱賓王,武則天嘆息道:『我身邊竟沒有這樣的人!』

徐敬業兵敗被殺後,駱賓王下落不明。或雲被殺,或云為僧。

古人喜歡組隊,

比『初唐四傑』組隊稍微晚一點的,

是『文章四友』。

審言

這"文章四友",是崔融、李嶠、蘇味道、杜審言四人。就象『初唐四傑』有領隊王勃,『文章四友』也有帶隊大哥杜審言,他有個兒子叫杜閒,杜閒的兒子叫杜甫。

但杜審言最大的成就,並不是他是詩聖的老祖宗,而是——他是唐五律的奠基人之一。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

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

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

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杜審言曾經說:"比文章,屈原、宋玉寫不過我;比書法,王羲之得跟我學。"

他自負如此,因此當公元689年左右,他到江陰縣這個小地方任職時,一肚子的不高興。

這首滿腹牢騷的詩,就是那時候寫的。被明朝的胡應麟盛讚為『初唐五律第一』。

當然不是因為他發牢騷,而是因為杜審言在發牢騷的時候,還不忘韻腳分明、平仄和諧、對仗工整——這些爛熟的近體詩規則,初唐並沒有。

所以這首詩,可以說是五律的模範。杜老師起了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公元695年,一個浙江人高居三甲榜首。

這是浙江歷史上第一位有記載的狀元郎。

好象也是唐朝大V詩人里第一位狀元郎。

知章

賀知章是浙江蕭山人,後來遷居紹興,86歲方才得以告老還鄉。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鄉老大回, 鄉音難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相比杜審言的自負傲慢,賀知章可要隨和多了(所以他能活到86歲吧)。

他生性曠達,愛談笑,好飲酒,又風流瀟灑,為時人所傾慕。八十多歲的時候遇到初來長安的小年輕李白,即贊為"謫仙人也",甚至慨然解下身上佩戴的金龜袋來請李白喝酒,這一段舊事,李白一直記得

(這裡,浙江人要為浙江人點個讚)。

對了,他的書法也很好。

賀知章出生的同一年,

在四川也有一個人出生了。

四川(SICHUAN請讀第三聲)人就是骨頭硬,他的詩風一掃六代之纖弱,直抵建安風骨。

他叫陳子昂。

子昂

公元696年,契丹叛亂,陳子昂隨武攸宜出征,參謀軍事。武攸宜輕率出兵,致使前軍陷沒。陳子昂一再熱情進諫,激怒武氏,將其貶為軍曹。

陳子昂一怒而登薊北樓,化悲憤為千古名篇,就是下面這首。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總共就四句,引來一千多年無數的點讚,牛B不?

更牛的是,陳子昂十七八歲時還不愛讀書,天天擲劍玩命,突然有一天轉性了,劍不玩了,狐朋狗友也不理了,埋頭鑽研起學問來,而且,沒幾年就已小有成就。

這樣的人,我們除了給他貼上一個天才的標籤,還能怎麼辦呢。

公元705年,武則天退位,

皇權還給李氏後人。

就在這幾年間,一個與賀知章、張旭、包融並稱"吳中四士"的人,悄悄地出現在唐詩舞台,又默默地退出。

幾乎沒有人注意到他的來去。

要到幾百年後,才有人驚呼:

【春江花月夜】寫得太好了!

僅這一篇,就足以秒殺所有的唐詩!

