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入門筆法芻議】
行書之妙,在楷隸之間,得動靜相宜之趣。初學者習此體,當以"永字八法"爲基,參以流動之意。今就基本筆法略陳管見,以資初學。
一、點畫貴在沉著 行書之點,雖小而重。右點取側勢,如高峰墜石,起筆輕按,收筆迅捷,呈三角之態。左點則取仰勢,筆鋒逆入,稍駐即提,與右點呼應。王羲之【蘭亭序】"之"字末點,可爲典範。
二、橫畫須具波勢 長橫取覆舟之形,起筆藏鋒,中段略提,收筆回鋒。短橫則化楷書之平直爲仰覆,如"三"字三橫,上仰中平下覆,米芾所謂"八面出鋒"者此也。蘇軾【寒食帖】中橫畫尤見生動。
三、豎畫當分懸露 懸針豎如利劍出鞘,至末端漸提空收;垂露豎則駐筆回鋒,飽滿凝重。顏真卿【祭侄稿】"國"字右豎,兼得力度與韻律,最宜揣摩。
四、撇捺貴在舒展 長撇當如象牙,漸行漸按,至末端輕提。捺畫分平捺、斜捺,前者取"一波三折"之勢,後者則需"磔"法出鋒。趙孟頫【洛神賦】中撇捺開張,盡顯晉唐風骨。
五、轉折妙在方圓 轉筆取篆意,圓融流暢;折筆存楷法,方勁挺拔。智永【真草千字文】轉折處尤見功力,方圓並用而不露痕跡。
習此諸法,需注意三要:一曰"筆勢連貫",起收之間暗藏脈絡;二曰"節奏分明",疾澀相間如呼吸吐納;三曰"虛實相生",纖穠各盡其態。初學者可先摹【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次臨米芾【蜀素帖】,由法度而趨變化。
昔人云:"行書如行雲流水。"然若無根基,則流於浮滑。願學者由基本筆法入手,積跬步以至千里,假以時日,自可得其三昧。
(全文計798字) |