若虛

寫【春江花月夜】的張若虛,【全唐詩】僅存他二首詩。

不但詩作散佚,而且生平事跡、生卒年代、字號全部不詳,只知道他活在公元七世紀中期至公元八世紀前期,大概是揚州人,曾任兗州兵曹。

聞一多說:【春江花月夜】"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足以孤篇蓋全唐。

【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關於此詩的具體創作年份已難以確考。

春江潮水灩灩平,有多少人事,就此隨波而逝。

712年,宋之問去世;

713年,沈佺期去世;

這是兩位並不十分出色的詩人。

然而,正是他們以及文章四友,

被後世稱為絕、律詩體的奠基人。

唐詩若無絕、律,至少減色一半;

唐詩能有絕、律,沈宋功不可沒。

公元713年12月,李隆基改國號為開元。

盛唐拉開了序幕。

公元718年,張九齡被召入京。

從此,逐漸開啟了他名相的一生。

九齡

張九齡是唐代有名的賢相,舉止優雅,風度不凡。

即使被誹謗排擠,遭貶荊州長史,寫出的詩仍然風致楚楚: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自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對宰相推薦之士,總要問『風度得如九齡否?』真是讓人羨慕忌妒又祟拜。

張九齡有一個弟弟叫張九皋,也是名士風度,坊間傳說,當年王維的狀元本該是張九皋的。

公元718年,當張九齡和張說被召入京時,

30歲的孟浩然仍然在襄陽城中,坐嘆清貧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薦。

孟浩

以風流任性而被李白祟拜的孟浩,並不是一開始就立志要『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的。

39歲以前,他想要求取功名、渴望及第的心情,比誰都來得迫切。

他一再地干謁公卿、結交名流;一再地打聽、接近皇帝所在,希望面見聖顏。

這樣的機會終於來了。

39歲那年,他終於在張說府中偶遇玄宗,玄宗讓他作詩,他念起了【歲暮歸南山】,裡頭有句:『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玄宗當場拉下臉來:『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

明主拂袖而去,詩人呆在當地。

孟浩終於絕望了。從此他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寫出了很多這樣的好詩:

【宿建德江】 孟浩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詩何其淡,或許,淡到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的詩。心裡有這樣詩意的人,也許,不做官更好吧。

公元721年,21歲的王維就試吏部拔得頭籌。

他是唐朝詩人里最年輕的狀元。

也是開元朝聲名最盛的詩人。

王維

坊間紛紛傳說,那一年的狀元,本來應該是張九齡的弟弟張九皋。

唐鄭還古根據這些傳言,寫成唐傳奇【郁輪袍】一文。

誰讓王維本身就是個傳奇呢。

他出身好,顏值高,『妙齡潔白,風姿郁美』;19歲中舉,21歲中狀元;待兄弟有如手足,待妻子一往情深,待同僚真誠寬厚。對了,他還多才多藝,詩、書、畫、樂俱可稱為『大家』者,當時僅王維一人而已。

唐詩那麼多,琴曲那麼多,能夠流傳下來,經久不歇的,也就只有【陽關三疊】而已。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年譜 • 王維| 十項全贏總冠軍,大唐僅此一人

一唱三嘆,何等傾動人心哪!

後世的人們訴說相思,張口就來他的『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看到花落,就想起『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出去旅行,也一直記掛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而更耐人尋味的是,這個佛系詩人,很早就看透一切,放下一切。他的看透與放下,是許多人至今無法達到的人性高度。

公元724年,狀元王維已經歷了官場的起伏,

『謫仙人』李白正意氣風發地從蜀地出發,

準備漫遊全宇宙並干出一番大事業來。

李白

從此這位『天上謫仙人』再沒有停止過匆忙的腳步。

終其一生,他都在漫遊的路上,從24歲出蜀,到62歲臥病。

一路走,一路寫,一路結識各路人馬,一路千金散盡還復來。這樣的超級暴走,任性到汪洋恣肆啊!

自然,他也留下了汪洋恣肆的數以百計的名篇。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年譜 • 李白| 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

他留下的詩篇編為【李瀚林集】,共有詩文七百七十六篇。當然這不足他身前所作十分之一。

後人對李白的祟拜近於腦殘粉。

他得意時寫的詩,好好好!他失意時寫的詩,好好好!他任性時寫的詩,好好好!……

唐詩,因為李太白的存在,被推上了文學史的巔峰。我們很難想象,像李白這樣能橫着走的大才子,居然也傾慕過別人。

就在李白出蜀的前一年,

有一個19歲的少年中了進士。

這個少年,好飲酒,好賭博,好美色。

他的不羈放縱和李白多麼相似,

而他的才氣,居然讓李白也低頭稱臣。

崔顥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傳】說李白登黃鶴樓本欲賦詩,因見崔顥題詩,為之斂手,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我們總覺着,李白看到這詩的時候,崔顥一定已經是白髮蒼蒼,而李白正年少青春。

其實崔顥比李白還小着3歲哪。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是他的鐵粉。嚴羽也是。

嚴羽直接在【滄浪詩話》裡說:

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盛唐的才子們,不只有文採風流。

公元730年至734年,契丹及奚族叛唐,唐與契丹、奚之間戰事不斷。

崔顥19歲中進士那年,另一個19歲的年輕人,也在朝着自己的夢想出發。

這青年懷揣着報國的熱枕,十幾年間幾次北游薊門和幽燕,希望效力軍營。

高適

公元738年,唐軍攻擊契丹、奚,先勝後敗,主帥張守圭隱瞞敗績而謊報軍情。消息傳來,曾漫遊薊燕並見過張守圭的高適感慨很深,提筆寫下【燕歌行】。

【燕歌行】 高適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

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

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

少婦城南欲斷腸,征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更何有。

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

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高適一生以大將軍自許。

雖然,他和崔顥同年出生,崔顥早早地就考中了進士,他一直到46歲,才應有道科及第授官。但他的後半生的經歷,可要比崔顥豐富得多了。

當大咖們都集中在同一個時空的時候,

故事實在是有點多。

有一個旗亭斗詩的故事,流傳得很廣。

之渙 昌齡

開元年間,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在長安閒居,常常相約飲酒。有一個冬天,三人又一塊到旗亭飲酒,並且打賭他們誰的詩會被旗亭中的梨園班子演唱。

第一個姑娘出場了,唱的是王昌齡的詩。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唱完第二個、第三個,王之渙有點沉不住氣了,負氣地說:"這個唱得最好的,如果再不唱我的詩,我這一輩子就不再寫詩了!"

話音未落,那個姑娘出場唱了一首詩,滿場喝彩……

那正是王之渙的七絕【涼州詞】。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自從開元五年(717),涼州都督郭知運進獻涼州曲以來,許多詩人都喜歡"涼州詞"這個曲調,而其中寫得最好的,據說就是王之渙的【涼州詞】。

當年的開元長安,又豈只有高適、王之渙、王昌齡的身影呢?

只是世間的榮敗與散聚終有定數。

公元744年,岑參登進士第;李白被賜金放歸;杜甫漫遊洛陽。

公元746年,杜甫初到長安,

回想長安當年的人物風流,不勝感慨,

寫下一首【飲中八仙歌】。

杜甫

曾經,李白與賀知章、李适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稱為『酒中八仙人』。

而杜甫。

其時,與這些大咖相比,他的光彩,並不很出眾。

後來他經歷了安史之亂、喪子之痛、顛沛流離最後困窮而死。他的詩,在苦難之中被錘鍊得爐火純青、趨於完美,他死後的聲望,終於追上了他曾經仰望傾慕的李白。

【登高】 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年譜 • 杜甫 |上天決定造一個吃盡苦頭的詩人,哪怕他祖上30代都當官也幫不了

明胡應麟評這首詩為『古今七律第一』,說『通首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後無來學』。

天寶後期,唐朝內政腐敗,但兵力依然強大。

公元754年,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

這一年,岑參受命第二次出塞。

岑參

岑參懷着和當年高適一樣的熱血,立志到塞外建功立業。

他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早已習慣了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着。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岑參眼中的安西邊塞,兵力依然強大——"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這種局面一直保持到安史之亂發生。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公元756年,玄宗倉皇奔蜀。

因為當時江南政局比較安定,不少文士們南逃避亂,其中也包括張繼。

張繼

在唐代詩人中,張繼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如果千年絕唱【楓橋夜泊】詩沒有流存下來,可能今天我們已忘記了他的名字。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人世間的事是如此奇妙。

在安史之亂爆發以前,張繼本來已經考取了進士。國家大亂,個人前途只得渺如塵土。然而,若沒有這段南逃避亂的經歷,唐詩史上,便少了一頁千古留名的詩篇和詩人。

被安史之亂打亂了人生的不只有張繼。

公元759年,因為玄宗奔蜀,內侍團解散,

其中有一名侍衛,人生軌跡因此全然改變。

應物

這個人叫韋應物。

他從15歲起開始做玄宗的內侍,豪縱不羈,橫行鄉里,很有點人見人怕的潛質。

玄宗奔蜀,內侍解散,韋應物沒事幹了,居然開始認真讀起書寫起詩來,從一個富貴無賴子弟一變而為忠厚仁愛的儒者。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韋應物晚年任蘇州刺史,寫給朋友說:"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一派仁者憂時愛民心腸,誰能想到,這是那個曾經『身作里中橫,家藏亡命兒,朝提樗蒲局,暮竊東鄰姬』的無賴少年呢。

安史之亂終於平息了。

然而,國家的衰落已不能挽回。

公元766年,唐代宗李豫改元大曆。

中唐之初,國運不景氣,詩壇也不景氣。

不過,一大批大V正在降生或投胎途中,

公元768年,韓愈、薛濤同年出生;

公元772年,白居易、劉禹錫、崔護同年出生,柳宗元沒有追上他們,晚一年出生。

群星燦爛的時刻將再一次到來,

我們先把目光投向一顆與眾不同的新星。

公元778年,她八歲,寫下一首詩。

薛濤

才貌雙絕的薛濤,一生未嫁。

8歲的時候,她站在自家院子裡和父親聯詩,裡面有一句『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其父看了以後,深覺這是不祥之兆。後來的事實竟驚人地印證了父親的預感,薛濤從良家子淪為官家伎。

【送友人】 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年譜 • 薛濤 |下一世,才華和美貌我只選一樣

昔人曾說這位萬里橋邊女校書『工絕句,無雌聲』。四萬八千首的【全唐詩】收錄了她八十一首詩。比很多的男詩人要多。

當成都的薛濤名動一城的時候,

洛陽的韓愈正在沒完沒了地準備考試。

公元786年,韓愈第一次到長安應試。

韓愈

但是韓愈的應試之路並不順利。

788年,他第一次應試失敗。

789年,第二次應試失敗。

791年,第三次應試失敗。

792年,第四次,終於考上了進士。

當時恐怕沒有人能想到,日後,這個屢敗屢戰的小子會成為古文運動的先驅,唐宋八大家之首。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韓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但是考上進士的韓愈,做官仍然不太順利。

直到50歲,他才因參與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馬上,兩年後就因為阻迎佛骨事遭貶謫,貶到潮州,距離當時的京師長安有千里之遙。

韓愈隻身一人,倉促上路,走到藍田關口時,他的妻兒還沒有跟上來,只有他的侄孫子跟了上來,這番心情,想來是很惡劣的,『來收骨頭』的話都說了出來。

不過他終於活了下來。而且,在54歲時,聲望和仕途都達到了頂點。

公元787年,著作左郎顧況家裡,來了一個十六歲的少年。

他說他叫白居易。

居易

顧況看了看這個少年的名字,當場笑道:"長安米貴,白住可不大容易。"

但當他讀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禁不住拍案稱絕:『你這孩子,你想住哪兒都可以!』

16歲的少年,就此揚名京城。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年譜 • 白居易 |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多少年後。白樂天走過了他的大半人生路。

遙想11歲相遇湘靈,30歲結識元稹,人間種種,正是: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雲無覓處。

他終於從苦愁多病的中年,走到了曠達樂天的暮年。

他向對面的劉十九舉起酒杯,只問一句:能飲一杯無?

劉十九背對我們。

這會是排行十九、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嗎?畢竟,白居易和劉禹錫的關係曾經那麼惺惺相惜。

公元793年,劉禹錫、柳宗元進士及第,元稹明經及第。

少年得意的他們,料不到接着便是中年劇變。

禹錫

劉禹錫22歲便中進士,當上監察御史,24歲授太子校書,可謂前途一片光明,卻因參與永貞變革被貶23年之久。一封朝奏九重天,突然從人生巔峰跌到了谷底。

二十三年以後,劉禹錫被召回。途經揚州,終於見到了同年出生、唱和已久,卻素未謀面的白居易,兩人一見如故,惺惺相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白居易為劉禹錫的遭遇打抱不平:『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而老劉只是暢懷而飲,醉中大笑。

他睥睨一切的眼神中,是否一掠而過朗州的秋雲、玄都觀的桃花?

長安城的桃花向來有名。

公元796年,人們並不得記崔護進士及第,

記住的是他的『桃花人面』。

崔護

進士及第以後的崔護,不到五十歲就官拜京兆尹,同年為御史大夫、廣南節度使。

不過,人們並不關心廣南節度使崔護,留在所有人印象里的,還是那個寫桃花詩的書生崔護。

【題都城南莊】 崔護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史籍沒有明確記載。

我們願意相信唐人孟棨【本事詩】和宋代【太平廣記》裡這樣的說法:

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後出遊,在長安南郊偶遇一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

大概對於美好的事與物,不管今人或古人,都有着韶華不再的憂懼。

大唐的春天,也快到風雨飄零的時候了。

公元805年,爆發了二王八司馬事件,

滿朝重臣,竟然被宦官斥貶,

被貶的官員中,就有柳宗元和劉禹錫。

宗元

九月,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加貶為永州司馬——名為司馬,實同罪犯,連個住處都沒有,只能在寺廟裡棲身。

21歲就高中進士的柳宗元,心中的憤慨無處發泄,真真『天地間一片孤絕,不見一個腌臢英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十年以後,朝廷召回當年被貶的柳宗元、劉禹錫等人,竟再度貶謫,柳宗元改謫柳州刺史,韓泰、韓曄、陳諫、劉禹錫分別出任漳州、汀州、封州、連州刺史。

柳宗元在柳州寫下【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共來百越文身地,猶自音書滯一鄉』,讀來也是唏噓。

公元809年,元稹妻韋叢卒。

這是元稹的中年巨變。

元稹

後人提起元稹,總愛與四個人糾纏不休。

【西廂記》裡的崔鶯鶯是初戀女友。

女校書薛濤是緋聞女友。

詩魔白居易是好基友。

這三個人本來都已足夠有名。

只有一個,因為元稹,念念不忘於後人的記憶里,那就是元稹的亡妻韋叢。

【離思】 元稹

曾經滄海難為水, 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 半緣修道半緣君。

後人對元稹的用情多有質疑。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終身帶着『顧我無衣搜畫篋,泥他沽酒拔金釵』的記憶,寫下『衣裳已施行看盡, 針線猶存未忍開』、『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的感念。

這樣的沉痛,絕不是、絕不是一個薄情人能寫得出來的。

公元810年,韓愈寫信給一個年輕人,催他上京應試。

李賀

關於這個少年,在他16歲的時候,韓愈已經見過並讀過他的詩了。

【雁門太守行】 李賀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年譜 • 李賀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他叫李賀。

在韓愈的全力提攜下,這年冬天,李賀參加河南府試,一舉獲雋,年底即赴長安應進士舉。

可沒想到,妒才者說:父親名字中有個『晉』字,與『進士』的『進』犯諱,兒子終身不能考取進士。

韓愈大怒:父親名字有個『晉』字兒子就不能考進士,如果有個『仁』字,兒子就不能做人了嗎?!

儘管有韓愈據理力爭,但李賀終於未能參加考試,以落第之身,從京都歸家。

五年以後,李賀早逝,以27歲的年齡,留下『黑雲壓城城欲摧』、『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鈎』、『天若有情天亦老』……等等金句。

李賀生活的時代,正是唐朝大規模削藩、唐王朝復歸於統一的元和中興,彼時大規模的牛李黨爭還沒有開始。

而他身後,杜牧和李商隱都沒有這麼幸運。

公元833年,煙花三月的揚州,迎來了一位風流倜儻的年輕官員。

杜牧

那時的揚州,商賈雲集,是唐代極繁華的商業都市和人間樂園。

他出身世家,本有貴公子習氣,公務之餘,夜間常常私服外出,飲酒宴遊,留戀於花街柳巷。他的頂頭上司牛僧孺待他很好,不放心,又不便攔阻。於是密派兵卒三十人,換了便服暗中跟隨保護,而他始終沒有察覺。

中年以後,杜牧回憶這一段生涯,無限感慨:

【遣懷】 杜牧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年譜 • 杜牧 |從大唐官二代,到才子偶像

其實,他不是只會寫詩。他的志向,也不是作一個才子而已。

他的政治才華十分出眾。十幾歲的時候,他寫過十三篇【孫子】註解,也寫過許多策論咨文。特別是有一次獻計平虜,被宰相李德裕採用,大獲成功,二十餘歲,他博通經史,尤其專注於治亂與軍事。

只可惜,他的伯樂牛僧孺和他的世交李德裕是最大的黨爭對手。他既無法見容於李黨,更無法乾脆歸屬到牛黨。杜牧這一生,註定鬱鬱而終。

同樣陷身於牛李黨爭的,還有李商隱。

840年開始,李黨領袖李德裕的權力達到巔峰。而李商隱,又一次錯過了躋身權力階層的最好的機會。

商隱

義山生平,只能以『嘆息』二字來形容——從沒見過一個因才華太出眾而如此倒霉的人。

恩師令狐楚欣賞他。親自教他作四六文,連死後的遺囑都讓他寫而不是讓兒子寫。

邊疆大吏王茂元欣賞他,將女兒王晏媄嫁給了他。

而令狐楚是牛黨,王茂元是李黨。

李商隱在黨爭夾縫中付出了一生的代價。

恩師一家的冷淡,世人的毀謗,仕途的孤立無援,這些沉重的難以啟齒的嘆息,遍布他的字裡行間。

851年,李商隱隨柳仲郢入川。臨行前,他去見了令狐綯並寫有詩。

曾是寂寥金燼暗,斷無消息石榴紅。

清馮浩如此描述:將赴東川,往別令狐,留宿而有悲歌之作也。

854,他在梓州,作【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年譜 •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

858年,李商隱鬱郁而逝。此年留下詩史上最晦澀難解的【錦瑟】,一千多年來,無人解得它真正的含意。

大唐的繁華與燦爛,

到此已日暮途窮,

就如同李商隱的這首詩,

往昔盛景只可追憶了。

之後,是黃巢造反、是藩鎮割據達到極點。

這些,杜牧和李商隱都沒有見到,

韋莊見到了。

公元900年,韋莊對唐政權徹底絕望,入蜀扶助王建。

韋莊

韋莊是韋應物的四世孫。

到韋莊這個時候,國家已潰爛到一塌糊塗。

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發動宮廷政變,囚禁昭宗,假擬聖旨,立太子李裕為帝。

907年,唐哀帝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朱全忠,建國號梁,改元開平,以開封為國都,史稱後梁。唐王朝正式壽終正寢。

韋莊聞訊後,率官吏民眾大哭三天,擁戴王建即後蜀帝位。

從此,韋莊再沒有回到中原。

【台城】 韋莊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佇立了289年的大唐,就象韋莊寫的這首詩,到此煙銷雨散,只留下如夢舊事。

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還鄉須斷腸。

唐詩的時代結束,

宋詞,上場了。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